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工工藝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石油煉制 工藝特點 發展趨勢 建議
一、引言
早在1895年,世界上第一個鉆探平臺的成功運行,標志著石油工業的誕生,并且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石油已經取代了柴和煤的時代,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價值最高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但是,在鉆井平臺開采出來的原油必須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加工工藝之后,才能成為能夠被有效利用的石油產品。到目前為止,石油煉制工業已經經過了長達150年的發展,成為世界石油經濟乃至世界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斷研發的煉油技術成為工業生產中提高石油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的支撐。當然,隨著世界范圍內對石油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大,煉油廠的規模也是不斷地在擴大,促進煉油裝置逐漸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發展。
二、世界煉油工藝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在20世紀的初期,世界范圍內逐步興起石油石化工業,并且向著大規模的形式發展。早期的石油加工工藝主要是以常壓蒸餾為主,其提煉出來的石油產品大多數用于家用的照明用煤油。隨著科技的發展,在1910到1920年這10年間,汽車工業得到迅猛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汽車用燃料--汽油成為石油工藝主要的產品,并且得到了高強度的開采和提煉。到后來,石油加工工藝逐漸成熟以后,從人加工轉變到催化加工再到深度加工,最終形成的石油加工工藝技術體系規模比較龐大,并且其結構非常復雜。總體來說,世界煉油工藝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的階段:
1.誕生階段(1861-1911年):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誕生于1861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主要結構是使用一個直徑大約7ft的密封鑄鐵罐,然后經過燒木柴的火爐進行加熱,這樣將罐頂部釋放的蒸汽進行冷凝,得到唯一的一樣石油產品-煤油,其一次提煉過程往往需要經過三天時間才能完成。
2.發生階段(1911-1950年):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汽油產品的大量需求,這就促進了提高汽油產量的裂化工藝技術的誕生,在經過不斷地發展之后升級為熱裂化工藝--延遲焦化工藝--FCC工藝等相關技術,并且隨著催化劑噴霧干燥技術的不斷研發和優化,流化床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德國、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進行石油提煉以及一次、二次加工,并且主要的產品也為汽油。
3.發展階段(1950-1990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相繼的發展不同程度的石油提煉工業,煉油的技術以及工藝也得到了很好地發展。尤其在之后的幾年,石油提煉技術和工藝實現了跳躍式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4.成熟階段(1990年至今):在這幾年間,煉油技術并沒有出現比較大的突破,在加氫裂化和加氫精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并且相對來說煉油的裝置逐漸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并且實現了原有的高深度、高精度的加工,逐漸向石油產品的高收率和高質量方向發展。
