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學習調查問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職 公共英語 考核手段
一、調查活動的目的和實施過程簡述
為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選擇能夠較準確反映學生在日常生活及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的考核手段,特開展本次調查。問卷共包含十七道題目,均為不定項選擇題。題目內容涉及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的薄弱點及考核方法等三方面。課題組希望通過此調查,比較全面和客觀地了解高職學生對選擇合適的英語評價方式的理解和感受。
本次調查以我院會計及傳媒兩個專業的學生為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問卷有效率100%。問卷由學生們獨立完成,不要求署名。問卷收回后課題組成員對有效問卷進行了逐項統計,并進行了結果分析。
二、調查問卷的內容及統計結果分析
(一)英語學習動機分析
第1、2題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是有興趣的,而35%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是為以后求學求職發展,另有22.5%的學生看重英語的交際功能。這表明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熱情并認為英語有助于他們日后深造或求職的可持續發展。
(二)英語學習的薄弱點分析
第三題的分析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一般,主要集中在60-80分段(55%)。第四題顯示學生英語學習的軟肋主要集中在詞匯(62.5%)和語法兩方面(22.5%)。而第七題和第九題恰恰顯示詞匯量小和語法薄弱已成為制約學生提高寫作和聽說能力的兩大主要因素,進而造成第六題和第八題所反映的問題,即:17.5%的學生能就課文內容筆頭回答問題,37.5%的學生能寫出普通的書信或便條,只有0.25%的學生能寫文章,還有45%的學生不知道怎么寫。62.5%的學生還不能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
另一方面,通過第五題我們又可以看到學生非常重視說英語的能力(77.5%)其次是聽(22.5%)和寫(10%),而讀只占到了5%。
這一調查結果再次提醒我們高職英語教學應以聽說為主輔以寫和讀。在教學中還應因材施教,注意教授日常常用詞匯及語法。
(三)教學方法分析
第十題說明作為在校生,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還是依靠教師的指導,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法。第十一題顯示目前教師主要采用講練結合(67.5%)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定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但我們應看到這一互動的效果是有限的,只占25%,也就是說講練結合的方法并沒有很好的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第十二題也顯示只有65%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較好的掌握學習內容,且有32.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還不到60%。60%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圍繞課文進行多種形式的聯系。
以上分析說明我們當前的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來增強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四)英語考核手段分析
以上調查結果說明目前對高職學生英語水平的考核方法與本科院校或非職業性的專科院校學生的考核方法是一致的。這并不符合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征。因此我們應引入一種能夠較全面反映高職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的考核方法。同時還應用其來指導日常教學。
三、探討與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筆者認為,現階段的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特性還不夠突出,考核手段與非職業性的本、專科院校趨同。因此如何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好的為專業服務,如何有效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及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如何真實、有效地對這一能力進行考核都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探討:
(一)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內容
傳統的高職英語教材偏重于英文課文的閱讀理解和課后的大量習題練習,而高職院校要求有專業的實用英語會話,能夠滿足職場翻譯和交流等需求,,所以應從以下幾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改革:①加強教材建設,組織編寫適合本專業的英語教材;②增加跨文化交際類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③適當增加應用文寫作、聽說會話及專業實踐等方面英語的教學,尤其要加強聽力教學的比重。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①在教學手段上,要大力提倡和培訓教師運用現代科技條件,整合多媒體外語學習資源,提供英語虛擬環境、作品影像以及背景資料。
②因材施教、突出專業特色、創設工作場景,使課堂教學更具有職場感和生活化,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③增設外教課及英語角,為學生創造與外國人交流的條件與環境,幫助學生克服與外國人交流的恐懼感。
(三) 改革考核手段,將社會考試與學習有機結合
目前高職院校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手段往往是書面的考試,這種考核手段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以模仿、重復和死記硬背為主。引入社會考試,將英語學習與就業聯系起來,一方面對英語教學和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以適應未來求職或求學的需求。
四、結語
課題組結合此次調查,嘗試將托業橋考試作為考核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手段,并將針對如何依托托業橋考試深化交際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展開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蓓;論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實用性能力的培養[J];海外英語;2011年04期
關鍵詞: 網絡學習平臺 自主學習 教師監督 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應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院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不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課堂教學的依賴性過強,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整體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改變這種現狀,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進行網絡環境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探索建立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教學體系,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強英語教學效果,特進行本次問卷調查。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調查及表現
