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第1篇

      關鍵詞:冠心病;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全球流行廣泛的疾病,我國近年來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趨勢。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躍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從而被稱作是“人類的第一殺手”。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對冠心病康復護理進行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康復護理措施,本文就這方面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

      1 冠心病康復護理的概念及內容

      康復護理是指在康復過程中,根據總的康復醫療計劃,圍繞全面康復目標,在發病初期緊密配合康復醫師進行完整的康復護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礎護理和各種專業護理技術[2]。冠心病病人康復護理的目標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臟驟停的發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包括:①從冠心病病人有臨床表現時開始采取康復措施;②康復服務的范圍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康復,并維持良好的適應性;③對潛在的疾病過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遲其發展,具體內容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增加病人相關知識,減少心理焦慮和抑郁,進行醫院、家庭和社區3個階段的康復治療,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復護理的具體措施

      康復護理措施以醫療康復訓練為主,針對各種易患因素實施康復教育、飲食調理、高壓氧、體外反搏[4]及必要的藥物治療等綜合性措施,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心理護理,并且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冠心病康復治療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4]:住院階段、家庭自行康復階段、返院復評階段。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常在監護病房進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活動、個人生活(如洗臉等)、床上進餐、床邊大小便、簡單的上下肢被動和主動練習等。注意事項:活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無不適癥狀為宜。有研究證明,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可降低病死率,預防并發癥,促進病人早期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5~6]。對急性心肌梗死無并發癥病人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可使平均住院時間由傳統治療護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仍然是影響康復效果的一個顯著問題, Baird在研究中發現,讓病人執行自我護理的康復措施和提高對危險因素的意識能夠增強其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8]。家庭自行康復階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針對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復鍛煉60~90天,通過隨訪進行指導;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續康復鍛煉6~9個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變后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護士應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及個人特點制定家庭康復護理措施,幫助他們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適的運動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書或看電視2次/天, 30 分/次;③降壓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緩慢上下樓3層2次/天,運動時注意掌握運動量,以靶心率=180-年齡為宜[9]。返院復評階段,主要進行康復指標評價,根據每位病人的恢復情況及時修正運動處方,繼續康復治療;還可讓病人在康復中心接受為期8~12周的運動治療,如二階梯負荷康復治療方法。此階段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記錄病人康復治療的具體執行情況,評價并提高康復效果,幫助病人修訂運動方案,教會病人自我健康維護的方法等。

      2.2 康復訓練與護理:康復訓練的內容包括:有氧訓練、力量訓練、呼吸訓練、室內外步行訓練、放松訓練等[10~11]。如:①有氧訓練。常用方式:步行、踏車、游泳、慢節奏的交誼舞等,強度一般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環抗阻運動。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縮(肱二頭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鐘內重復8~15次收縮為一組運動,各組間休息15~30 分鐘, 10~15組為1個循環。③放松訓練。入靜(氣功):中國傳統氣功的入靜訓練包括動功和靜功兩大類。通過調心(意念集中)、調身(姿勢或動作)、調息(呼吸)來改善全身功能。降壓舒心操:中國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極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等。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康復運動時播放適宜的音樂,可提高運動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經救治生存者的運動訓練可增加病人的體力活動量、改善精神及社會功能、減輕癥狀、促進康復,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繼發死亡的危險性[13]。龐妙玲等對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實施康復護理后指出,適當的運動訓練可改善身體活動功能,改善血脂代謝,減輕體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療的康復護理:心理護理是冠心病康復護理的關鍵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為特點是:動機強烈,爭強好勝,時間緊迫感強,常表現為不耐煩。有些病人擔心康復訓練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復訓練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堅強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狀態也不同。逢錦波、逄曉在研究中大致將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狀態分為兩類:①緊張型,病人表現為恐懼心理、焦慮不安、情緒急躁、精神高度緊張;②松弛型,多見于對疾病缺乏認識而較年輕者,病人表現為無所謂、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認或縮小自己的病態感覺或體驗。對于前者,在安慰、鼓勵的同時向病人強調大多數情況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對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視預防和治療,指導、加速病人角色的適應[16]。男、女心臟病病人的真正應激源不同,護士應找出這些應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減輕或清除[1];龐妙玲等采用說理療法、放松靜默療法、疏泄療法、移情療法對冠心病病人進行心理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第2篇