三、世界石油煉制工藝技術的發展趨勢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無論是在那一個時期,引起石油加工工藝和技術發展的因素大多數決定于所處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在當前這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燃料、化工原料需求日益增加的時代,石油資源的過度消耗已經導致世界范圍內原油供應的重質化和劣質化,再加上各國相繼出臺環保法規,對石油產品的質量以及污染要求日益嚴格,石油提煉工藝技術逐漸向重、裂質原有的深加工、清潔燃料的開發、煉油-化工一體化等方面發展。
1.重、劣質原油的深加工
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原油供應重質化、劣質化發展趨勢以后,原油中硫含量不斷地增高,世界各國逐漸加大輕質油品的開發,相對減少中、高硫燃料的使用量。因此,只有不斷的開發新技術,選擇合適的加工手段,重點提高重質原油的加工深度以及精度,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原油的收率,提高企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其主要的加工手段無非就是脫碳、加氫、氣化這三個方面。在實際的加氫過程中要實現加氫裂化和加氫處理這兩方面內容,氣化就是指直接將原油中的渣油進行氧化燃燒。在當前的煉制工藝中,焦化工藝是渣油加工過程中加工量最大的環節,主要進行延遲焦化、加氫裂化和RECC三種渣油的深度加工。總的來說,加氫工藝是煉油技術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能夠有效地實現重質化、劣質化原有的深度加工,具有一定的潛力。
2.清潔燃料的生產
清潔汽油和清潔柴油都是清潔燃料的生產項目,并且近些年來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開發新型清潔燃料,規范燃料標準,盡最大可能控制燃料中的硫含量,降低芳香烴以及苯等元素的含量,有效地改善空氣污染問題。經過專業的分析發現,清潔燃料的生產主要任務就是進行FCC汽油的脫硫和降烯烴工藝。其方法可以在提煉過程中使用脫硫催化劑或者添加劑、對FCC進行加氫處理、加氫精制后處理、吸附脫硫、氧化脫硫、生物脫硫等方面的技術。總之,只要控制好FCC汽油的加氫脫硫,柴油的加氫脫硫、脫芳烴等工藝技術,就能夠實現清潔燃料的生產。
3.煉油-化工一體化
由于世界范圍內煉油工業的不成熟,導致煉油利潤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有效地實現煉油-化工的一體化,能夠最大限度的優化配置原料,實現原料的高效綜合利用。例如將石腦油和輕烴直接送達乙烯裝置,實現汽油的調和分組,回收出廉價的氫源。據不完全統計,實現高效的煉油-化工一體化,能夠提高至少25%的油品轉化,得到相應的石油化工產品,有效地提高原油的提煉精度和收率。
四、結語
總之,石油的煉制工藝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雖然已經經歷了近150年的發展,并且已經逐步趨于穩定。但是,隨著原油重質化、劣質化、污染嚴重等方面的變化,世界范圍內的石油煉制工藝急需進行進一步的深化與調整,主要應該向著重、劣質原油的深加工、清潔燃料的生產、煉油-化工一體化等方向發展,保障石油加工煉制行業的高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非常重視教材內容與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反映化工生產技術的工藝流程題,便成為新課改后的高中化學練習題的新增點和主流題型之一,不少省區,還將化學工藝流程題,作為一年一度的化學高考試題。為此,本文建議化學教學要充分利用生產、生活中的鮮活實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活化”學生的知識。本文將重點談化學工藝流程題的結構、特點與解法技巧。
1 工藝流程題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化學工藝流程題,顧名思議,就是將化工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生產階段用框圖流程形式表示出來,并根據生產流程中有關的化學知識步步設問,形成與化工生產緊密聯系的化工工藝試題。工藝流程題的結構分題頭、題干和題尾三部分。題頭一般簡單介紹該工藝生產的原材料和工藝生產的目的(包括附產品);題干部分主要用框圖形式表示從原料到產品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題尾則是根據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化學知識設計成系列問題,構成一道完整的化學試題。