根據我院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問卷調查》,共發放60份給本校商務英語、國際商務、報關與國際貨運,以及會計專業學生進行不記名填寫,共收回55份有效問卷。下面將對本次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
1.自我語言水平和能力認知情況。
語言學習活動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取決于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學習活動所持的態度,取決于學習者對自我的態度(Benson & Voller,1997)。學生對自己語言水平的認知,在所調查的55人中,只有7人(12.7%)對自己英語學習現狀滿意,20人(36.4%)較滿意,超過一半,共28人(50.9%)是不滿意的。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22名學生(40%)認為口語能力既是最薄弱又是最重要的語言技能,這表明學生已經認知到自己口語的欠缺和重要性。其余比較薄弱的技能依次是翻譯、聽力、寫作、閱讀能力。學生也意識到具備良好的英語寫作技能和翻譯技能,具備一定的商務禮儀知識對今后就業的重要性。絕大多數的學生具備較正確的語言學習觀,有一定的英語自主學習愿望。
2.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根據調查問卷,34名學生(61.8%)目前的英語學習途徑完全來自老師講授,21人(38.2%)是課堂學習與課外自學相結合,而完全靠自學的人數為0。被問到是否很自覺地參加自主學習時,只有9人(16.4%)是肯定回答,33人(60%)是被迫參加,還有13人(23.6%)是不自覺的。從上面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知道自身的努力與否是學習成敗的關鍵,懂得管理自己的學習很重要,但超過半數的人并不能夠經常制訂學習計劃,按計劃學習等,也就是說并不能很好地管理學習,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毅力或者說自控能力不夠。可以預測,網絡環境下這些學生也不可能從一開始就認真管理自己的學習,選擇好學習目標,安排好學習任務,堅持不懈地按計劃學習。
3.自主學習平臺和其他管理設備等因素。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學生對目前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網絡平臺如何看呢?總體評價中只有2人(3.6%)很滿意,32人較滿意,而不滿意及很不滿意的人數有21人(近半數)。另外,64%的學生對于通過網絡平臺提高英語水平表示懷疑,只有27%認為有一些提高。對于不滿意自主學習平臺原因的探究上,28人認為學習活動的評價和實時回饋不夠,有25人認為練習枯燥,缺乏人機、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另外認為學習進程的可控性不夠,練習太難,語速太快等。從效果上來說,大部分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能“擴大知識面”,達43人(79.6%),其次是“聽到更多的英語原聲”有26人(48.1%)。對于網絡自主學習的優點,38人認為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36人認為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還有27人認為可以“提高學習興趣”。不難看出,學生對網絡自主學習的優點是比較認同的,他們對網絡學習的期望值都比較高,對網絡自主學習有助于學好英語是充滿信心的。另外,自主學習平臺應該是動態、開放的,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其內容也應該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需要,不斷增加、完善。
4.網絡學習自我管理。
有80%的學生承認在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差,普遍缺乏堅定的學習毅力。雖然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在網絡的誘惑面前,很多學生難以自控,不能夠專心學習。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到網絡室后學習目標不明確和學習計劃不具體,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學生自己不能抵制網絡的誘惑,而將本應該用于英語學習的時間浪費在網絡游戲、聽歌和看電影上。因此,對學生早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應該加以引導,并進行必要的監督,訓練和培養他們的學習毅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促進自主學習意識發展。
積極的態度有助于增強學習動機,而消極的態度則會削弱學習動機。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通過介紹一些語言學習觀,潛移默化地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盡可能多地創造語言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實踐,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和競賽,增加一些文化性和趣味性的學習資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的轉變,使得內在學習動機真正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經久的動力。
3.鼓勵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合作精神。
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越能得到加強。實踐表明學生愿意進行小組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對小組和課堂活動的參與和貢獻在課程評價中占有的權重,刺激學生的合作精神。有一些任務卻需要學生獨立承擔和完成,鼓勵學生互相競爭合作。
4.建立網絡學習平臺,重視教師的監督作用。
網絡學習平臺要有助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最終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觀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慢慢地讓學生自己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放任自流,教師依舊要做好學習記錄的跟蹤、監督,當好學生的監督者和顧問。
通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我們既要看到網絡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大量貼切生活、有趣的學習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要看到由于種種原因,有時不易操作和把握。除了加強落網絡平臺本身的監控能力外,教師應該充當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者、監控者和評價者,并通過形成性評估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增強學習毅力,這樣才能真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俞真.運用多媒體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
[2]鄧志輝.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實驗研究.山東外語教學,2004,(5).