      目的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疾病病人圍術期護理方法,提高手術成功率。方法對18例病人進行術前心理護理和適應性訓練,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和患肢護理,預防并發癥,并指導合理的功能鍛煉。結果無1例發生感染和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隨訪1年,所有病人對手術效果滿意,術后疼痛癥狀明顯緩解,能獨自下地行走。結論做好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對手術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復關節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 人工全髖關節 置換 護理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疾患終末治療的有效方法。人工髖關節能有效的恢復髖關節功能,解除疼痛,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改變,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的人數與日俱增,伴隨的并發癥也接踵而來。因此做好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對手術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術后通過對患者精心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合理進行功能鍛煉,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現將圍術期護理和對并發癥的預防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0604~200704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18例,男11,女7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7歲;病程8~15年,平均12年,均有髖關節疼痛。其中股骨頸骨折5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頭臼已破壞9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頭壞死、臼已破壞2例,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2例。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由于病人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有顧慮,內心充滿擔憂和恐懼。因此我們要耐心傾聽病人提出的疑問并給以科學的解答,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介紹該手術的優點、方法及成功率等,介紹同種病例康復期的患者來現身說法,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信心,特別是對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并發癥或長期療效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消除病人及家屬的疑慮,使之接受手術并主動配合治療。

      2.2 術前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治療并存病本病多見于老年人,老年病人機體各臟器功能減退,應變能力降低,修復能力衰退,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并存病。因此,入院后需作詳細、全面的全身各系統的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并存病,進行全身綜合調理,使身體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術耐受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

      2.3 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向病人及家屬講明術后功能鍛煉是確保全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重要環節。根據病人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形式多樣的指導方法向病人及家屬詳細講解各種功能鍛煉的要領,使病人能正確領會并掌握。指導病人學會床上大小便,深呼吸,股四頭肌舒縮練習,3點支撐引體抬臀運動,以便術后進行關節被動鍛煉[2]。

      3 術后護理

      3.1 生命體征監測由于術中出血量大,術后要密切觀察神志、瞳孔、Bp、R、P的變化并記錄尿量,保證尿量≥60 ml/h。對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病人需監測心律,心率及心電圖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全麻手術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術后要詳細了解術中失血及補液等情況,遵醫囑補充血容量。

      3.2 患肢護理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穿防旋鞋,側臥時需保持屈髖和屈膝,兩膝之間可墊一軟枕,防止內旋造成髖關節脫位。在做各種治療和操作時,應將整個關節托起,不可單純牽拉,抬動患肢,防止人工髖關節脫位。術后48 h嚴密觀察患肢末梢循環,如患肢皮膚發紺、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考慮有循環障礙,應及時處理。觀察引流液的量及顏色,并準確記錄。過多過快的引流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并增加患者的恐懼感及對手術預后的擔心,甚至懼怕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進而影響早期的關節活動[3]。因此,術后早期暫時夾閉引流管以減少切口引流量。正常50~250 ml/d,色淡紅,若引流量≥300 ml/d,色鮮紅,應及時處理。引流持續至術后2~3 d,引流量≤50 ml/24 h可拔管。

      3.3 飲食護理患者因長時間臥床,致胃腸的蠕動和吸收受到抑制易造成便秘,鼓勵多飲水,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 預防并發癥

      4.1 預防髖關節脫位人工髖關節脫位也是髖關節置換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生率為0.2%~6.2%,絕大多數發生于術后1個月。導致髖關節脫位的原因很多,如手術入路,術中假體的放置,病人不正確,肢體活動不當或不正確的翻身均可造成髖關節脫位而至手術失敗。術后恢復軟組織張力是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脫位最重要的措施。術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

      4.2 預防血管栓塞由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臥床致血流減慢,加上手術致機體凝血因子釋放增加,極易造成血管栓塞。須注意觀察患肢腫脹,疼痛和循環情況,與術后感染相區別。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鼓勵和指導病人多做主動屈伸運動,加快靜脈血流速度,以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右旋糖酐,肝素等藥物。

      轉貼于

      4.3 預防褥瘡病人多為老年病人,全身循環差,術后又不宜翻身,骶尾部及骨隆突部位易發生褥瘡。術后宜臥氣墊床,協助患者雙手抓住固定的拉環,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讓皮膚透氣,緩解壓力,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干燥。可以防止褥瘡。

      4.4 預防感染術前和術后遵醫囑靜脈滴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嚴密觀察體溫變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切口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鼓勵和指導病人做有效的咳嗽,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預防墜積性肺炎。留置尿管期間,保持尿管通暢,更換尿袋時注意無菌操作,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d,多飲水,可有效的預防泌尿系感染。

      4.5 預防脂肪栓塞綜合征脂肪栓塞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有時以發紺為特征,伴有PO2下降和PCO2升高的肺部癥狀,無頭部外傷的神經癥狀,皮膚粘膜出血點,同時伴有高熱,心動過速等癥狀。術后護士要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治療的關鍵是支持呼吸和維持循環,早期大劑量激素應用有肯定的治療效果。

      5 康復護理

      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是促進康復,減少或避免并發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保證。實施康復護理的過程中,病人的主動鍛煉和家屬的積極參與是病人康復不可忽視的力量。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鼓勵,病人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康復能起到積極作用。術日待術肢感覺和功能恢復即可做踝關節背屈,屈趾的被動運動;術后第一天鼓勵和幫助患者在床上做股四頭肌靜力性舒縮運動。