其特點與作用有三:一是試題源于生產實際,以解決化學實際問題作思路進行設問,使問題情境真實,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觀;二是試題內容豐富,涉及多方面的化學基礎,能考查學生化學雙基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雙基解決化工生產中有關問題的遷移推理能力;三是試題新穎,一般較長,閱讀量大,能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資料的收集處理能力。
2 化學工藝流程題的分類
就目前已有試題來看,從化工工藝來分可分為基礎化工和精細化工題;以生產過程中主要工序可分為除雜提純工藝流程題(如海水純化工藝流程題)、原材料轉化流程題、電解流程題、有機合成題和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生產流程題等;按資源的不同,可將工藝流程分為利用空氣資源(如合成氨工藝流程)、利用水資源生產的(如海水制鹽、氯堿工業、海水提溴碘、海水提鎂等)、利用礦產資源生產的(工業制硫酸、交通法規鐵煉鋼等)、利用化石燃料生產的工藝流程題(如有機合成工藝題)等。本文偏重于以原料轉化為依據的分類方法,這樣,更方便于學生聯系已學化學知識并進行歸類、分析,有利于掌握解題技巧。
3 解題方法
化學工藝生產主要解決的矛盾,歸納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解決將原料轉化為產品的生產原理;二是除去所有雜質并分離提純產品;三是提高產量與產率;四是減少污染,實施“綠色化學”生產;五是原料的來源既要豐富,還要考慮成本問題;六是生產設備簡單,生產工藝簡便可行等工藝生產問題。化工流程題,一般也就圍繞這六個方面設問求解。為要準確、順利解題,學生除了必須掌握物質的性質和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識以及除雜分離提純物質的基本技能外,最關鍵的問題要具備分析工藝生產流程的方法和能力。為此,特提出下列四種解題基本方法供參考。
3.1首尾分析法
對一些線型流程工藝(從原料到產品為一條龍的生產工序)試題,首先對比分析流程圖(見圖1)中第一種物質(原材料)與最后一種物質(產品),從對比分析中找出原料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弄清生產過程中原料轉化為產品的基本原理和除雜、分離、提純產品的化工工藝,然后再結合題設的問題,逐一推敲解答。
例1(廣州2008 年高考一模23題)聚合氯化鋁是一種新型、高效絮凝劑和凈水劑,其單體是液態的堿式氯化鋁[Al2(OH)nCl6-n]。該實驗采用鋁鹽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堿式氯化鋁。其制備原料為分布廣、價格廉的高嶺土,化學組成為:Al2O3(25 %~34 %)、SiO2(40 %~50 %)、 Fe2O3(0.5 %~3.0 %)以及少量雜質和水分。已知氧化鋁有多種結構,化學性質也有差異,且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高嶺土中的氧化鋁難溶于酸。制備堿式氯化鋁的實驗流程如下:
根據流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質量分數15 %的鹽酸需要200 mL 30 %的濃鹽酸(密度約為1.15 g/cm3)和____g蒸餾水,配制用到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
(3)“溶解”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4)加少量鋁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調節溶液pH在4.2~4.5”的過程中,除添加必要時試劑,還需借助的實驗用品是_________;“蒸發濃縮”需保持溫度在90~100 ℃,控制溫度的實驗方法是______。
解析:對比原料與產品可知,該生產的主要工序:一是除去原料高嶺土中的雜質,二是將Al2O3難溶于酸,必須經過煅燒以改變其結構。該題經這樣分析,題設的所有問題的答案便在分析之中。
參考答案:(1)改變高嶺土的結構,使其能溶于酸。(2)230;量筒。
(3)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4)除去溶液中的鐵離子;
