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保改革新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刊上期“卷首語”刊出題為“關注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障”一文,在業界產生很大影響,本刊記者葉柄昌本期將對這一話題作進一步闡述。
經歷了起伏跌宕,醫療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體味過政府主導的僵硬和市場主導的失靈之后,關注醫療改革走向的人們在思考第三條道路在哪里??偫碓诮衲陜蓵陂g回答記者提問時,引用了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的一句話,“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了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苯鉀Q“看病難”,道理也一樣。市場往往關注的是“富人的經濟學”,政府關注的應該是“窮人的經濟學”。
盡管醫療改革新方案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但通過“整體目標”和“‘十一五’規劃”這兩個關鍵詞,我們是不是可以獲悉這樣的積極信號:新一輪醫改將在未來5年內逐步實現讓絕大多數人看得起病。據悉,新的醫改試點擬明年初展開,正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目前已確定4個中等城市試點。
作為一項攸關13億人口生老病死的民生大計,醫療改革之路20年來越走越難。對于此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醫療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官方結論和“九成民眾不滿意”的民間調查,實在發人深思。目前的醫療體制導致的最大問題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衛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經濟原因,全國約48.9%的居民有病不就醫,29.6%的應住院而不住院。發改委官員也同時坦承,百姓個人負擔醫藥費用比例過大,全國40%的城鎮居民、72%的農村居民看病需要自掏腰包,而個人醫療支出比重還在不斷加大。
可見,新一輪的醫改,理當關注民眾,關心民生,想方設法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潛心研究透徹“窮人的經濟學”。
首先,從醫改方向上看,要明確服務對象,讓絕大多數的民眾受惠。國情研究專家指出,公共衛生的公平性比經濟收入和財產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因為身體健康關系到每個人生命的質量和謀生的潛能。即使不從道義的角度思考問題,為所有人提供起碼的衛生保障也是建立一個完整公共衛生系統的前提。透過“看病貴”“看病難”年年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懷疑中抱怨醫療改革走錯了方向。這也是連發17道藥品降價令卻不能緩解百姓看病難的深層原因。近些年來,醫改在市場化的媚惑下逐漸迷失了方向,遍地開花的私立醫院辦成了“貴族醫院”,不少的公立醫院打著“特需服務”的招牌開始向富人和金錢彎腰,大量的醫療資源被少數人占用。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就醫之痛的社會中低收入者,越來越困惑和受傷:人民醫院的大門為誰而開?醫改成功的出路何在?醫院緣何只會盯著荷包把脈?
其次,從醫療保險的覆蓋面上看,我國的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2億,但只占4億多城鎮人口的1/4左右;農村新合作醫療占到8億多農民的21%。這意味著大多數百姓依然徘徊在醫療保險的大門外。與此同時,近年來醫療費用持續的畸形增長,已遠遠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水平,享受到醫療保險的人群,也因為個人負擔部分偏高,越來越看不起病。而低收入群體的醫療費用負擔,變得一天比一天沉重,更有不少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可見,建立完善一套適合中國窮人國情的醫療保險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證中國的窮人百姓能夠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治得好病,實在是當務之急,燃眉之急。
第三,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是“窮人經濟學”的核心。事實上,醫療改革改來改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患者有其醫”,就是讓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個方向萬萬不能迷失,不可偏離。因此,新一輪醫改能不能成功,取決于能不能照顧到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一個不考慮中低收入者利益的改革方案,結果注定將是“基本不成功”。有關國情專家指出,醫改再起步,需要政府強化而不是弱化其為百姓提供醫療保障的角色意識,從而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政府應該本著“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保障絕大多數人看得起病,更有責任建立起醫療救助體系,逐漸惠及少數特困人群。如今,不少的人很懷念以前享受公費醫療的日子――沒有什么起報點,所有的醫藥費都給報銷80%。單位還有醫務室,有什么小毛病就去拿點藥,不用去醫院,不用甩“紅包”,又方便又便宜。實際上那時候每年也就報銷幾百元的醫藥費?,F在可好,每年交給保險公司2000多元,一點回報都沒有,看病買藥還得另掏錢。有這種體驗者不在少數,很代表“窮人經濟學”中的主流思想。
有評論家認為,新一輪醫改實效如何?盡管仍需審慎觀之,不過,當它沿著清晰的航線一步一步接近目標,人們有理由抱著振奮而樂觀的心情等待分享。
圍繞著“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為研究透徹“窮人經濟學”,人們欣喜地看到,國家衛生部采取了不少措施,想了許多的辦法。繼續進行之中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加強了對醫院、醫德和醫風的監管;2006年,衛生部確立了發展社區作為醫改突破口,使得醫改方向再度明朗;目前,衛生部正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制定了《關于大型公立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大型公立醫院在指導社區衛生服務的各個方面有所作為……。在今年的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高強強調:各地市都應選擇部分公立綜合醫院,作為轉換運行機制的試點,建立平價醫院或平價病房;清理和規范公立醫院開辦的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和內容,對公立醫院開辦特需醫療服務要實行必要的調控和干預。高強解釋說:政府今后將不再鼓勵公立醫院開辦高端的、大型的醫院,因為,第一,政府財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錢來辦醫院,即使向銀行借錢,辦了這些醫院,但賺的還是老百姓的錢,不符合公立醫院的目的;第二,這些醫院不可能辦在農村,無法解決農村的看病問題;第三,這類醫院運行成本高,收費也高,造成百姓看病貴。從高部長高屋建瓴的解釋中,人們不難看出:“窮人經濟學”的學問已經在政府部門領導的思想深處扎下了根。所有這些舉措,充分說明,我們黨和國家乃至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如果時時、事事、處處心里裝有群眾,想著窮人,在制定政策、采取決策、出臺措施時真正“權為民所用,利為民而謀”,那么,占中國絕大多數的民眾就會高興,百姓就能受益,人民必定滿意。
作為享受公務員醫療待遇、身康體健一族,筆者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感受不深,應該被排除在“窮人經濟學”的重點照顧對象之外。但是,作為一介匹夫,有責為弱勢群體疾呼,為占絕大多數人口的中低收入階層吶喊――新一輪醫改理當關注“窮人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