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血壓的防止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法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岀血,是臨床工作中的常見急癥,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近年來,外科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規范化的手術方法選擇仍是討論的焦點。陜西省洛南縣醫院神經外科自2006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38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138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52例,年齡45~79歲,平均58.6歲,手術距發病6 h以內者34例,最短3 h,24 h以內者89例,24 h以上者15例,最長者5 d。
1.2 臨床表現:入院時血壓(200~160)/(120~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受限和意識障礙,Gcs評分:3~5分18例;6~8分43例;9~12分72例;13~15分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的腦出血診斷標準。
1.3 CT掃描:岀血部位:基底結丘腦岀血86例,腦葉出血52例,其中破入腦室49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計算:最大120 ml,最小36 ml,平均52 ml。
1.4 手術方法:采用腦室引流,穿刺碎吸,小骨窗及大骨瓣開顱等方法,行單純腦室外引流9例,行錐孔或鉆孔血腫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65例,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28例,行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16例。
1.5 療效判定:所有病例均在手術1 d、1周、2周、3周和1個月進行日常生活能力判定(ADL)分級:ADL1:生活自理,工作能力恢復;ADL2:大部分生活自理,部分工作能力恢復;ADL3:生活不能自理,可下地簡單活動;ADL4:臥床不起,意識清楚;ADL5:植物人狀態生存。
2 結果
生存129例,其中ADL1 29例,ADL2 48例,ADL3 36例,ADL4 13例,ADL5 3例。死亡9例。其中6例死于急性期,均為血腫較多或發病時間長,術后腦疝癥狀不能改善者,3例死于并發癥。
3 討論
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伴發腦內小動脈病變,以合并小動脈硬化最常見,各種因素使血壓驟升引起動脈破裂岀血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使受壓的神經有恢復的可能性。防止和減輕岀血后的一系列病理變化[1]。以往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經驗表明,患者入院時的意識狀態是決定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由于血腫引起周圍組織的損害6 h內處于可逆狀態,因此6 h內效果最好,手術治療的成敗關鍵在于術中止血是否徹底和是否對腦組織造成新的損傷。不管哪種手術均存在著利弊,關鍵是要根據患者年齡,全身狀況,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及速度來多方面分析,按醫院條件進行手術方法的選擇。選擇適當,患者的成活率高,致殘率低。
大骨瓣減壓:優點是可以直視下徹底清除血腫,達到立即減壓的目的,且止血效果滿意,如術前病情嚴重,腦水腫明顯,術畢時顱壓下降不明顯,還可順便做去骨瓣減壓,血腫腔內置管引流,以利于順利度過術后反應期;缺點是多需全身麻醉,手術入顱慢,出血多,創傷大,增加患者負擔,且心肺負擔重。適用于腦葉、基底結丘腦岀血、量較多或發生腦疝的患者。
小骨窗開顱:優點是損傷小,手術步驟簡單方便,可迅速清除血腫,直視下止血也較滿意;缺點是遇到較大的活動性岀血難以應付。此法適用于腦葉基底結區岀血的患者,不能耐受大骨瓣減壓的患者。
CT定位椎顱碎吸加尿激酶溶解術:最大的優點是不開顱,直接穿刺進行抽吸,對腦組織損傷較小,但仍存在操作盲目,血腫不能清除干凈,遇有活動性出血束手無策,還有引發再岀血的潛在危險,此法適用于年老體弱,或出血量不多(<50 ml)的患者。
對于單純性腦室出血或丘腦岀血量在20 ml以內破入腦室的,可單側或雙側腦室外引流,尿激酶溶解腰穿放液。
總之,腦出血的外科治療難以規范,必須根據患者的情況,醫療條件,采用適當的術式,以最小的損傷,最快的速度清除血腫。包括血腫液化劑及毒性物質拮抗劑的局部使用,并采取最佳的內科方法支持,以及并發癥的防治和各類康復措施的應用,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護理
高血壓性腦出血(HICH)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和高復發率等特點,尤其是隨著社會進步,老齡化日趨明顯,HICH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上海地區的發病率約為61.3/10萬1。因而探尋和掌握HICH術后并發癥的防治及護理措施以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減少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很有必要。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選擇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期間本科收治的70例HICH,男45例,女25例,41~85歲,平均64.3歲。入院后均常規行CT檢查,出血量30~100ml;出血部位:基底節區24例,腦室17例,小腦11例,額葉18例。入院時嗜睡、淺昏迷20例,中度25例,深昏迷25例;血壓:210/120mmg22例。全組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顱內血腫清除術,術后行氣管切開9例,發生并發癥25例,并發消化道出血9例,呼吸道感染8例,泌尿系感染11例,再出血7例,同時存在2種或2種以上并發癥者14例。