(5)pH計(或精密pH試紙);水浴加熱
[點評]首尾分析法是一種解讀工藝流程題的常見方法,該法特點:簡單、直觀,容易抓住解題的關鍵,用起來方便有效。使用這一方法解題,關鍵在于認真對比分析原材料與產品的組成,從中產生將原料轉化為產品和除去原材料中所含雜質的基本原理和所用工藝的生產措施。當把生產的主線弄清楚了,圍繞這條主線所設計的系列問題,也就可解答了。
3.2截段分析法
對于用同樣的原材料生產多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包括副產品)的工藝流程題,用截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例2(廣東2007 年高考第21題)以氯化鈉和硫酸銨為原料制備氯化銨及副產品硫酸鈉,工藝流程如下:
氯化銨和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欲制備10.7 g NH4Cl,理論上需NaCl____g。
(2)實驗室進行蒸發濃縮用到的主要儀器有_____、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等。
(3)“冷卻結晶”過程中,析出NH4Cl晶體的合適溫度為_____。
(4)不用其他試劑,檢查NH4Cl產品是否純凈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
(5)若NH4Cl產品中含有硫酸鈉雜質,進一步提純產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解析:該生產流程的特點:用同樣原材料既生產主要產品氯化銨,同時又要生產副產品硫酸鈉。因此,為了弄清整個生產流程工藝,只能分段分析,即先分析流程線路中如何將原料轉化為硫酸鈉的,然后再分析如何從生產硫酸鈉的母液中生產氯化銨。如此,將題供的流程路線截成兩段分析,這樣,便可以降低解題的難度。
結合溶解度曲線和流程示意圖分析,生產硫酸鈉用的是熱結晶法,而生產氯化銨必須用冷結晶法,因為溫度降到35 ℃以下,結晶得到的產品為Na2SO4?10H2O。
參考答案:(1)11.7 g;(2)蒸發皿;(3)35 ℃(或33℃~40 ℃之間);(4)加熱法。取少量氯化銨產品于試管底部,加熱,若試管底部無殘留物,表明氯化銨產品純凈。(5)重結晶。
[簡評]用截斷分析法解工藝流程題是一種主流解題方法。因為當前化工生產,為了降低成本,減少污染,增加效益,都設計成綜合利用原材料,生產多種產品的工藝生產線。用截斷分析法解工藝流程題關鍵在于看清主副產品是如何分開的,以此確定如何截段,截幾段更合理。一般截段以生產的產品為準點。但也不一定,必須對情況作具體分析。學生必須好好總結一下物質的分離、提純的各種方法及其所依托的化學原理。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3交叉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產選用多組原材料,率先合成一種或幾種中間產品,再用這一中間產品與部分其他原材料生產所需的主流產品。為了便于分析以這種生產方式設計的工藝流程題,掌握生產流程的原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提供的工藝流程示意圖結合常見化合物的制取原理畫分成幾條生產流水線,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例3.某一化工廠的生產流程如下(圖2)
(1)L、M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
(2)GH過程中為什么通入過量空氣:____。
(3)用電子式表示J: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飽和食鹽水、E、F生成J和K(此條件下K為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要實現該反應,你認為應該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流程示意圖,若用空氣、焦炭和水為原材料,最終生產L和J、M產品,首先,必須生產中間產物E。這樣,主要生產流水線至少有兩條(液態空氣―E―L;焦炭―E―F―JM)。為了弄清該化工生產的工藝,須將這兩條生產流水線,進行交叉綜合分析,最終解答題設的有關問題。
參考答案:(1)硝酸銨;碳酸鈉;(2)提高NO的轉化率
(4)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向飽和的食鹽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的CO2。
