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體育個人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的角色,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1]。目標式教學主張通過游戲、競賽、體驗等教學方法,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在體育中體驗到樂趣,最終形成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實施目標式教學的策略
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初中生由于身體素質偏弱、運動能力不強,不愿意參與到體育課堂活動當中。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初中體育教學課堂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目標式教學模式時,可以關注以下提到的策略和意見。
1.合理設計教學計劃是實施目標式教學的基礎
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合理設計教學計劃是目標式教學的基礎條件[2]。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初中生對體育鍛煉有了興趣,才會吸引初中生參與到體育教學的教學活動當中來。教師需要根據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合理設計教學計劃。讓全體初中生不會因為自身條件完成不了教學計劃產生退卻心理,鼓勵全體初中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
例如,在初中體育課程《足球訓練腳內側踢、接球》時。課程教學目標是掌握足球正確的踢接動作,培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初中生由于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的不同,出現足球技術的分層化水平。教師在課程設計時,需要考慮初中生足球技術的不同進行分層次教學。課程設計分為基礎練習、跑動訓練等方式,不設置統一的達標要求。足球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練習原地傳接球,具有一定技術的學生跑動傳接球。通過這樣的合理設計教學課程,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最終愛上足球運動。
2.課堂教學實踐是實施目標式教學的關鍵
課堂教學實踐是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運用目標式教學法的關鍵所在[3]。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目標式教法,需要關注的方面是,在教學中時刻注意需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實踐,以教學目標串聯整個教學活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目標式教學模式,其課堂教學實踐主要分為教學目標展示、示范引導訓練、目標達標測試等步驟。
例如,在初中體育課程《乒乓球――熟悉球性》時。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習乒乓球基本握拍方式,掌握乒乓球技術。教師在教學開始時,首先讓初中生明確本節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激發初中生對乒乓球的興趣。在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進行示范訓練,講解乒乓球基本握拍方式。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游戲、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初中生積極參與到乒乓球練習訓練當中。初中生最后安排初中生經過訓練后,參與到教學目標測試環節。這樣不僅初中生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同時培養了練習乒乓球的興趣,高質量的完成了乒乓球教學目標。
3.課后總結是實施目標式教學的發展動力
教師在開展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時,需要注重課后總結教學效果。教師在通過觀察、檢測、測試等手段及時掌握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總結分析教學活動中的存在的問題。經過體育課堂課后總結,根據初中生的個人反饋,及時糾正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促進目標式教學的開展,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體育課程《往返跑》時。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時,要求初中生進行多次往返跑訓練,注重轉身時的速度,以提高往返跑成績。在課后,教師根據初中生的成績,有針對性的調查不同成績段的學生,總結課堂教學的不足。通過總結,教師意識到教學時忽視了學生身高、步伐大小的因素,沒有根據步伐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步數。經過總結,教師在下次課程教學時,引導初中生根據自己的步伐大小采用相應的步數,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全體學生的成績。
關鍵詞: 初中體育 意志品質 新課改 培養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加強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是眾多教師共同追求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手段。
一、當前初中學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現
1.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較重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是絕大部分獨生子女的共性。由于長期在父母和長輩的庇護之下,很多學生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在面對集體生活時呈現出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較重的思想,缺乏奉獻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幫助別人,嫉妒心強,這些都是不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2.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弱
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已經開始懂得獨立,不再依賴父母,但是還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的現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容易沖動,不善于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影響,缺乏自我分析能力和自我判斷能力。
3.遇到挫折容易放棄
由于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極少遇到挫折,致使學生面對挫折的時候不夠堅強,容易放棄,容易喪失信心,這是當前青少年一代的共性。學生意志力薄弱的現象,嚴重影響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影響國家人才素質的提升,是當前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初中體育對于強化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作用分析
體育運動是一項耐力運動,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課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優勢,強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1.初中體育對加強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具有推動作用
體育運動是一項耐力運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必須具有較強的耐力和意志力,以完成體育運動。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對于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而學生意志力的提升又推動初中體育教學有序進行,這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
2.初中體育對加強學生意志力培養具有調節作用
意志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根據體育活動內容、方式和實踐等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體育課堂教學對促進學生意志品質形成具有積極的調節作用。