2術后護理
2.1生命體征觀察
①吸氧、心電監護,每30分鐘測呼吸、脈搏、血壓,1次4小時測體溫,血壓控制在110~150/70~90mmHg,每日2次20甘露醇125ml脫水,減少腦水腫。②意識和瞳孔的檢測,每6小時觀察意識瞳孔狀態及2小時觀察血壓變化并記錄,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2.2呼吸系統護理
患者意識障礙,生理反射減弱甚至消失,排痰功能差,喉肌松弛,舌根后墜,大量分泌物無法排出體外,易阻塞呼吸道,導致呼吸系統感染。嚴重者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因此,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其主動咳嗽,單時給予翻身、拍背,并采用霧化吸入協助排痰;對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對于氣管切開的病人,妥善固定導管,監測導管深度、雙肺呼吸音、血氧飽和度。避免因翻身、咳嗽、套管系帶過松等原因而引起的氣管套管脫出,加強氣道濕化:患者建立人工氣道后易引起氣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痂,將濕化液用微量泵以8ml/h對氣道進行持續濕化,從而減少對氣道的刺激。適時吸痰。頻繁的吸痰容易損傷呼吸道黏膜,患者易引起缺氧、肺不張、感染等,只有當分泌物潴留的表現時才給予吸痰。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吸痰前、中、后分別給予高濃度氧氣1~2min,保持血氧在90%以上,以減輕患者的缺氧狀況。吸痰時務必遵循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吸力適當,切忌上下無效地抽吸,以免損傷氣管粘膜。
2.3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及護理
HICH術后由于應激反應常會導致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14.6%~15.8%,因此在腦出血后應密切關注消化道是否出血,及時發現消化道出血和觀察出血量,注意患者嘔吐物的性質、大便顏色及全身情況。患者術后第2天如腸鳴音正常,盡早恢復進食,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果汁、菜湯等以保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水的攝入以支持機體的消耗和康復的需要。神志不清者48h后給予插胃導管鼻飼飲食,保持營養的均衡。
2.4 引流管的護理
頭部引流管一般在放置4~6天后拔管,防止引流管打結、扭轉、滑脫。注意無菌操作,保持引流管周圍清潔、頭部敷料清潔干燥,滲濕后及時報告醫生更換新的敷料。定時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及性狀,準確記錄。接管處需嚴格消毒,并用無菌紗布包扎。顏色鮮紅、量增多提示腦內有繼續出血的可能,要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2.5再出血的預防及護理
術后患者再出血,多在近期發生,與血壓控制不理想、在高水平波動相關,預防的重點是控制血壓。①術后靜滴降壓藥,密切檢測血壓值及波動情況。根據血壓的變化調整點滴的速度,也可口服降壓藥。②積極與病人溝通,告訴其情緒波動易引起血壓升高,穩定患者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多鼓勵和安慰患者,消除病人的焦慮。③囑患者勿用力排便,防止便秘、腹瀉。如果大便秘結,可使用開塞露,軟化大便。必要時,可使用小劑量不保留灌腸,忌高壓灌腸。④戒煙戒酒,限制食鹽攝入量。
2.6泌尿系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腦出血患者大部分需要留置導尿管,這是導致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臥床后機體抵抗力降低,導尿管對膀胱刺激,這些都是易發生泌尿系感染的因素。故督促患者多飲水,并2次日會陰護理,注意會的清潔,預防交叉感染。在操作中嚴格無菌技術原則,留置導管時間不宜過長,術后盡早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拔除尿管,鼓勵患者自行排尿。尿管要定時開放,必要時可用生理鹽水250ml加慶大霉素8萬單位進行沖洗膀胱。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的術后護理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護理者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熟練過硬的技術。為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應嚴格觀察血壓、各項工作遵循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精心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促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洪震、曾軍、黃茂盛.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與年齡的關系[J].上海醫學,2000,23(11) :663-665.