[簡評]從本題構成交叉分析的題形,從提供的工藝流程看至少有三個因素(多組原材料;有中間產品;多種產品)和兩條或多條生產流水線的生產工藝。利用交叉分析法解工藝流程題的關鍵,在于找準中間產品(因為有時會出現多種中間產品)和生產流程中的幾條分線,在分析過程中,需抓住中間物質的關聯作用,結合已學化學物質的制取方法逐一破解。
3.4“瞻前顧后”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產,為了充分利用原料,變廢為寶,設計的生產流水線除了主要考慮將原料轉化為產品外,還要考慮將生產過程的副產品轉化為原料的循環生產工藝。解答這類題型,可用“瞻前顧后”分析法。瞻前顧后,指分析流程時,不僅要考慮原料轉化的產品(瞻前),同時也要考慮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再生產問題(顧后)。
例4.(上海2001 年高考第21題)利用天然氣合成氨的工藝流程示意如下:
依據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氣脫流時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2)n mol CH4經一次轉化后產生CO 0.9 n mol,產生H2_______mol(用含n的代數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應在加壓下進行,加壓的理論依據是_______
A. 相似相容原理B. 勒沙特列原理
C. 酸堿中和原理
(4)分析流程示意圖回答,該合成氨工藝主要原料是_____輔助原料有______。
(5)請寫出由CH4為基本原料經四次轉化得到N2、H2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6)整個流程有三處循環,一是Fe(OH)3 循環, 二是K2CO3(aq)循環,請在上述流程圖上標出第三處循環(循環方向和循環物質)。
解析:本題對原高考題稍作了改編。該生產工藝屬于循環生產工藝,因此分析工藝流程示意圖時,分析的主線是弄清基本原料CH4轉化為合成氨的原料氣N2和H2的生產工藝原理。但還要回頭分析循環生產的理由和工藝。通過這樣的考慮,試題的問題也就可以解答了。
參考答案:(1)3H2S+2Fe(OH)3=Fe2S3+6H2O; (2)2.7 n; (3)B; (4)CH4、H2O、空氣; K2CO3; Fe(OH)3;(5)CH4+H2O=CO+3H2; 2CH4+3O2=2CO+4H2OCO2+H2O+K2CO3=2KHCO3
(6)
[點評]用“瞻前顧后”分析循環工藝生產流程題,關鍵是找到循環生產點,即在什么情況下,什么生產階段實施循環生產。判斷循環生產點的方法:一是看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如果是可逆反應,要考慮原料的循環利用。如本題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分離氨后的中尾氣中還含有大量原料氣N2和H2,千萬不能隨便放掉,必須送入合成塔,實施循環生產。二是看副產品的分子組成與某種原料的組成中有無相同的元素,如果有,而且該副產品又容易轉化為這種原料,就可以考慮循環生產工藝。
關鍵詞:粉彩;創作;工藝;藝術特點
【中圖分類號】TS936 【文獻標識碼】B
粉彩作為我國傳統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創燒于清康熙時,是在琺瑯彩和康熙五彩(古彩)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由于它具有粉潤清秀,俊雅秀美的工藝特色,故而歷來深受國內外陶瓷藝術鑒賞家和收藏者的關注與推薦。
所謂粉彩,是指具有粉潤之感的色彩。我們在燒好的白胎上,用珠明料作畫,再填好粉彩顏料后,入爐經750度左右燒制。燒成后顏色固著在瓷器表面,且光澤晶瑩,有明顯的凸起感。清末陳瀏在《陶雅》中盛贊粉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同時,它操作工藝復雜,材料性能不易控制和掌握,不同題材衍生出的技法也種類繁多。