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策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體育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課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意志品質薄弱現狀,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實現學生意志品質不斷強化和提升。總結下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強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通過體育競賽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體育競賽是加強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方式。所謂體育競賽提高法,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體育競賽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幾個競賽小組,制定相應的競賽規則,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加體育競賽。學生在小組競賽過程中,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實現團隊利益及個人利益。這樣競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懂得團隊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唇齒相依性,懂得個人對集體的妥協,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現狀。
2.通過設置條件的體育運動強化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從心理學角度講:當一個人過于疲倦的時候,心理往往是最脆弱的。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針對學生意志力薄弱的現狀,教師可以通過耐力跑的形式,強化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教師讓學生進行耐力跑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附加條件,如學生以一個團隊的形式跑步,在跑步的過程中,如果團隊中任何一個成員掉隊,其他成員都必須無條件幫助這位同學,否則整個團隊成績將會被一票否決。這樣的條件限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而且,學生在已經很疲倦的時候,還要幫助其他同學,某種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性格,促進學生意志品質提高。
3.通過挫折法強化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挫折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對于初中生來講,挫折不可怕,關鍵是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當前,面對初中學生意志力薄弱的現狀,教師可以通過挫折法提高學生的意志力。有關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勇敢經歷挫折后,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會不斷成熟。初中體育教學中,挫折教育法是提高學生意志品質的一種有力途徑。參加過拓展訓練的人都知道:面對一個團隊,拓展訓練的教練一般喜歡通過挫折法,激起團隊每一個成員不服輸的精神。對于初中學生的體育教育,教師可以采用拓展訓練的教育法,教學活動中不能總是表揚和鼓勵,讓學生自鳴得意、沾沾自喜,而應當給予一定的挫折和打擊,激起學生的反抗和不服輸精神,磨煉學生的斗志,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
總之,意志力薄弱是當前初中學生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利用體育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優勢,不斷加強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立足于自己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經驗,分析了當前初中學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形式,并提出了幾點強化學生意志力培養的方法,供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參考。
參考文獻:
[1]邵偉德.體育教學心理學.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王遠.淺談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青海大學學報,2001(6).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想要實現教學質量的強化,那么開展一定的拓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拓展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其體育鍛煉。首先針對拓展訓練的具體內涵作了闡述,然后就初中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滲透實現提出幾點方法建議,希望可以對初中體育教師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拓展訓練;內涵;方法建議
拓展訓練從其本質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既定訓練內容之外的一些拓展項目。拓展訓練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業管理,后來逐漸滲透到其他行業。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教學,那么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提升效果并不顯著。在融入拓展訓練之后,通過針對性、專業化的拓展,可以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推動初中體育教學的進步發展。
一、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本質意義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變化。當前在教育活動中,對于拓展訓練的理解,普遍認定是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之外的拓展,即利用超出課堂的內容ρ生進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在體育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是球類運動、田徑和武術這幾類,而新課標對體育教學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對這幾個傳統項目巧妙利用實行拓展訓練,也可以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實際創設全新的項目實現拓展訓練,以便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高強化。
二、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現
1.構建拓展訓練方案
要想將拓展訓練切實滲透到體育教學當中,就一定要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拓展訓練的方法進行詳細編制,確保在課堂上進行拓展訓練時能夠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現盲目教學的情況。構建拓展訓練方案,需要從拓展訓練目的、拓展訓練項目、實施流程、活動評價等方面出發,詳細完善地編制出具體的拓展訓練方案。比如,在進行籃球項目的教學時,這一教學項目既要求學生自身具備良好的籃球技能,也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配合意識。籃球技巧可以通過課堂的籃球教學實現,而團隊意識則可以通過拓展訓練進行培養。對此,就可以編制詳細的拓展訓練防范,具體
如下。
拓展訓練目的:培養學生團隊配合意識,然后學生能夠在籃球項目中加強團隊配合,減少單打獨斗。
拓展訓練項目:小組綁腿跑競賽。
拓展訓練實施流程:先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從身高、運動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等方面出發,將學生劃分為4個小組。然后讓學生橫向排成一列,利用專門的綁腿用具將相鄰學生的腿綁在一起。之后,先進行單組限時跑,規定距離,讓每組學生輪流進行限時跑。在限時跑完成之后,再展開小組競賽跑,讓四個小組同時開跑,最先達到終點的小組獲勝,對獲勝小組與最后一名設定不同的獎勵和懲罰。
活動評價:先對學生拓展訓練的具體成績作出總結,然后指出學生在拓展訓練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還需要點名表揚部分做得好的學生,以此樹立榜樣對其他學生形成激勵。
2.拓展訓練具體實施
在編制了詳細的拓展訓練方案之后,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具體實施拓展訓練。方案編制是比較簡單的,只需參考條件作出計劃即可。而要實際實施則會面臨不少意外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拓展訓練時靈活應變。