據國內外調查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的糖尿患者群約有30%~50%合并高血壓,我國糖尿患者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5.4%。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與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病的相對死亡率增加2.5~7.2倍。由于高血壓可以在糖尿病發病之前、之時或之后出現,兩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發病基礎及相似的發病機制。因此,積極干預和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對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提高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關于病因病機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屬于中醫“眩暈”、“消渴”范疇,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心煩易怒、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雜病源流犀濁· 三消源流》已認識到消渴病“有眼澀而昏者”,引發眩暈諸病證。一般認為,消渴病的基本病理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其本在腎。近年來,隨著對消渴病機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提出了消渴病的發展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即:①病變早期,陰津虧耗,燥熱偏盛;②病程遷延,氣陰兩傷,脈絡瘀阻;③病變后期,陰損及陽,陰陽俱虛。消渴的病機演化、病理趨勢是由輕漸重,陰損及陽,變證百出。消渴病合并高血壓即是在這種病理過程中形成的。
1.1 陰虛陽亢
消渴病變早期,陰津虧耗,燥熱偏盛。燥熱損傷陰津,腎為人體之元陰,陰津虧耗,首先損及腎陰,腎陰不足,水不涵木,終致肝腎陰虛,陰不潛陽,陰虛于下而陽亢于上,腦本為清凈之府,風陽上擾于腦則頭痛、眩暈。因此,肝腎陰虛既是消渴的本質,也是高血壓的前提。此外,腎主骨,主生髓,腦為髓之海,肝腎陰虛則髓海不足,而發為眩暈,如《靈樞·海論》謂:“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
1.2 氣陰兩傷,脈絡瘀阻
隨著病程遷延,燥熱傷陰耗氣而致氣陰兩虛;同時,臟腑功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氣虛無力行血,氣血運行受阻,痰濁瘀血內生,全身脈絡瘀阻,相應的臟腑器官失去氣血的濡養而發生諸多并發癥。氣虛清陽不升,清陽不能上布,清竅失養,則致頭暈目眩,即《靈樞·口問》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1.3 陰損及陽,陰陽俱虛
人之陰陽互根,互相依存。消渴病之本在于陰虛,若病程遷延日久,陰損及陽,或因治療失當,過用苦寒傷陽之品,終致陰陽俱虛。由于陽不化氣,寒濕內盛,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眩暈的病情隨之加重。
總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中醫基本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本虛以陰虛為主,兼氣虛、陽虛,標實則為風陽上亢,痰瘀內阻,與肝、脾、腎三臟有密切關系。
2 治療方法
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不僅可使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同時還可調節人體內環境,保護胰島β細胞,并減少西藥的用量,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因此,從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角度研究本病,立足于中醫辨證論治,將糖尿病的基本病理與高血壓的主要病機融合為一體進行辨證論治,可以發揮中醫中藥的相對優勢,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補充西醫學治療的不足。對于本病的治療,大多數醫家均強調針對本病辨證論治,以及盡早治療防止傳變。魯氏[1]認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總的治則為養陰,即立足于解決消渴基本病理來解決高血壓的治療,基礎方為生地黃、玄參、西洋參、枸杞子。陰虛陽亢型選加鉤藤、天麻、夏枯草、川牛膝、決明子、生白芍、生龍骨、生牡蠣等。氣陰兩虛型選加黃精、山藥、蒼術、天花粉、天冬、黃芪、羅布麻等;氣陰虛血虛型選加黨參、當歸、川芎、丹參、益母草、白術:在陰陽虛痰濕血瘀型選加巴戟天、杜仲、羊藿、補骨脂、澤瀉、車前子、葶藶子、姜竹茹等。李氏[2]認為,治療糖尿病并發高血壓可分別用育陰潛陽法、運脾泄濁法、濟陰助陽法、補虛活血法4種方法辨證論治。育陰潛陽法適用于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體失濡,肝陽偏盛,虛陽上亢者,方選杞菊地黃湯合加減復脈湯化裁;運脾泄濁法用于脾虛運遲、痰濁中阻證,方選半夏白術天麻湯合二陳湯加減;濟陰助陽法適用于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證,方選自擬濟陰助陽鎮逆湯加減;補虛活血法用于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證,方選補陽還五湯合生脈散加減。倪氏[3]認為,臨床辨證論治需辨別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心肝陰虛、心火偏亢;肝腎陰虛、相火偏亢;陰損及陽、陰陽兩虛之不同,應靈活選方辨證用藥。
參考文獻
[1] 魯萬強.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治療[J].河南中醫藥學刊,1998,(13):
5-6.