      5.1 第1階段(術后第2~6天)此階段病人體力虛弱,運動量不宜過大,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關節穩定性和肌肉的張力,防止出現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可指導患者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踝關節伸屈鍛煉,臀大肌,臀中肌等長收縮練習,深呼吸運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5.2 2階段(術后第7~14天)鍛煉的主要目的是恢復關節的活動度,進一步提高肌力。除繼續第一階段功能鍛煉外,雙手可抓住床上的拉環,健肢蹬床,腹部收縮,臀肌收縮,做引體抬臀運動。可練習仰臥位屈膝屈髖和坐位伸髖屈髖。

      5.3 第3階段(術后第14天以后)繼續第2階段功能鍛煉。2周后可先試著坐于床邊緣雙腿下垂坐位到站位點地訓練。立位髖關節伸展屈髖練習。術后第6周才能開始步行練習。患肢不負重行走,健腿先邁患腿跟進,拐杖隨后。在上下樓梯時,要求“好上壞下”,即上樓梯時健肢先上,拐杖和患肢留在原階,下樓梯時患肢和拐杖先下,健肢跟下[4]。

      6 出院指導

      確定病人和家屬已經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并能較好的執行;指導病人術后6周內忽交叉雙腿,忽臥于患側,如臥于患側,雙膝間應放一軟枕;忽坐矮椅或沙發;坐位時忽前傾;忽彎腰拾東西;忽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廁,3個月之內不能下蹲。不能爬陡坡,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應定期進行隨訪,了解病人康復情況,及時修訂康復計劃。出院后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各復查1次。避免外傷及沖擊性鍛煉,如跳躍,奔跑。若有異常隨時復診。結果本組病人術后3周出院,出院時傷口均愈合拆線。無1例發生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隨訪一年所有病人對手術療效主觀評價滿意,術后疼痛癥狀明顯緩解,且能獨自下地行走。

      7 討論

      做好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心理護理,術前適應性訓練,術后生命體征觀察,患肢護理及預防并發癥及功能訓練,對手術的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效恢復了關節功能,解除疼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青蓮.人工關節置換術病人圍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8):639.

      [2] 王瑞霞,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護理[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7,17(131):4211.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第3篇

      【關鍵詞】創傷;截癱;性生活;心志護理

      【中途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58―02

      截癱患者大多是由意外創傷所導致,這是因為脊柱意外創傷致脊髓損傷引起的嚴重結局病癥,意外創傷多數突然而至,所受打擊極其嚴重,嚴重的結局病癥很難使患者短時間內接受。嚴重結局病癥導致截癱患者及配偶出現嚴重的心理挫折,對疾病的轉歸有極大負面影響。由于截癱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截癱患者及配偶很難談及性生活,這就造成截癱患者及配偶許多不利于生活、不利于康復的不良心理和精神狀態,這種心理變化對截癱患者及配偶的危害有時可能比軀體上的致殘還要可怕、持久。因此,做好截癱患者的性心理健康狀況心志護理應該成為外傷性截癱患者康復的一項重要內容[2]。通過對2009年1月―2013年9月年收治的58 例外傷性截癱患者隨訪性心理健康狀況析后進行科學的護理和指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 例,男38 例,女20 例,均為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后出院的截癱患者。年齡22~56 歲。其損傷部位及損傷程度不同,導致截癱程度不等,由頸椎損傷引起者18 例,胸、腰椎引起者40 例。出院后對截癱患者進行隨訪時均發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對生活消極悲觀等心理。

      1.2 隨訪調查方法

      最早我們采用國際通用的癥狀自評量表[3]。該量表有9個癥狀因子,即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焦慮、抑郁、敵對、偏執、恐怖和精神病性。評分標準采用5級,從輕到重分別為1分、2分、3分、4分和5分。滿3分即視為有明顯心理問題,得分越高問題越嚴重,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4]。該調查由筆者及另2位護師按統一指導語進行,由研究者據調查對象的回答如實填寫,但是這種機械詢問填表方法使得患者的回答有許多不真實之處,使得統計結果有較大的偏差。

      最近采用我院規定的一月一次入戶隨訪特殊患者的方式進行調查,采用個別詢問和集體家屬談話的方式,在拉家常的談話方式中獲取真實的資料。特別是關于截癱患者及家屬性心理健康狀況在平和、友好、和諧的氛圍中得到一定的真實信息。每次訪視后詳細記錄病人情況,修改指導計劃。

      2 結果

      本組患者中,特別突出的心理病態是焦慮、抑郁和軀體化三項。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嚴重,老年患者比青年嚴重,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拒絕治療并且絕食。青年患者消極行為,一般表現持續時間較短。

      在未接受性心理指導前,九成以上截癱患者及家屬沒有性生活及性生活要求。因為所有截癱患者及家屬認為和截癱患者是不道德的。尤其是女性截癱患者如果有的要求會讓人感覺不可理喻。