自粉彩初創時期,經歷各朝代,都廣泛運用了花鳥題材進行裝飾。花鳥題材中對花和枝葉的繪制方法多采用勾勒的方式。勾勒以線條來表現各種花朵的形象,在線條內填玻璃白,并以凈顏料洗染或點染。枝葉的勾勒法可以表現葉的形態。一般先畫葉后畫枝干,勾描枝葉時應根據描繪對象的特征,運用線條的粗細、濃淡、起伏、頓挫等變化,展現出枝葉的軟硬、轉折、勾枝干時,外輪廓與枝干結構、表皮紋理同時畫出,有的要用含料的采筆采出枝干的明暗關系。這些繪畫步法與新彩大徑相同。鳥的種類較多,有游禽、鳴禽、猛禽、涉禽、攀禽之分,其中的畫法不盡相同。有時因為粉彩顏料的局限性,還常常采用新彩顏料。鳥的畫法也以線條勾勒的方式來表現,通常從鳥嘴開始,依次畫頭、背、翅、胸、腹、腿,最后添爪。在頭胸,背腹等羽毛處,用采筆蘸取少量乳香油收筆鋒,將料一筆筆采出,可反復采上數次,至料色過渡均勻、自然,并呈茸毛狀的紋理。粉彩的填色與繪制相比,工藝更加復雜。粉彩中的顏料分透明色、不透明色和凈顏料。除凈顏料外都以清水調和,所以被稱之為水顏料。使用前需要多加研磨,粉彩中顏料與水的調和程度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水。顏料研磨好加清水和粉末調制成糊凝固狀,用手指把顏料集中在碟的一邊,使其成為半月形料壩,把料碟分割成兩個部分,壩的另一邊注入清水,讓顏料保持濕潤。不要碰倒料壩,避免清水流入影響作標。填色調標時保持新鮮,用多少調多少,時間長了顏料就會殘,引起流的現象。花鳥中正面花葉需填大綠的部分用廣翠打底,至尖梢部位接凈苦綠或凈黃。嫩葉芽尖部位可用洋紅打底。打底色用筆要各色各筆,不可混用。同時還需要準備一支毛鋒豐厚。平整的羊毫筆,供掃色用。操作時用填筆調好濃稀適度的顏料,平涂于畫面上,在水分未干之前用掃筆掃平,盡量不留下明顯的筆痕。打玻璃白在粉彩花鳥中也是較重要的步驟,用于花朵和白色或淺色的鳥類。玻璃白研磨的越細越好,打玻璃白之前可以用鍋灰搽拭線條,能阻隔水分保護線條,更易于上玻璃白的操作。其標水比一般水顏料含水量更大,填在瓷面上不流動為宜,宜薄不宜厚,也不能太薄。筆鋒不反復,讓玻璃白緊挨線條,沒有空隙,忌蓋住線條或補填,一筆挨一筆填完為止。根據畫面,于填好的玻璃白上渲染凈顏色,高檔粉彩和名人名作中常用點染的方法,它善于表現細節,有較強的美感。即把干燥的玻璃白用煤油浸濕,再用油料筆蘸取適量油將凈顏料填于畫面較深暗的部分,帶出一些深淺變化,然后用干凈的油洗筆蘸取少量煤油將顏色輕輕點開,下筆要輕盈,免劃開玻璃白底。其他珠明料繪制的畫面,都用雪白覆蓋,題字落款即可入爐燒制。
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市場形態不了解,對自己的產品和終端工作沒有清晰的定位,沒有把產品與市場結合起來,只是機械的按終端工作的普遍性來做,而忽視了自身產品和終端工作的特殊性。抓住了產品和終端市場的特殊性就抓住了終端工作的重點。
首先,要根據藥品的類別確定終端工作重點。藥品主要分為廣告OTC藥品、處方藥、非廣告OTC藥品三類。每個類別的特點各不相同,廣告藥品知名度高,在終端有較高的需求,鋪貨率不是主要工作,但常被終端用來做特價促銷,價格維護就顯的很重要。同時,保持較好的陳列和一定的終端POP宣傳能有效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機率。處方藥國家管理比較嚴格,不能做廣告宣傳,還要憑處方購買,其終端工作在完成一定的鋪貨率后,就要加強對店員的培訓和公關,增加店員和駐店醫師的推薦率。非廣告OTC藥品主要是通過低價招標,以較高的利潤空間吸引終端進貨并主推,這類藥品的終端工作主要是如何向更多的終端招標覆蓋,并不需要一個個的做細致的終端工作。可見,不同類別的藥品的特點差異很大,決定了其終端工作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終端工作首先要突出產品本身的特點,終端工作才會有特色。
第二,要根據終端的經營管理性質確定終端工作的重點。除了醫院,大部分終端從經營管理性質上分三類,即連鎖、社會單店(包括連鎖的加盟店)和診所。這三類終端的經營管理方式不同,其終端工作也要區別進行。經過多年的發展,醫藥連鎖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連鎖總部對所屬藥店的管理更加嚴格和規范,尤其是終端的各種資源都由總部統一管理。這種情況下,連鎖的終端工作就要以其總部為重點,而其所屬的藥店就只能做一個信息的采集平臺了,隔三差五看看就可以了,拜訪或給禮品再多也沒多大用。價格維護、陳列、促銷活動、POP宣傳等都要與連鎖總部進行協商,簽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合作協議,并監督協議內容的落實。社會單店和加盟店的店面較小,性質上是獨立經營,夫妻店占多數,老板就是店長,再加1-2個店員。這類藥店的終端工作主要是做店主的工作,另外針對店員做一些促銷活動,是除連鎖之外主要的終端類型。這些單體藥店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做工作,要根據其影響力、合作潛力、能否達到目標來選擇一部分重點開展。診所是個特殊的終端,數量大,店面小,分布廣,幾乎與藥店的數量相等,對低價處方藥的銷售有一定的潛力,因為,診所的醫生有處方權,而對OTC藥品卻增量有限。