[2] 張長順.李則藩辨治糖尿病并發高血壓四法[J].吉林中醫藥,2000,(5):546.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為產后出血 [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可伴 發多臟器受累 ,具備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時做好產后出血患者的防治及護理工作 ,可減少產后出血及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就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易并發產后出血的因素、特點、臨床表現、防治及護理綜述如下:
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易并發產后出血的因素
1.1凝血機制障礙
在導致產科凝血功能障礙的病因中,胎盤早剝和子癇早期是最常見的兩種[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體內常有皮損、凝血-纖溶系統的激活,甚至或處于病理性高凝狀或微血栓形成,使機體處于慢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狀態。如果病情以微血管病為主,還可以發生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減少;如果并發重度胎盤早剝,大量促凝血物質進入血液循環更易誘發DIC[3]。
1.2子宮收縮乏力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可能與鈣缺乏有關,而維持子宮平滑肌興奮-收縮耦聯需要依賴Ca2+;同時,硫酸鎂是目前臨床上用于預防重度子癇前期發生子癇的首選藥,但Mg2+能夠抑制Ca2+釋放,競爭性阻止Ca2+通過鈣離子通道進入肌細胞內,阻止Ca2+從肌漿網的鈣庫里釋放,一定程度上會加重對子宮收縮的抑制作用,早期即有學者提出硫酸鎂可導致子宮收縮乏力。此外,鎮靜劑的應用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子宮收縮。
1.3合并低蛋白血癥、貧血等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常合并低蛋白血癥、貧血等。在近年的研究中,產前血紅蛋白低被認為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4]。
1.4體重指數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多伴有代謝綜合征,而高體重指數已經被證實是導致產后出血的獨立高危因素。
1.5分娩方式
由于病情和治療的需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剖宮產率較高,而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高于陰道分娩。伍惠玲[5] 報道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2 .87% ,而陰道分娩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 1.13%;秦煥娣等[6] 報道剖宮產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 3.02%,而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96%;劉愛珍等[7] 報道剖宮產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51%,而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11% 。
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產后出血的臨床特點
2.1病史
合并胎盤早剝者常有血壓突然升高,伴有持續性腹痛及陰道流血,并出現胎動減少甚至胎心異常;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出現牙齦出血、紫癜等周身出血傾向;合并血管內溶血時甚至會出現血紅蛋白尿或血尿;部分患者在產前應用了大量硫酸鎂及鎮靜劑。
2.2臨床表現
以凝血功能障礙為主的產后出血特點為:持續性陰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難,同時可出現全身部位出血灶。若子宮收縮乏力可表現為宮底升高,子宮質軟,輪廓不清,按摩子宮后出血量雖然可以有所減少,但之后又再次次續出血。此時,應高度杯疑凝血功能障礙。
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產后出血的護理