比如,上文所設計的拓展訓練方案,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所要實施的拓展訓練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及綁腿跑的規則,確保學生理解到位。其次,在分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分組需求。再次,在開展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個小組的協調,尤其是一個小組在進行訓練時,教會要督促其他小組進行熱身或是原地踏步練習,避免其站在原地成為看客。最后,在實際訓練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保護,避免在拓展訓練中造成學生受傷。比如個別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出現了扭腳,這時教師應該即時暫停,讓扭腳的學生退出,讓其他學生繼續訓練。
3.拓展訓練教學評價
在體育中進行拓展訓練,適當的教學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針對上述的綁腿跑拓展訓練,在完成小組競賽之后,教師就可以展開訓練評價。首先,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自評,主要是對競賽成績作出評價,同時要分析其中的具體原因。即獲勝的小組要自己分析為什么能獲勝,失敗的小組要分析自己為什么失敗。其次,在每個小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總結歸納,從而得出拓展訓練的核心思想,即團隊配合,并且結合每個小組的成績點明團隊配合的具體效用。最后,教師要從拓展訓練回歸到籃球教學上,讓學生明確籃球運動同樣需要團隊配合才能取得
勝利。
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現,需要教師從拓展訓練方案編制著手,加強拓展訓練的實施和評價,確保其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體育;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概述
(一)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點
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穩定性及靈活性等特點。
(二)教學模式的分類
教學模式是教師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教師教學的具體指導。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傳遞―接受式、自學―輔導式、探究式、概念獲得式、現象分析式、合作學習模式等,還有以提出人命名的巴特勒學習模式和加涅模式等。
(三)教學模式的作用
教學模式是具體教學實踐的優化和總結,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理論依據,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課堂只憑經驗和感覺的教學。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原因分析
新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教學作為“體”育的重點學科,對學生增強身體素質至關重要。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依然有少部分的學校對學生的體育課“嚴加管理”,因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一)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
體育作為初中中考的一門學科,雖然分值不高但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落實點。在傳統的體育課堂,很多老師都只是讓學生在課堂進行自由活動,極少進行統一講課,造成很多學生體育課上自由散漫,散步的、聊天的,甚至有學生吃零食。在體育被納入中考科目后,很多初中學校開始對學生的應試技能進行培訓,加強學生對考試科目的熟悉和鍛煉,主要通過傳遞―接受式和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堂是挺無聊的,表示會在體育課上聊天、玩鬧;而18%的學生則會去打球運動、表示對教師的講課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學模式的生搬硬套是目前體育教學模式的最大問題。
(二)原因分析
1.體育課堂沒有系統的教學目的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分類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任何教學活動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只有具有系統的教學目標,才能為教學模式和其他教學活動做出指導。體育課堂教學課堂的無聊無疑是教學模式沒有生機造成的,這就要求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
2.初中生年齡階段特征
初中生因為年齡小,心智發展不成熟,孩子心性比較大,活潑好動,且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教學模式的選擇一定也要考慮到這點,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采用傳遞―接受和自學―輔導的模式,沒有考慮體育學科的靈活性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學生接受沒有考慮到層次性和特殊性。
三、改變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現狀的策略
在新課改的驅使下,針對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分析,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索,為改變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一)興趣引領教學模式改革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教學模式的改革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課程對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來說,應該是很容易培養學習興趣的。因此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不只是讓他們自己重復練習以掌握技巧或者是由老師“生講”,可以結合一些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教學模式。以興趣引領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要將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作出改變,而不是將教學模式照搬到體育課堂。也可以上一些心理拓展訓練的項目或者引一些學生司空見慣,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項目進課堂,比如:三都水族自治縣南山區水族的水棋;也可以引布依族的“別雅龜”,通過這些妙趣橫生的民間體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興趣,我們體育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采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過程中,多是對某一運動的學習,主要集中在中考科目上。比如在練習擲實心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老師所講授的“推出去”。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有積極作用,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都柳江的鵝卵石來作為“實心球”練習,那樣更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收效自然更好。
(三)教學模式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
任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學到東西,包括新知識、學習方法和更多的道理。而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都不相同,在體育學習中更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體育課程是與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各方面掛鉤的,如果不考慮個體差異而一視同仁很容易造成受傷。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生長發育程度等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學模式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在立定跳項目的練習中,針對學生的身高、彈跳力等的不同,為每個學生制定個人能力范圍內的目標,這樣在實際中進步,總好過好高騖遠的追求。這種分析差異的方法也是教學模式在實際中的適應和改變。說過“對牛彈琴”一樣,我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一盤端,也是不看對象的表現,在某種意義上說,不顧及個體差異的老師就是不合格的老師。