[3]范捷平.研究型大學的外語自主學習與創造性人才培養.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參加該問卷調查的是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2012級英語專業涉外工程管理方向的學生,使用的教材是《國際工程管理實用英語口語》。教師在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后,進行了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1份,收回有效問卷29份。
問卷設置的重點是要定性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兩者的關系及影響學習興趣和課堂效果的因素。除了設置封閉式問題,問卷設置了開放式問題,以便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影響學習興趣和課堂效果的更多因素。
對學習興趣和課堂效果的調查如下:
4.你認為自己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如何?
A.高 B.一般 C.低
請具體說明為什么你的學習積極性高/一般/低。
5.你認為制約自己國際工程管理英語口語進步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你對以下哪種學習活動最感興趣?請按照興趣程度從高到低排列:
A.聽老師講解課文 B.老師提問有關課文的問題,學生進行回答 C.老師對課文內容進行測試 D.老師讓學生和課文有關的任務 E.角色扮演練習、辯論、游戲 F.學生自己研究專業詞匯、做presentation或者總結單詞句型
7.你認為本學期進行過的以下哪種教學活動對提高你的國際工程管理口語相關能力最有效?請按照有效性從大到小排列:
A.老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B.老師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開放式的筆試測試 C.老師對課文句型進行了口試 D.老師畫了課文思路圖mind map,并讓學生也畫并講解 E.學生自己分組角色扮演練習對話 F.老師讓學生進行術語解釋 G.老師組織了單詞連句的游戲 H.老師讓學生自己做不同主題的presentation I.根據課文,組織了課堂辯論 J.老師讓學生自己對所學單詞和句型進行總結 K.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L.老師對學生發言和presentation的反饋與評價
請重點闡述對你的工程管理口語提高特別有效的活動和效果不明顯的活動(可以寫為什么有效/無效,有什么效果)。
二、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顯示,自身學習能力、對學習內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影響最大。自身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一半的學生提到由于某種學習能力不足導致自己對課程興趣一般,這包括英語學習能力――“語法功底差”“漢語的理解無法轉換成英語”“學習英語困難”“英語水平有限”等,也包括對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專業名詞太多”“專業術語難以理解”。對學習內容的了解與否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提到對所學內容――涉及國際工程管理從安置到驗收的各個環節――陌生、不了解。
三、涉外工程英語口語課堂定性分析
涉外工程口語不同于通用英語中的口語,因為教學內容以涉外工程為依托,學生自身的英語能力、對涉外工程管理的了解程度、對涉外工程管理的興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工程口語的興趣。
根據傳統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不同理念設計組織的課堂活動對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有不同影響。整體來講,學生對任務型教學和交際教學類的課堂活動更感興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傳統講授法的某些課堂活動(比如講解課文)也可以吸引學生相當的興趣,一部分學生對它的興趣甚至超過其他類型的活動。這是因為,任務型教學和交際教法學的課堂活動往往需要較高的參與能力,不適宜所有的學生。而根據傳統講授法設計的課堂活動也可以組織得有趣、有效。按照不同教學法組織的課堂活動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夠,或者英語水平過差,都會影響學習興趣。教學法不是唯一的因素,課堂活動的設計方法和實施對象恰當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形成;英語學習信念
20世紀70年代以后,英語教學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教學研究的重心轉變成學生如何學習。Horwitz宣稱英語學習者以先入為主的英語學習信念來學習英語,這些信念影響了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Riley 認為英語學習信念可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動機和行為。不積極的信念可能不利于英語的學習。由此可以得出,英語學習信念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起到決定性作用,研究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遼寧省五所大學為例探討了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信念,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相關理論。
一、英語學習信念的定義
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是指學生本人對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狀況的一套認識論信念系統。在認知心理學領域,元認知知識包含學習信念。學習者在了解學習新知識過程中感知、記憶、運用等認知活動的再學習元認知是學習的組成部分。Schommer為代表的研究者通過實驗發現學習信念的結構是多維的,學習不同的領域知識需要不同的學習信念結構,特別是對于中國的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不能像母語一樣可以經常使用,沒有相應的環境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凸顯出英語學習信念的至關重要性。英語學習信念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不同方面的信念:英語自我效能訓練、英語學習本質、英語學習策略信念。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遼寧省五所大學為例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如沈陽音樂學院,沈陽建筑大學,沈陽醫科大學,沈陽體育學校,沈陽工程大學,接受調查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自于不同地區不同專業,從2014年8月,問卷隨機發放到各個大學的不同專業,非英語專業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填寫,并作統一的回收與整理。