3.1基礎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強調絕對臥床休息。住舒適的單人間,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溫度與濕度適宜,避免聲光刺激,每日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必要時給予鎮靜劑。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飲食及含鐵質豐富飲食,主張少量多餐。同時準備好急救藥品及床護欄、搶救車、吸引器、開口器等用物。對于子癇前期患者,解痙治療首選藥物為硫酸鎂,首次劑量10%葡萄糖注射液20ml+25%硫酸鎂20ml,緩慢靜脈推注,維持量以每小時1~2g為宜,每日用量不超過30g,用藥期間監測膝腱反射、呼吸及尿量情況,預防藥物中毒。應用硫酸鎂期間應備好鈣劑。密切監測血壓,每4h測血壓1次,對血壓的控制波動不能大,防止血壓驟降引起腦溢血或胎盤早剝。產后或術后24h內仍應積極鎮靜、降壓,注意產婦的自覺癥狀,產后24h~10d內仍有發生子癇的可能,故不可放松治療及減少護理措施。產后給予腹部壓沙袋6h,密切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防止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產后出血有其臨床特點。以凝血功能障礙為主的產后出血特點為持續性陰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難,同時可出現全身部位出血灶。若子宮收縮乏力可表現為宮底升高,子宮質軟,輪廓不清,按摩子宮后出血雖然可能有所減少,但之后又再次持續出血。對有上述臨床表現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產前或術前應評估病情,與孕婦及家屬充分溝通,取得其配合,盡早識別及時處理,以減少產后出血[8]。
3.2心理護理
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擔心等,迫切希望了解是否能夠成功分娩及胎兒的成活率,責任護士應耐心地講解病情、診治、護理情況,告之病人疾病與妊娠的關系,介紹成功的例子,講解醫院的醫療水平及設備,使其對治療有信心,解除其焦慮、緊張和煩躁不安的情緒,同時鼓勵家屬給予病人心理支持,增強診療和護理的依從性[9]。對于失去孩子的產婦,應給予特別的心理護理,以免情緒波動引起產后大出血[10]。
3.3產后出血的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具備了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凝血機制障礙、子宮收縮乏力、合并低蛋白血癥、貧血等。對該類病人重視病史及早期臨床表現。無論選擇陰道分娩或剖宮產,都應為病人預置留置針,以保證急需用藥的靜脈通道暢通。在產前或術前有針對性地備好血液制品,必要時,在產前或術前即給予一定量的輸注,有利于減少產后出血。曾應用大量硫酸鎂及鎮靜劑的患者也應做好應對措施,包括產前或術前備好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11]、米索前列醇等[12]。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導致產后出血的條件有凝血功能障礙,因此一此反映凝血功能的檢測指標可能會發生異常改變,護理中應及時準確采集血液標本后送檢,協助醫生追蹤結果并及時處理。產后或術后密切監測血壓、子宮復舊及陰道流血情況,并準確計量產后陰道流血量,如病情變化應及時匯報醫生對癥處理。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合并宮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給予縮宮素等藥物治療,以加強子宮收縮。患者產后出血的發生可能與產后繼續使用硫酸鎂解痙有關,鎂離子會抑制子宮收縮,引起子宮收縮不良,出血增多[13],經給予鈣離子拮抗及加強宮縮治療后病情得到積極控制[14],同時鈣離子可減少縮宮素用量,減少水中毒的風險。子宮按摩可改善宮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合并凝血機制障礙可選擇輸注紅細胞等血液制品。緊急情況下,護理工作中更應注重“三查七對”,并注意患者有無藥物不良反應,杜絕差錯發生。子宮按摩、宮腔填塞紗條和子宮腔水囊壓迫均可應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者[15],特別是合并胎盤早剝產后出血者,可在術中及時行宮腔填塞紗條以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術后24小時及時取出;也可予子宮水囊壓迫止血,有報道子宮腔水囊壓迫聯合宮頸環扎術對子宮下段出血能起到更好的止血液作用[16]。1979 年 Brown 首次將介人治療成功用于產后出血,在國外已廣泛應用盆腔內動脈栓塞技術治療產后出血,成功率高達 85% 一97%[17.18]。V edan―tham 等提出,應將子宮動脈栓塞作為產后大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 [19.20]。如果手術或栓塞后再次發生出血,可以進行二次栓塞[21]。國內近年來介入治療在產后出血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而介入治療的護理配合也很重要 ,不僅可為介入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還能預防和減輕可能的并發癥 ,促進患者的順利康復。當上述方法無效,仍然出血不止時,行子宮切除術是挽救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22]。