      在進行性教育和指導后,20例女性截癱患者家庭性生活基本正常,雖然女性癱瘓者在時較差或無,但是丈夫的勞動態度、做家務的積極性和對癱瘓妻子的精心護理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教育和指導的成果還體現在癱后成婚5例女性截癱患者均懷孕并手術分娩。

      38例男性截癱患者, 在進行性教育和指導后,克服了夫婦間羞怯感,使他們積極尋找解決陽萎、舉而不堅等壯陽方法的康復治療[5]。男性截癱患者性生活一定程度上差,但是能夠促使成功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男性截癱患者存在著反射性,對這類患者教育和指導是通過練“意念”氣功引導,使得表現出得到性滿足。

      這58例截癱患者在接受性教育和指導后性生活相對美滿,家庭和諧。同時積極向上和重新創造生活的積極性表現的尤為強烈,對自己親人的護理更是細心倍至,截癱后墜積性肺炎[6]、褥瘡[7]、泌尿系感染[8]三大并發癥發生率和反復率明顯下降,八成以上患者對自己康復和重返社會充滿信心。

      3 討論

      性生活是繁衍人類、傳宗接代最順乎自然和最重要的本能,是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的重要條件,是夫妻生活中令人滿意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健全人由于外傷等原因突然變成殘疾人,使他們的社會地位下降、經濟收入減少、形象受到損害,有的家庭瀕臨破裂,因此心理受到巨大打擊,給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9]。所以許多人認為,截癱患者及談性生活是十分奢侈的話題。

      3.1 患者的心理狀態

      瞬間而猝不及防的創傷使得患者在毫無精神上的準備情況下,面臨殘疾和死亡的可能。疼痛的痛苦和對創傷疾病結局不可預料的懵懂使患者更加擔心病情、恐懼未來。

      在截癱患者的思想中主要表現出緊張恐懼的心理;焦慮、急求康復急躁心理;抑郁、敏感心理;被動狀態依賴心理加強;感情上的淡漠、意志上的消沉心理;強烈的失落感,持以悲觀消極的心理。

      3.2 護理對策

      護理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外傷性截癱患者正確對待傷殘,針對患者心理癥狀的差異實施區別護理[10]。對于老年患者,首先要做好家庭和子女的工作,用親切的語言安慰患者,更多地關心老人,孝順老人,讓患者在病痛中受到各方面的溫暖,恢復和增強生活的信心。

      對于青年患者,醫護人員應與他們保持平等和良好的合作關系,使患者感到心情舒暢。克服不利于治療的心理反應,建立有利于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3.3 性生活教育和指導

      癱瘓者也完全可以享受性生活的。人類的是建立在完善的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及神經內分泌基礎之上的,通過大腦思維活動,可由想像、回憶及視、聽、嗅、觸等感覺刺激而均能引起性興奮。掌握了這個誘發規律,癱者不論其損傷平面高低,就能享受性的生活。要達到肉體的滿足,根據特征,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方式和。對于截癱患者來說,醫護工作者隨訪截癱患者

      提供給他們一個對康復和指導性生活的方法,這對癱者和配偶的確是帶來了一個真正的福音。

      隨訪的護理工作者對截癱患者微小的恢復都要給予充分肯定,使患者看到希望,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杜絕流露出不利于患者康復的語言和表情,要鼓勵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最大程度恢復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總之,截癱患者的治療、護理在臨床比較困難,預防并發癥、促進其功能恢復都是本病的重點,患者的心理護理對策得當,不僅使患者傷后心理上的危機得以控制和解除,而且對在治療中減少并發癥及治療效果有重大意義[11]。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心理學和護理學知識,調動一切內在的潛力,改善患者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組患者經上述教育和指導后都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巧如,洪喜,陳睿,等.影響截癱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基層醫學,2006,13(12):21002101.

      [2] 王新,曲鐳.功能獨立性評定(FIM)的特性及臨床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雜志,1997,19(4):239.

      [3] Francis w r,fielding j w,hawkins r j,et al.traun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axis [J].j bone joint surg(br),1981,63:3132318.

      [4] 王琳,李冬梅,張靜玉,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外傷性截癱病人生命質量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4C):10771079.

      [6] 何芬,黃燕萍,王蘇琴.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家庭康復護理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2):17971798.

      [7] 王琳,李冬梅,石榮光.脊髓損傷患者長期臥床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1):8384.

      [8] 高霞,王茂斌.介紹 FIM一種殘疾評測方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5,10(3):142.