第三,根據季節確定終端工作重點。大部分藥品的銷售都與氣候有密切的關系,部分藥品在不同季節的銷量差別很大,淡旺季明顯。這類藥品的終端工作就要與季節聯系起來開展。比如,夏秋兩季是感冒藥的銷售淡季,終端工作主要是做好市場維護的基礎性工作,加深客情關系,做一些終端POP宣傳及市場信息的調研等等。到了春冬兩季的感冒藥銷售旺季,終端工作就要集中精力做一些促銷活動,找出銷量潛力大的終端進行重點公關和宣傳,使促銷活動有效的開展。治療凍瘡的藥在冬天才有銷量,就要在9月份左右加大鋪貨力度并做好促銷活動的準備,整個夏天就不用做什么終端工作了。
【關鍵詞】永樂宮壁畫 線條 人物塑造 解析 典范
在中國至今留存的繪畫作品中,山水畫多不勝數,而其中涌現的經典也林林總總。反觀之,人物畫與之相比,數量卻處于下風。縱觀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唐代之前,人物畫風靡國土,成為人們爭相推崇的對象。而唐代作為人物畫宿命的風水嶺,在經過改朝換代后,卻讓人物畫的興盛能力下滑嚴重,與之對比的,就是風水畫占據市場。這一事件使得今后人們可以接觸的人物畫數量和保存程度受到極大的限制。
在唐代之后的人物畫作品一般都出現在了寺廟和壁畫上,這也使得永樂宮的壁畫作為人物畫的稀有作品受到更多人的注目。永樂宮的壁畫上,風格沿襲了唐代之前的風格,而受到宋代以后的繪畫藝術沖擊,在風格上又有了些變化,尤其對于線條的描述更是達到了巔峰。本文旨在通過對永樂宮壁畫的詳細剖析,說明永樂宮壁畫的線條藝術特點,并結合這一特點深層次地研究其深遠影響和意義。
1 關于永樂宮壁畫的基本介紹
在永樂宮壁畫的內容方面,它誕生于元代,本意是為了宣傳道教文化,旨在弘揚道教的教義和正義精神,用來鼓動和感化人心。永樂宮總共被分為四座殿堂,分別被稱作龍虎殿、純陽殿、三清殿和重陽殿。在這四座殿堂中,又分為兩派,用來傳授兩種不同的內涵意義。龍虎殿和三清殿中的壁畫旨在宣傳道教的各類元神,描繪了他們尊拜道教首領的場景,場面宏大開闊。與之對應的則是純陽殿和重陽殿,他們之中的壁畫描繪的都是英雄人物除惡揚善的光輝事跡,用來宣傳世間的善,警示人們對于惡念的摒棄。
在永樂宮壁畫的風格形成上,由于永樂宮壁畫多用工筆形式展現,在畫面上,仍然可以看到唐宋時期繪畫風格的身影。舉例來說,在唐宋時期,繪畫工藝發達,出現了風格迥異的繪畫特色,在這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是“吳道子樣式”和“周P樣式”。他們的繪畫方式盛行一時,也為后世的創作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永樂宮壁畫出現在這之后的元代,也避免不了受到他們的感染。
在永樂宮壁畫沿襲唐宋時期的繪畫風格的同時,又對它們加以改造創新,不斷的傳承和發展,這一點也有跡可循。據資料顯示,唐宋時前由于繪畫藝術的盛行,畫師大多被宮廷聘用,因此畫師的創作范圍就被局限在宮廷內。他們看慣了宮廷的紙醉金迷,對于民間的疾苦感知較少,所創造出的作品也極盡奢華。相反的,元代的畫師更多地是深入民間,他們體恤百姓,感知生活困苦,所帶來的作品也帶有著強烈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感覺,這一點使后期繪畫創作有了突破和進步。
2 永樂宮壁畫的線條藝術介紹
永樂宮壁畫的人物畫像清晰,線條明朗,為上乘之作,在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三清殿的《朝元圖》。《朝元圖》作為永樂宮壁畫的代表,在繪畫風格上,仍然沿襲了唐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于線條的表現嚴密細致,極致地展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的造詣。在西壁畫中,線條的表現最突出,所有的線條都以鐵線描和蘭葉描為中心,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線描手法,將壁畫的內容立體化和形象化,給人的印象深刻。
2.1 線條描繪中的鐵線描表現手法。在線條的描述手法中,鐵線描側重一致性,所有的線條都采用均勻的刻畫手段,線條的粗細程度相當,整體效果歸一整齊,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這類線條的運用,通常出現的人物畫像的輪廓描繪和所畫對象相對整齊、硬度大的繪畫目標上。將鐵線描運用在此處,能夠使得所描繪的作品渾然一體,就連所畫物品的硬度和垂度都能夠貼切地展現。與此同時,由于道教的宣傳,需要突出人物的巍峨大氣、嚴謹崇高,所以要求所繪制的作品給人浩然正氣之感,而鐵線描的繪制特點即是剛勁正直,恰恰滿足了這一要求,這也是在永樂宮壁畫中,線條多用鐵線描法的原因。