3.4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觀察
3.4.1水囊壓迫止血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水囊作為異物留在宮腔內有可能引起感染[23],同時產后出血者因失血過多,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感染。護理上要注意 :
3.4.1.1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惡露情況,每天測量生命體征四次或者遵醫囑,若體溫異常,產婦出現寒戰、發熱,惡露量多、混濁、有臭味,要警惕感染的出現,及時報告 醫生,遵醫囑進行抗感染治療 。
3.4.1.2保持會陰清潔,每天用l:20碘伏溶液沖洗會陰及尿道口,每天兩次,勤換會陰墊、內褲,以保持會陰的清潔。
3.4.1.3.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 、高維生素飲食,增強機體免疫力 。
3.4.2介入治療并發癥的護理
3.4.2.1觀察陰道出血情況
定時觀察子宮收縮情況、陰道出血及排出物的量 、性質、顏色及氣味,準確估計出血量,認真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防止再次產后出血;術后要注意有無血尿、血便及會周圍皮膚紅腫、潰瘍等情況出現,及早發現因栓塞術導致的盆腔臟器缺血性病變、壞死等并發癥,以便做出相應處理 。介入術后的患者雖極少有再出血的可能 ,但護士不能有絲毫的放松 ,術后 2 ―3 周是子宮動脈內明膠海綿溶解、吸收及血管疏通的時間 ,此時也應警惕再出血的發生 。
3.4.2.2穿刺部位的血腫和血栓形成
介入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穿刺部位的血腫和血栓形成[24],介入術引起血栓形成的常見原因是插管時損傷血管壁,或導管在血管內停留時間過長,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積 ,形成血栓,也可因術后穿刺局部包扎止血用力過緊,使血流受阻,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栓塞 。加上妊娠期和產褥早期血液高凝狀態這一生理變化 ,更易導致血栓形成的發生 。因此 ,術后用正確手法充分有效地壓迫止血需做到:壓迫位置準確,壓迫時間恰當,壓迫力度要以不影響下肢動脈搏動為宜,若常規壓迫仍不能止血者應注意患者凝血機制是否正常、肝素用量是否過大,并采取相應措施 。黃志紅[25]也指出術后創口包扎壓迫用力要恰當,繃帶包扎及沙袋加壓的重力應適合不同的個體。術后穿刺局部用繃帶加壓包扎,穿刺點用1kg 沙袋壓迫 6h ,以防止穿刺點出血。患者回病房后穿刺肢體制動 6 -8h ,并臥床24h 。同時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血腫形成,觀察下肢皮膚的顏色 、溫度 、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以了解栓塞術后下肢的血液循環情況。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有低蛋白血癥、各臟器水腫 、子宮肌纖維收縮力差 ,加之用硫酸鎂解痙 ,更易抑制官縮引起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 ,短時間內大量出血 ,可迅速發生失血性休克 ,嚴重者危及產婦生命 。因此 ,針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 ,應詳細詢問病史 ,尤其是家族史 ,以確定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引起的疾病 ,以便治療。積極推行孕期健康教育 ,切實開展產前檢查 ,做好產前保健工作 。通過孕期宣教 ,促使孕婦自覺從妊娠早期開始做產前檢查 。定期檢查 ,及時發現異常 ,并給予治療和糾正 ,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 。加強產前 、產時 、產后護理 ,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 ,做好心理護理 ,積極處理好三個產程 。對存在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產婦 ,應做好交接班,詳細交待病情、用藥及觀察要點 ,做到環環相扣達預防目的 ,全面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率及病死率 。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第 7 版.北京 :人 民衛生出版社 ,2008;92~94.
