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化學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內容
安全知識的講解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獵的領域大而廣,沒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和長期的工作積累,難以把相關知識組合成一門系統的課程。另一方面考慮到授課對象的學習能力,講解內容還要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們在課程中講授的安全知識包括通識類、危險化學品、基本實驗操作規范、消防知識等。通識類安全知識主要介紹實驗室日常使用的水、電、煤氣等的使用要求與注意事項,化學廢棄物的種類和相關的處理規定,以及養成良好實驗習慣的重要性。講課中會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實驗室冬季沒有關閉窗戶,致使暖氣水管被凍壞,一些較貴重的設備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某課題組人員在進行有機合成實驗時,未對冷凝水管加固處理,中午外出吃飯時未留人照看實驗室,從而導致水壓升高,水管連接處松動,冷凝水流入電氣設備中,造成較大損失;還有如果煤氣燈關閉不嚴,一旦發生煤氣泄漏,后果會更加嚴重。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都會帶來很大的危險性,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必須引起注意。實驗操作規范是一門學問,不僅體現了實驗者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是實驗室安全的重要保證。大學實驗室中使用的儀器和藥品較多,操作步驟也比較復雜,而實驗指導教師常常會忽略對基本實驗操作規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學實驗中會強調溫度計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溫度計攪拌溶液,溫度計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溫度計使用完畢后應該立即放回溫度計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學階段,有的學生使用溫度計時卻很不熟練,水銀溫度計經常會被打碎,實驗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經常有水銀沉積。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實驗中,經常發生學生被割傷或燙傷的意外事故。這些事故歸根結底就是由于實驗人員操作不規范、儀器整理不及時導致的。介紹一些基礎化學實驗操作規范,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使用實驗儀器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方法,并將學到的相關安全防護知識應用于其他復雜儀器的使用之中。危險化學品部分是我們講解的重點,這方面的知識很系統也容易理解。學生應該知曉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和標志符號,并讀懂試劑瓶上的標簽來判斷試劑的性質,或者使用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查詢材料的危險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學藥品種類多、性質各異,部分試劑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性強等特點。隨著高校科研項目的增加,有些課題組購買大量的有機溶劑,并貯存在實驗室中,這就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危險化學品的購買、存放、使用都有專門的規定,師生都必須嚴格遵守。學生還應該知道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預防方法,并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識包括“四懂”和“四會”。“四懂”即懂得火災的危險性,懂得火災的預防措施,懂得火災的撲救方法,懂得火災的逃生方法;“四會”分別是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滅初級火,會逃生。這其中側重于滅火器的使用。火災是極端的危險情況。盡管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可一旦發生了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實驗室人員應當學習相應的防護知識,遇到火災時保持鎮定,根據火災的性質,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滅火。這樣不僅會減少火災發生時的財產損失,也會降低實驗室人員所受到的人身傷害。如實驗儀器局部著火,應該用濕布、滅火毯等材料將其蓋滅,如果直接使用干粉滅火器,雖然可以迅速滅火,但也有可能使得儀器報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當火勢較大無法自行撲救時,師生應當及時關閉電源,迅速離開并報警求助。
二、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實施效果
開設化學實驗安全課程增強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們進入科研實驗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僅僅是師兄師姐的口傳心授,沒有系統性和規范性。許多本科生來到實驗室的第一項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儀器,這樣就會接觸到一些有毒的化學試劑。以前,學生對這項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視,而現在則會主動地采取防護措施,戴上橡膠手套再進行相應的操作。經過安全課程的學習,本科生對實驗室安全有了正確的認識,能自覺遵守實驗室的安全規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提出改進方法,推動所在實驗室的安全化進程,從而也提升了學院整體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國實驗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理論課的學習只是安全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不能解決實驗室里所有的安全問題。實驗室的安全教育應該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需要學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層次來進行,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們還通過開設安全教育宣傳欄、建立安全教育網頁、聘請專家舉辦安全教育講座等形式,使學生不斷地學習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三、結束語
安全是實驗室工作的第一要務,有效地保障安全是實驗室人員的共同追求。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化學實驗室的環境和儀器設備狀況已得到了明顯改善,然而安全工作不能有絲毫放松。再好的教育方式,也無法取代實驗人員的責任心,只有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操作上保持規范,并踐行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才能減少實驗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學院首次把化學實驗安全設立為理論課程,希望這項探索性工作能為實驗室的安全教育做出貢獻。
摘要:為加強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化學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保障高校化學學科教育、科研環境安全。針對化學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文章重點從預防、管理、監督等三個核心要求入手,擬定了包含應急預案、安全準入、分級管理等管理制度及措施,對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實驗室安全;化學;安全準入;分級管理。