(二)調查工具。本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將問卷中43道題,題目劃分6類進行分析。(1)自我管理,如“規劃時間是不是更有利于學習英語,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等等。(2)英語學習的本質,如“比較英語語法與英語詞匯量積累的重要性”等等。(3)自我效能信念,如“在英語的學習中,知道如何做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等等。(4)語言學習策略信念,如“經常看歐美原聲電影,多聽英語歌曲和英語廣播,更有利于提升英語的能力”等等。(5)英語學習動機和期望,如“英語表達能力優異于其他競爭者,我將會有更多的競爭機會”等等。(6)英語學習的難度,如““英語的學習比其他語言的學習難易度的對比”等等。
參照Horwitz的《語言學習信念調查表》和研究者使用的學習信念調查表。調查表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計分,即選項1.堅決不同意,2.不同意,3.既不同意也不反對,4.同意,5.堅決同意。一共發放982份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845,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為87.4%調查數據用SPSSI2.0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的調查問卷回答統計并整理結果,通過探討融合英語學習信念的不同因子,得出最終的結果。
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的因子分析結果:(1)自我管理(634);(2)英語學習的本質(587);(3)自我效能信念(629);(4)語言學習策略信念(523);(5)英語學習動機和期望(645);(6)英語學習的難度(512),以上括號里的數字表示每一個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結合調查問卷和理論分析,確定問卷的結構。對參與本次研究的5大沈陽高校進行隨機性的訪談,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念。通過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可以總結出科學的信念對學生有著深遠的的影響,關系到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的啟示
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非英語專業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信念的重要性,了解英語學習信念的定義和英語學習信念的因子,了解自我管理,英語學習的本質,自我效能信念,語言學習策略信念,英語學習動機和期望的策略影響,形成對英語學習積極、正面的信念。教師在課堂上教導積極的英語學習信念,堅定學習英語的信念。如在課堂上放相關電影,激發學生的興趣,討論學習英語的好方法,培養學習英語的好習慣;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英語活動,擁有永不放棄英語學習的精神。結合社會文化,營造校園濃厚的英語學習的文化氛圍。
四、結語
通過調查了解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信念,非英語專業學生比較了解英語學習的本質,語言學習策略信念,英語學習動機和期望的策略影響,嘗試并養成最效率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方法,以考試的方式提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地學習中提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介紹淺顯的英語學習理論知識,加強學生的積極性,促進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 Diab,Rula L.University studengts’ beliefs about learning English and French in lebanon[J].System,2006(34):80-96.
一、研究方法
1.問題設定
(1)高中生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使用哪些動機調控策略?
(2)目前,高中生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的使用情況如何?
2.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是運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將我同年級的200名學生作為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研究對象。向這200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進行數據收集。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為《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包括受試者個人信息和50個動機調控策略題。
4.數據分析
我在調查過程中,英語老師給予我很大幫助,對學生調查主要是運用不記名問卷調查,當時寫當時收,收完問卷后,將統計結果輸入到電腦中,運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同學的動機調控策略的整體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并對使用上存在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最后對動機調控策略與英語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1.動機調控策略使用情況
我為了更好的探究八種動機調控策略的使用情況,對調查問卷上的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的統計分析,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知,任務價值提升、自我效能提升、興趣提升和掌握目標喚起的使用頻率較高,出現該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依賴于英語教師的引導,教師對我們的內在學習動機影響較大。并且了解到內在動機調控策略比外在動機調控策略更能夠促進我們學習成績的提升。
2.性別與動機調控策略使用
為了探索性別對動機調控策略使用的影響,分別對男生和女生的動機調控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研究,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八種動機調控策略中,除了自我獎勵和后果設想動機,女生的均值都高于男生,?f明在學習中遭遇學習動機中,女生更傾向于采用動機策略來增強學習動機。
3.動機調控策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
對動機調控策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進行分析時,其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知,和英語成績相關性最高的動機調控策略是任務價值提升,從這個數據中可知,英語學習在我們高中生意識中具有重要性。位于強度第二位的是興趣提升,說明影響我們高中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學習興趣,興趣是動機的來源,具備較強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英語學習成績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