[2]廖雪英.子癇前期孕產婦 的護理 [J].家庭 護 士 ,2008,6(8C ):2 2 1 5 ― 2 2 1 6.
[3].劉愛芳.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的研究進展[J]. 右江醫學.2011,39(3): 54.
[4]李毅萍 ,劉東妹 .產后出血111例 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06 ,12(2):220.
[5].伍惠玲.34 例產后出血的觀察與處理[J].廣西醫學,2004,26(4 ) :567 .
[6].秦煥娣,盧錦娥 ,葉明.產后出血與分娩方式的關系及防治措施[J].廣東醫學,2004,25(8):919.
[7]劉愛珍,郭寶枝 ,鄒芳.產后出血265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 ,2009 ,36 (7 ) :82 .
[8]. 鄭美云.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16 例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 66-67.
[9]王玉娟 ,李愛青,郭穎艷.臨產產婦的心理護理體會 [J].山東醫藥 ,2009 ,49(46) :88―89.
[10]陳幼娣 ,張波.剖宮產產婦的心理特點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10 ) :3 3.
[11]許建娟 ,.欣母沛在難治性宮縮乏力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蘇州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05:4
[12]廖少彬.剖宮產術后應用縮官索聯合米索前列醇預防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 ,2008,5(36):128―129.
[13]. 梁彩霞 .徐溢萍 .戴錦.葡萄糖酸鈣應用于剖宮產預防產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J].中華中醫醫學雜志 ,2008,6(2):101―102.
[14].冼華鳳.許春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產后出血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5):2123-2124.
[15]王紅霞,羅克妹,孔翠花等水囊壓迫與紗布填塞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24):1 59- 1 40.
[16] 劉濺妹,何慶鳳.官腔水囊壓迫加官頸環扎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 1,5:65-66.
[17]王福容,袁麗,周福珍,等.難治性產后出血介入治療術中配合及護理[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5 ,28 (5 ) :480 ―4 8 1.
[18]Descaigii G ,Dourrin F,Degre S,et a1.AbnonnM placenta-tion and selective emolization of the uterine arteries[J].EurJ Obstet G ynecol R eprod Bid ,2QO I,1999(1) :47.
[19]V edantham S ,G oodw in SC ,M clDea$ B ,el a1.U terine arteryem bd ization :an u nderu sed m eth od of controllin g p elvichemorrhage[J].Am J Obstet Gyneeol,1997,176(4):938―94 8
[20]M ason BA .Postpartum hem orrhage and art erial em boliza-
[21].許珍玲.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5(B):70-71.
[22].劉晶.孟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產后出血的防治[J].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4):253-255.
[23]蘇雪紅.黃積平.何水等簡述水囊填塞宮腔治療產后出的護理進展[J].求醫問藥.2012,10(4):214-216.