0引言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室作為化學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科研基地,成為了化學教育的核心[1]。同時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高校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實驗室的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一些實驗室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由于化學藥品實驗室的專業特殊性,易燃、易爆、腐蝕性、有毒物質和貴重設備等相對集中,安全管理任務尤為艱巨。一旦發生事故,很可能損害國家財產,甚至危及師生生命健康。因此,圍繞“預防、管理、監督”三項核心要求,建立一套化學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1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結合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現狀,建立適合化學實驗室管理的安全保障體系。
摘要:高職化工專業學生作為未來化工行業生產一線的重要力量,其安全素質的高低對行業的安全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開設化工安全技術課程,在專業課中融入安全教育,加強實踐環節的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貫穿學生在校全過程,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氛圍,有利于提升化工專業學生的職業安全素質和系統安全能力,為促進行業、企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化工專業;安全教育;目標要求
化學品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與農業、輕工、建材、紡織、電子、國防、醫藥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聯。與其他行業相比,化工行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險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對安全生產的要求更嚴格[1]。高職化工專業學生作為未來化工行業的重要力量,將直接負責企業一線的生產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行業的安全和發展。
一、開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業、企業穩定和發展的前提。化工生產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蝕、高溫、高壓等特點。一些發達國家統計的資料表明,在所有工業企業發生的爆炸中,化工企業約占1/3。化工行業的中毒事故數量及職業病發病率也明顯高于其他行業。隨著化工科技的進步和產業規模的急劇增長,化學品生產方式及化工行業發展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化工生產過程的連續化、自動化,生產規模、生產方式的改變,都對安全生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據公安部消防局統計,從2008年到2012年5年間,因危險化學品泄漏導致的爆炸事故達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化工行業的危險性明顯高于其他行業。化工生產的安全問題成為影響行業、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據世界各國對事故成因進行的分析結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而矯正不安全行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對高職化工專業學生開展系統的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摘要:化學實驗是高校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驗教學設計、實驗準備、教學過程、實驗廢物處理等多環節融入綠色化學教育理念,采取模擬仿真實驗、微型實驗等多種方法,加強實驗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教育,對提高高校化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強化課程思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綠色化學;高校;實驗教學
綠色化學教育理念是指以生態和諧性、環境保護性為基礎,通過綠色化學手段所實現的具有環保理念的知識教育[1]。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化學實驗是高校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理念,不僅可以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促進化學教學的整體進步,同時也體現課程思政理念,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發揮巨大作用。
1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教育理念的意義
綠色化學實驗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將這一目的與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從而促進全人類環保理念的更新。有機化學實驗和無機化學實驗是我校臨床醫學、麻醉學、口腔醫學等專業一年級本科生的通修課,是本科生檢驗和鞏固化學理論知識、獲得和積累化學經驗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本科生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及科學素養的重要路徑。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可以增強本科生的生態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生態理念,明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建生態命運共同體的使命。
2化學實驗教學融入綠色化學教育理念的方法
安全管理探析1
摘要:微生物教學實驗室是高校本科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而微生物教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卻日趨嚴重。基于微生物教學實驗室的特點,通過分析微生物教學實驗室的師生安全意識、實驗材料、危險化學品及安全設施等現狀,從制度、安全意識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減少安全隱患,提高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微生物;實驗教學;安全管理
微生物實驗是多數高校所開設的本科基礎實驗課程,涉及醫學、環境、食品、農林等多個專業的學生。由于學生掌握的實驗安全知識較少、安全意識薄弱,加上微生物實驗材料的特殊性,因此,微生物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都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如何做好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1]。本文通過分析微生物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微生物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進行了探討。
1微生物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重視程度不夠安全意識薄弱目前很多高校把教學和科研工作作為學校發展的重點工作,卻對本科實驗室安全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例如,安全方面投入經費較少、安全教育宣傳不深入、安全設施不規范、消防配套設施不足等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實驗人員及實驗指導教師對實驗室存在的安全問題認識不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2]。學生多數未接受實驗室安全類培訓,對微生物教學實驗室安全認識不足,認為微生物教學實驗室是無致病性或者致病性不強的教學場所[3]。在實驗開始前,實驗指導教師只是簡單介紹注意事項,造成學生對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認識不到位,缺少自我安全防護意識。例如,有的學生在實驗室用餐飲水,在實驗過程中嬉戲打鬧;實驗臺面物品擺放混亂,實驗儀器和試劑胡亂擺放;實驗過程中及實驗結束后,隨意將廢棄物倒入水池。這些都留下許多安全隱患,增加了實驗室安全管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