      [9] 郭念峰.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9.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第4篇

      (天津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天津300000)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采取居家養老模式,實踐證明其弊端甚多,對傳統機構養老模式的更新,是經濟社會發展后對養老服務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和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基本現狀,認為向社會化養老過渡,引入“醫養結合”機構模式,將醫療與養老功能相結合,是應對我國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新思路。

      關鍵詞 : 老齡化; 機構養老; 醫養結合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6-0009-03

      收稿日期:2015-05-06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已于20世紀末進入人口老齡化國家行列,而且老化速度快,1990年代以來年均遞增3.4%。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采取的是居家養老的模式,實踐證明其弊端甚多。現今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加上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矛盾重重,一些老年病的常發易發和突發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著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則傾向于選擇機構養老的方式。而現狀卻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醫療和養老分離。縱觀發達國家養老服務體系改革歷程,對傳統機構養老模式的更新,是經濟社會發展后對養老服務提升的必然要求,服務整合和養老機構轉型也已是必然趨勢。向社會化養老過渡,引入“醫養結合”機構模式,將醫療與養老功能相結合,是應對我國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新思路。

      一、何謂“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

      .所謂“醫養結合”是養老服務內容的充實以及服務質量的提升,重新審視養老服務內容之間的關系,更加關注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以區別于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突破了傳統醫療和養老分離狀態,是集醫療、護理、康復和基礎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程度、無障礙活動范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更重要的是還覆蓋了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治療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醫療健康保健服務項目。

      “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慢性疾病、易復發、大病恢復期、殘障及絕癥晚期老年人,為其提供養老和醫療服務。“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服務的內容是為需要醫療護理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但醫療水平因人而異,因為一般對醫療技術含量要求不會很高,因而應當至少達到一級醫院的醫療水平。因此,相比于普通的傳統養老機構養老模式,“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中,服務內容除了傳統養老機構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休閑娛樂服務外,疾病診治、住院護理、大病康復、臨終關懷等一定水平的專業醫療服務項目也是“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最重要的服務內容。老齡問題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因此,服務的提供主體需要政府部門發揮宏觀調控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元素,將政府、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等多方主體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多方服務主題資源,使其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責與任務。一方面,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包括民間私人資本和慈善基金等)進入“醫養結合”機構養老市場;另一方面,引導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志愿組織和其他公益組織共同參與到養老服務提供中來,使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能夠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得到適宜的、持續的醫療和養老服務。

      二、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基本現狀

      .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等特點,根據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為 1.8 億人,占目前總人口的 13.3%,其中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了一個億,占目前總人口的 8.9%。與 2000 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相比,中國 60 歲與 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分別上升了 2.9%和 1.9%。據推測,2025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5.6%。縱觀發達國家老齡化發展歷程,都是屬于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國卻是未富先老,在經濟尚不發達、仍未實現現代化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老齡社會。老年人特定的生理決定了其對醫療服務需求較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顯得尤為突出,龐大老年群體的醫療養老、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壓力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問題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目前,老年病專科醫院和專科門診規模小、數量少,大部分醫療機構僅對老年患者提供門診和病重時的短期住院。近年來由于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規劃指導社區養老模式的發展,給予支持和資金上的支持,許多城市的社區養老衛生服務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仍然存在服務水平發展不平衡、業務能力有限、輻射面窄等問題,僅能滿足其周邊生活自理能力尚可的老年人的一般醫療服務需求。究其根源,主要由于社區養老醫療護理時間較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專業水平過低、人力資源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科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就曾經對媒體表示:社區養老除了缺少全科醫生外,醫務人員普遍素質都不太高。傳統的養老機構同樣也存在數量少、資金匱乏、組織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大多醫療設施配備簡單,沒有規范的醫療管理,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同樣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與實際需求相比尚存巨大差距。由于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照料服務分割、各級服務機構之間服務供給分散,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醫療衛生和社會照料處于分割狀態,服務碎片化,最終導致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質量低。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老年人都希望在晚年時期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生活照顧和醫療服務。通過宋寶安等對2 196位老年人的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的醫療護理需求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需求項目,在問卷提出的問題中,醫療護理高居首位,比重達83.3%。而“看病難”的問題則是老年人尤為擔憂的問題,占受訪者的56.7%。問及原因,大多數老年人表示,全科醫生缺少,老年病專科醫院及老年病專科門診少,醫務人員普遍素質都不太高,一些老年人的常見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見,醫療保障體系的不健全、醫療機構受利益驅動機制的影響,時常出現小病大檢查等不負責任的問題,給失能或半失能、收入相對偏低的老年人造成了“看病難”的困境,既耽誤老年人的治療,也給家庭增加了負擔。據此,近年來國際社會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提出了“醫養結合,持續照顧”的理念,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的過程中不需要不斷變更養老場所,盡可能使需要不同程度照顧的老年人能長期在熟悉的環境中居住并得到良好的照顧和醫療服務,使老年人晚年最終能夠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三、“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主要的創新思路和做法是針對有長期就醫需求的老年人群體,從政策層面促成或者機構之間資源達成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的合作,整合醫療和養老服務資源,從而有效解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問題。根據原國家衛生部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3種,慢性病發病率53.9%,是調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長期的、持續的、綜合的醫療康復護理,因而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發展“醫養結合,持續照顧”的養老模式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社會化養老事業引入了“醫養結合、持續照顧”的理念,步入了由居家養老模式逐步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階段,許多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紛紛促進“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的發展。北京市胸科醫院改建為北京市老年病醫院,北京市化工醫院轉為老年護理醫院,開設了長期接受有病老年人住院的病區。上海市于1997年就已經設立的“88547”(撥撥我社區)的社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社區服務。溫州市萬福養老護理中心,由原溫州萬福醫院轉型而來,并且已完成登記成為溫州市首家獲批的“醫養結合”民辦養老機構,為入住老年人和社會老年群體提供臨床醫療、急診救助、康復、預防保健、臨終關懷等專業醫療服務。重慶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興建了由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全國第一家由大型公立醫院主辦的青杠老年養護中心,對“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廣州市友好醫院、青島圣德老年護理院等機構也開展了“醫養結合”形式的服務。在“醫養結合”探索過程中,通過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的多方式結合,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得到有效共享,實現了優勢互補、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為自理、不自理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護、營養配餐、保健醫療、康復調理、修身養心等高品質照護服務,減輕家庭子女的負擔,有助于解決現階段由于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前述問題。綜合以上分析,醫療行業屬高投入、知識密集型行業,行業準入標準高,因此,以醫療機構承辦養老或者依托醫院轉型為養老機構尤為適宜。由其開辦養老業務可以依托自身醫療衛生資源,直接設置實行“醫養結合”機構模式的老年人專門科室,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強化服務與管理,而且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建立一批具有較高醫療水平的“醫養結合”機構從而減少資金投入,縮短建設周期。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克服碎片化服務、增強服務的連續性,政府需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在政府資金投入以及機構網點分布,引導社會資本(包括民間私人資本和慈善基金等)進入“醫養結合”機構養老市場;另一方面,對以“醫養結合”方式經營的醫療或者養老機構給予政策扶持,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規范等方面給予幫助,引導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志愿組織和其他公益組織共同參與到養老服務提供中來,并鼓勵其用“醫養結合,持續照顧”的理念去經營,使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能夠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得到適宜的、持續的生活照顧、健康監護、疾病治療甚至臨終關懷等醫療和養老服務。同時,明細的收費標準、公開透明的收費細則,國家養老、醫療保險的保障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能結合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把“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定點機構,并加強監管,使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能有機結合、合理使用,將有利于老年人在負擔得起的前提下享受到基本的養老和醫療服務,減輕社會、單位和家庭的負擔。