高血壓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高,俗稱“無聲的殺手”。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與冠心病、腦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腎功能障礙有密切的關系。根據我國三次全國性大規模高血壓抽樣調查調查表明,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精神緊張、心里失衡也促進高血壓患病率的升高。高血壓的病因和機制不很明確,雖然高血壓的有關研究很多,但進展較緩慢,新的抗高血壓藥也增多,但藥物治療較混亂,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作用效果包括降壓穩壓和保護靶器官等;二是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三是經濟方面,由于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堅持治療那是必需的,患者在經濟上要能受得起。本文就聯合用藥、有效治療、非藥物治療、終生治療、平穩降壓、個性化治療等方面為醫生治療高血壓提供堅立一定的理念和方法。
1 聯合用藥
藥物聯合治療高血壓能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提高血壓的控制率。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優化的降壓藥物組合能達到良好的理想血壓目標進而減輕或避免患者靶器官損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聯合用藥是單一藥物無效時控制血壓的最佳治療方法。
優點:①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聯合有利于控制血壓,在降壓作用上發揮協同作用或疊加效應②小劑量聯合用藥可互相減輕或抵消不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避免單一大劑量用藥引起的不良反應。③聯合用藥比單一用藥治療更易耐受,利于提高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服藥的依從性④聯合用藥更安全,兼顧了患者存在的多種危險因素合并癥⑤劑量的減少,降低了藥價。
原則:①盡量使用最低的劑量②選用能增大降壓效應,減少不良反應和能起協同作用的降壓藥物聯合。不良反應最好抵消或少于兩藥單用。③盡量選用有長效作用的藥物,盡量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和持久平穩降壓的,這能保護靶器官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依從性。④推廣固定劑量復方制劑,根據需要配比制劑。
2 有效治療
確實有效的治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的危險。根據我國2005年中國高血壓指南中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為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小于14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一般認為經不同的多次測壓血壓仍大于等于150/95mmHg即需治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遺傳因素、膳食因素(Na+的攝入量高)、肥胖、中度以上飲酒、缺乏體力活動、細動脈交感神經纖維興奮性增強、精神長期反復緊張,如有上述因素中的1-2條血壓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要治療。HOT研究帶來的理念是是理想血壓應為小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應該更低。降壓的幅度不能太低,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則會增加導致低血壓和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心率增加和引起冠狀動脈和腦血管供血不足。有效地治療依據指南把循證醫學作為借鑒,遵循個體化原則,把握好降壓的幅度和速度。
3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措施是一種非常有效地為之可行的控制治療高血壓方法,能控制輕型高血壓,輔助治療高中度高血壓,預防和減少心血管的并發癥。是重要的隱性“藥物”,在臨床用藥時應注意非藥物治療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健康作為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措施,加強宣傳工作。研究發現藥物治療結合非藥物治療不僅能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還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險。從危險因素中我們可以知道:鈉鹽過多與我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關;肥胖也與飲食和缺少運動有關等等應看到醫護人員應該加強宣傳教育,消除人們的錯誤的傳統的觀念,有計劃的有目的的去調整與之有關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加強生活上的調理,從而對高血壓進行有效的預防和保健。大多醫師常缺乏對患者生活質量問題的關心,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比預期的要重,這應引起醫生的重視。此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可能有①醫師認為這個太麻煩,說的太多,怕病人煩惱②認為患者的依從性低,不會按照醫生囑咐的去辦,認為這是多此一舉③認識不是蠻深,認為有藥物治療就足夠了。
4 終生治療
高血壓治療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基本的是血壓的長期控制,大多數高血壓病需長期終生的降壓治療,一些患者的血壓控制不好就是因為未能堅持治療所致。有些患者不懂病因和長期治療的重要性,治療一段時間后感覺血壓趨于正常或偶爾幾次在正常范圍內,于是就私自停藥。不久,血壓又再次回升,加重用藥。另外一些病人因為經濟受限也不得不停藥。因此,醫生在選藥時應選用價格較低,病人收益最大的,不可盲目推舉和使用新藥,因為新藥和貴藥不一定是好藥,價格與藥效并不成正比,新也不一定適合一些病人。因此醫生應結合考慮藥效,安全,價格等,保證病人長期用藥、終生治療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5 平穩降壓
人體血壓有明顯的晝夜變化節律,而控制高血壓要求24dx時內充滿地使血壓下降,因此要求抗高血壓藥物在一天內有穩定而持續降壓的能力,從而達到保護靶器官。目前提出的一個降壓藥物能否有穩定降壓效果的標準――谷,峰比值也叫T:P比值。它是指一次給藥間隔末和第二次給藥前的血壓下降值(稱為谷)與該藥物達最大效應時血壓下降幅度(峰值)的百分比值。藥物T:P比值最小值為50%,如果此50%以下表明每日服藥一次會使24小時內血壓有很大的差異性,若達穩定必須增加給藥的次數。選用平穩的長作用降壓藥,血壓波動小有利于靶器官的保護,此處藥物的劑量也不宜很大,否則會造成低血壓。
6 個性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