縱觀永樂宮壁畫的展現內容,在畫面的最前端,通常是以全身形象展現出來的各路神仙和仙女,由于是全身的畫像,人物的整體高度也被拉長,對于人物輪廓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藝術家們為了使得人物的整體效果立體,便采用了鐵線描的線條描述手段來勾勒人物的輪廓。這些輪廓一般需要長達一米左右的鐵線描線條來勾勒,對于藝術家的創作要求很高,而鐵線描展現的立體感也使得藝術家手下的作品栩栩如生。
除了畫面前端的天神仙女需要鐵線描的方式勾畫輪廓外,在整體的壁畫上,許多細節也離不開鐵線描的作用。道教所展現的天神中,必然要朝拜道教的最高天尊,用來體現“萬元歸一”的思想,而在朝拜的過程中,就要使用一種叫做“笏”的工具,而為了表現笏的厚度,藝術家一般選擇用雙勾線描組成笏的側面效果,兩條漸次的線條,將笏的厚度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
鐵線描的線條描述是為了展現人物和其他畫面效果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將壁畫的效果做到最好,它的表現剛勁而富有變換,沉穩而表現豐富,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線條手法。
2.2 線條描繪中的蘭葉描表現手法。中國的線條描繪手法中,統稱有“十八描”,這十八描中并不包含蘭葉描,然而這卻不影響蘭葉描的運用。結合蘭葉描的表現手法,可以看出,十八描中的柳葉描和竹葉描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換言之,蘭葉描雖然并未包含在十八描之中,它的核心表現手段卻是包含在十八描之中的。
蘭葉描在表現手法上和鐵線描截然相反,鐵線描講究的是線條均勻有力,而蘭葉描卻是重點表現線條的壓力不均,虛無縹緲,高低起伏不同,以參差為美。由于在蘭葉描的線條描述上,提筆過程忽重忽輕,飄無的線條和蘭葉類似,故此得名蘭葉描。
蘭葉描繪畫手段的杰出代表是唐代的吳道子,他的描繪手段粗細分明,使得畫面具有雕塑般的立體效果,有粗有細的線條成為了壁畫中的不二選擇。永樂宮的《朝元圖》在繪畫上,也承襲了吳道子的蘭葉描風格,使得壁畫在結合鐵線描的剛勁后,變得剛柔結合,富有美感。
在永樂宮的壁畫中,眾仙都要彰顯出仙氣繚繞,飄逸虛空的場景,為了適應這一要求,需要將人物的細節凸顯出柔和特性。蘭葉描的線條手法運用到仙人的衣裙和發絲等柔軟之處,使得整個壁畫的氣韻貫通柔和。對于需要重點表現的局部區域,柔軟的細致線條讓畫面變得祥和感人,成為蘭葉描的優勢所在。
3 永樂宮壁畫的線條內在含義剖析
線條對于刻畫形象的作用顯著,它在許多時候起到了裝飾畫面的作用。細致柔軟的線條、剛勁有力的線條、粗細分明的線條等多種類型的線條重疊在一幅作品上,使得作品的神韻躍然紙上。與此同時,分明的線條也猶如跳動的音符,律動感極強。
線條的描述是帶有情感的,永樂宮壁畫中,每一根線條,每一種形式都跟隨著藝術家的主觀感情而變化。永樂宮的壁畫上,藝術家采用各類層疊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幅宏偉巨制。大到整幅圖的布局,小到發絲的細致,都體現著線條的魅力和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在永樂宮壁畫的《朝元圖》中,線條采用了直線、曲線、水平線、垂直線等多種類型的線條,為了凸顯天尊的高貴,在接近天尊的地方,大幅度使用了直線和水平線,表現了莊重嚴肅的氛圍。直線表現了剛毅整齊,讓人覺得內心平靜祥和;曲線昭示著柔和婉轉,運用在衣裙等地方,表現出靈動與活潑;斜線讓人感覺不安,營造了危險的場面,期待救世主的到來。
線條是既承接過去又接納未來的表現形式,無論是遠古的文字圖畫,還是現今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線條。永樂宮的壁畫上,線條從過去而來,又將不斷傳遞給未來的世人,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給他們創造的靈感和技術指導。在西方文化逐漸沖擊中國的現在,唯有將中國的傳統藝術升華傳承,才能讓中國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元代的永樂宮壁畫,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瑰寶,它帶給人們太多啟示,當我們面對形形的多元文化時,不能將其忘卻,而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用實力來錘煉文化,讓文化更加發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蕭軍.永樂宮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