      參考文獻:

      [1]鄭曉婷.我國城市社區養老研究分析[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13-14.

      [2]王榮欣,等.我國老年人醫療服務現狀及醫療服務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2).

      [3]于衛華.“醫養結合”型長期照護的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3,(4):91-92.

      [4]劉國萍.現階段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6-7.

      [5]李健仁.大型醫院扶持社區醫療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8,(4):28-29.

      [6]孫雯芊,丁先存.公立醫院“醫養結合”模式可行性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

      [7]劉紅.中國機構養老需求與供給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9,(4):59-64.

      [8]邱剛.上海養老機構社會化運作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9]徐冬英,陳珊珊,覃秀英,等.廣西養老機構現狀調查[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4):110-112.

      康復護理和護理的區別范文第5篇

      內蒙古愛德律師事務所

      (內蒙古律師網原創刊登,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醞釀了將近一年以后,2004年11月29日,公安廳終于制訂出了新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及《二0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簡稱《辦法》)2004年12月10日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向全區中級以上人民法院轉發了公安廳這一新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2004年12月29日,本人在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法治直播間節目中就這一新的賠償辦法作了半小時的專題,聽眾反響強烈,2005年 1月13日,本人在基層法院一次交通事故案件庭審調解時發現,法官和對方人竟然對新的賠償標準一無所知,仍然使用2004年6月份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下發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新舊標準差別很大,鑒于此,本人認為完全有必要盡快在全區宣傳這一新的賠償辦法和標準。

      一、死亡賠償:城鄉、地域不再有差別,全區統一標準。

      生命是平等的,但長久以來,我國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標準上,城里人和農村人賠償數額差別巨大,例如呼和浩特市,本人2004年9月份辦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城里的死亡賠償金是164600元,而農村的死亡賠償金才63380元,相差10萬多。現在,新的辦法取消了死亡賠償金按盟市、城鄉區別標準不一的不平等規定。明確規定“ 死亡賠償金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照二十年計算”即取消農村人口按農牧民純收入計算的缺陷,而且是“自治區上一年度”,不是過去按盟市劃分了。wwW.133229.coM除此之外,本《辦法》中各項指標均采用了“自治區”平均標準。

      二、精神損失首次明確標準:最高五萬元,最低五百元。

      交通肇事損害賠償,在精神損失方面,一直以來沒有明確標準,法官自由裁量權較大,實踐中也不好操作。這次《辦法》明確規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指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的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失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當事人死亡其近親屬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50000元(含本數,以下類同)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當事人身體因傷致殘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3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并依據相應傷殘等級,按照每個級差10%遞減計算。當事人身體受到損傷雖未致殘,但達到輕微傷、輕傷、重傷損害程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5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