參考文獻:
[1]隨勇.新課標下滄州市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曹文娟.新課標背景下煙臺市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研究[D].魯東大學,2014.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夠得到健康發展,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對社會有一定的社會適應性,并具備較強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體育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采用合作學習法
體育活動有很大一部分是集體活動,需要學生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而合作不僅僅是一種運動形式,還可以是一種學習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凸顯。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教學法指的是將全班學生根據體育水平、體質特征、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分層若干學習小組,通過互助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合作教學法有兩點優勢:第一,合作合作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圍中不斷合作和探究,在認知、情感、技能方面實現進步。第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集體的學習模式中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充分發揮自我長處,有效彌補自身不足,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籃球技術的時候,單獨讓學生進行個別傳球和拋球很難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籃球比賽或者拋接球小游戲,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與其他學生配合起來,在優勢和不足中進行互補,也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技能,因而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采用科學探究法
體育運動是一項專業性的運動,不是靠著較強的體力就可以實施的,因此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就要在體育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運動方式,提高運動的有效性。探究教學法指的是成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和獨立的探索和探究活動,有效地感知和理解體育理論知識,增強體育運動的情感體驗,有效解決體育運動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通過一個具體的環境和氛圍引導學生去自我發現和感知,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羽毛球運動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對羽毛球運動的知識和技巧進行講解,而是應該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二人為一組邊實踐邊探究,邊交流邊總結,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會有效理解如何發球、如何掌握球發射的高度、如何掌握球發射的力度、在多大范圍內可以接到球、如何有效接住低球、貼地球等等。當然,如果小組內部的兩個人還是無法解決,教師可以發揮全班學生的力量進行探究,并積極參與到探究額的活動中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強化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感知,促進學生有效解決問題,消除了學生的心理顧慮,從而更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羽毛球運動中去。
三、采用創新運動法
在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更加注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培養,而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建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上的,而采用創新運動法正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初中學生對新鮮時尚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體育教學中將時尚有趣的運動吸納進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鍛煉能力。時尚新鮮的運動如瑜伽、街舞、跑酷,體育游戲如你追我趕、兩人三腿、運籃球過曲線等,這些運動和游戲對于學生的某一些身體機鍛煉具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形式活潑、內容新穎,可以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例如,為了鍛煉學生長跑毅力,教師可以將傳統的繞操場跑圈圈改成跑酷運動,在規定時間翻閱障礙,抵達目的地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具有緊迫感,更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來,不僅鍛煉了學生長跑的毅力,還能鍛煉學生較強的生存能力,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提高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引進跑酷這種時尚的運動方式的時候,應該充分注意運動的強度性和安全系數,在障礙物高度、時間限制上要處理得當,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影響課堂有效性的發揮。
四、采用積極激勵法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而且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揚,實踐證明,充分利用有效的激勵法能夠促進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潛能發揮,最終良好的實現運動效果。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態度非常生硬,對學生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達不到要求就再要求學生繼續運動直到達到要求為止,當學生表現優秀之后沒有半點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害怕體育教師和體育課,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的提高的。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體育教師要改變“嚴師”的形象,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積極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相信自己,熱愛運動,讓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提高。例如,在學生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很好”、“非常好”、“再來一次”、“堅持一下”、“相信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進步了”等等積極詞語激勵學生。但是,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采用積極激勵法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評價要準確、及時且有針對性。評價哪一方面、哪一位同學要具體,而且要及時,以促進學生明確自己的運動技能掌握情況有利改進,不能等到表現過后很久再評價,否則很難達到效果。第二,評價要真實且有激勵性。例如,剛才你運動節奏把握得很好,如果能夠在練習的同時注意向上伸臂投球的話效果會更好等等。第三,評價要分層次進行,對于體育能力較高的學生應該往更高的目的上進行鼓勵,對于體質本來就差的學生,應該注重學生前期和后期比較,不能一味地將學生與其他學生作比較。
當然,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還有很多方法和策略,筆者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教師們多多探索、多多總結,共同促進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得以凸顯。
參考文獻:
[1]曹科.淺談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0(22)
[2]邵建生.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