      三、減輕機動車無過錯賠償、機動車撞人問責規定細化。

      最大限度地減輕機動車司機的無過錯賠償責任。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在駕駛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義務并已經采取了適當避免交通事故的處置措施,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按照《辦法》的最低比例、額度承擔賠償責任。目前對于無過錯責任的承擔,內蒙古地區是民事損害結果的20%,高于北京的10%。

      減輕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1、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減輕80%一90%的損害賠償責任;

      2、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減輕60%一70%的損害賠償責任;

      3、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減輕40%一50%的損害賠償責任;

      4、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減輕20%一30%的損害賠償責。

      但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四、《辦法》賠償項目可操作性強,幾乎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計算方法。

      如護理費,規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其勞務報酬參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工資標準和當事人所需的護理依賴程度計算。

      如營養費,當事人因身體受傷在住院或者康復期間,醫療機構有明確意見應給予營養補助的,營養補助費參照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費的標準計算。

      作者信息:張建忠律師 0471-6844973

      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轉發公安廳《關于印發<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印發(二0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的通知》的通知

      (2004)內民一通字第11號

      全區各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及相關民事審判庭:

      現將公安廳《關于印發<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印發<二o 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在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參照。

      二00四年十二月十日

      公安廳文件

      內公通字[2004]85號

      關于印發《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的通知

      各盟市、旗縣、呼鐵、大林公安局:

      現將《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

      法》印發給你們,凡在2004年5月1日以后發生的交通事故,還未進行損害賠償調解的,其損害賠償按此辦法執行。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正確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依法保護各方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公安部《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第二條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指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的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失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義務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簡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在交通事故中直接受到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當事人和依法由其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依法應當得到相關賠償的死者近親屬。

      本《辦法》所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義務人”(簡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在交通事故中依法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交通事

      故責任人、保險公司和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

      第四條 當事人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按

      照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當事人責任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予以確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機動車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承擔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的損害賠償責任;機動車未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該機動車方按照本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范圍的金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超過責任限額范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事故認定書》認定的各方當事入的責任,按比例分別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損害賠償責任。減輕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1、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減輕80%一90%的損害賠償責任;

      2、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減輕60%一70%的損害賠償責任;

      3、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減輕40%一50%的損害賠償責任;

      4、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減輕20%一30%的損害賠償責任。

      (三)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非機動車之間、非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按照《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事故認定書》認定的各方當事人的責任,按比例分別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交通意外事故造成損害的,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則進行損害賠償調解。

      第二章 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

      第五條 當事入受到人身損害的,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當事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入應當予以賠償。

      當事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金。

      賠償義務人還應當賠償賠償權利人親屬因處理交通事故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它合理費用。該費用按照人數不超過三人,時間不超過五天計算。前述費用計算的標準,參照本《辦法》有關條款進行。

      第六條 受到人身損害的當事人或者死者的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可以以精神撫慰金的形式,根據該起交通事故對受到人身損害的當事人或者死者近親屬的加害程度、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當地生活水平酌情給付。

      (一)當事人死亡其近親屬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50000元(含本數,以下類同)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死者近親屬多人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按照精神撫慰金總數50000元以下的金額計算,由死者近親屬自行協商處理。

      (二)當事人身體因傷致殘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3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并依據相應傷殘等級,按照每個級差10%遞減計算。

      (三)當事人身體受到損傷雖未致殘,但達到輕微傷、輕傷、重傷損害程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神撫慰金按照總數5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

      第七條 醫療費按照醫療機構對當事人創傷治療所必需的費用計算,憑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支付。結案后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根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或者鑒(評)定機構出具的鑒(評)定結論,按照必需的費用給付。

      當事人身體受到損害,原則上應在縣級以上(包括縣級)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但因搶救的需要,受傷當事人可以到最近的醫療機構(包括縣級以下各種醫療機構)救治。

      當事人受傷經過治療傷情平穩,但仍需繼續進行康復、對癥等治療的,經縣級或者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可以在縣級以下的醫療機構或者門診治療,其治療費用由賠償義務人承擔。

      當事人在傷后住院治療期間需要外購藥品的,必須由該醫療機構出具相應的證明,并與傷情治療的需要相符。

      賠償義務人對當事人治療費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第八條 誤工費根據當事人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當事人誤工時間,根據其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治證明確定。當事人因傷致殘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最終評定傷殘的前一日。傷殘評定時機,按照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l8667—2002)的有關規定確定。

      當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當事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參照自治區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九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收入狀況,當事人所需護理依賴程度、護理人員的人數以及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其勞務報酬參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工資標準和當事人所需的護理依賴程度計算。

      護理依賴程度,根據《.內蒙古一自治區道路交通事故傷殘者護理依賴程度確定標準》(以下簡稱《護理依賴程度確定標’準》,該標準另發)確定。護理依賴程度分為完全護理依賴,大部分護理依賴和部分護理依賴。當事人需要完全護理依賴的,其護理費參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工資標準,按照 100 %的比例計算;需要大部分護理依賴的,其護理費按照完全護理依賴金額80%的比例計算;需要部分護理依賴的,其護理費按照完全護理依賴金額50%的比例計算。

      護理人員的人數,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評)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的人數。

      護理期限,當事人在住院治療期間需要護理人員(陪護人員)的,應當有醫療機構的證明。所需護理人員的期限,按照醫療機構醫囑的時間計算。其護理費按照完全護理依賴的標準給付。

      當事人出院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仍需護理依賴的,必須由 醫療機構出具醫囑證明或者診斷書確定護理時間和護理人數,護理費按照部分護理依賴的標準給付。時間超過三個月仍需護理依賴的;應申請鑒(評)定機構對當事人是否需要護理依賴進行確定。

      當事人因傷致殘不能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

      期護理依賴的,應由鑒(評)定機構依據《護理依賴程度確定標準》,確定當事人是否需要護理依賴及護理依賴程度。護理依賴的期限按照傷殘賠償金給付的年限計算。

      第十條 交通費根據當事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交通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據,并與就醫時間、地點、人數、次數相符。

      第十一條 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費的標準計算。

      根據醫療機構意見,受傷當事人確有必要去外地治療的,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其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伙食費和住宿費,合理部分應予賠償,但不能超過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費和住宿費標準。

      第十二條 營養費當事人因身體受傷在住院或者康復期間,醫療機構有明確意見應給予營養補助的,營養補助費參照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費的標準計算。

      第十三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當事人的傷殘等級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照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照五年計算。

      當事人因傷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在殘疾賠償金總額的10%的幅度內作數額減少或者增加的調整。

      第十四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當事人因傷殘需要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按照國產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

      殘疾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參照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

      殘疾輔助器具的賠償期限,按照自治區人口平均壽命減去當事人實際年齡剩余的年限計算,最低按照5年計算。當事人年齡超過自治區人口平均壽命的,按照5年計算。

      第十五條 喪葬費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十六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標準計算;農牧區居民,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農牧區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按照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照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當事人死亡或者傷殘喪失勞動能力前,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當事人依法應當承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牧區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十七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照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照五年計算。

      第十八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指省、自治區、直轄市、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標準計算。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者農牧區(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高于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者農牧區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的,被扶養人的生活費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標準計算。

      第十九條 交通事故所致的財產損失,按照其實際減少的價值、修復費用或者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計算。賠償權利入或者賠償義務人對評估機構做出的評估結論有異議的,經審查異議成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在告知各方當事人的前提下,委托另一個評估機構進行重新評估。重新評估以一次為限。

      第三章損害賠償給付方式

      第二十條 賠償義務人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交通事故各項損害賠償的費用。

      第二十一條 賠償義務人因各種原因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予以確定。

      但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以及各項已經發生的費用,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自治區相同或者相近行,/k職工平均工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牧區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自治區職工平均工資”標準,按照自治區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由自治區公安廳按年度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下發。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從下發之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以后發生的交通事故,尚未進行損害賠償調解的,適用本《辦法》的規定。

      公安廳文件

      內公通字[2004]86號

      關于印發《二0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的通知

      各盟市、旗縣、呼鐵、大林公安局:

      現將《二0 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印發給你們,凡在2004年5月1日以后發生的交通事故,還未進行損害賠償調解的,其損害賠償按此標準執行。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二00四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

      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八條中“自治區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為:

      (一)農、林、牧、漁業:6832元

      (二)采礦業:9760元

      (三)制造業:10050元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17942元

      (五)建筑業:8297元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3604元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7367元

      (八)批發和零售業:7867元

      (九)住宿和餐飲業:7516元

      (十)金融業:14060元

      (十一)房地產業:10858元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251 1元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4060元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0235元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7257元

      (十六)教育:13383元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3353元

      (十八)文化、

      體育和娛樂業:13664元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3386元

      二、《辦法》第九條中護理費按照本標準一條(十五)項“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標準計算。

      三、《辦法》第十一條中“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準"每人每天為:區外15元(不分途中和住勤),區內10元。

      “自治區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住宿費標準”每人每天為:區外60.oo元,盟市所在地40.00元,旗縣所在地30.00。元。

      四、《辦法》第十二條“營養費"按照本標準三條一款的標準計算。.

      五、《辦法》第十三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中“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12.90元。

      六、《辦法》第十四條“自治區人口平均壽命”為:70周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av|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九九热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久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不卡一区在线视频|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亚洲第一人伊伊人色综合| 亚洲无线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 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不卡| 精品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都市|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韩国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天天干天天爽|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熟女一区| 他掀开裙子把舌头伸进去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