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型大學能力培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觀念落后
當前,許多應用型大學以就業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等,要求學生被動適應社會,忽視了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培養。許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落后,創新創業意識缺乏,片面地認為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創業是參與工作之后的事情。在就業方面,有些學生只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不愿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不愿進行自主創業。
(二)教育形式落后
當前,許多應用型大學都試圖建立“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但并未將創新創業課程列為必修課。有些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就業教育,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內容與專業課程聯系不緊密,只是簡單地講授一些就業形勢、面試技巧、崗位選擇等知識,不能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師資力量不足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但許多應用型本科大學的師資力量不足,缺乏既有教學經驗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多由思政教師、心理學教師、輔導員、黨團干部、就業指導教師等進行創新創業教學,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和創業經驗,只能照本宣科地進行創新創業教學,不能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指導和幫助,直接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積極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但這些政策缺乏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可見,大學生創業的市場門檻仍比較高,競爭規則不公平的現象依然存在,創業環境仍有待改善。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路徑
(一)樹立創新創業理念
當前,許多應用型大學強調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忽視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而,學校應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模式,通過專題討論、課堂辯論、社會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此外,應通過就業教育、創業指導、實習實訓等活動,教育學生樹立自主創業、開拓創新的就業觀念,使學生能夠走出被動就業的思想認識誤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創業活動中。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但許多應用型大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經驗。為此,學校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雙師型”教師。第一,應提高教師素質。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學習交流等方式,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豐富教師的創業經驗和創業能力;可以加強校企合作,讓教師到企業實習鍛煉,增加教師的社會經驗和提高實踐能力。第二,應優化師資結構。可以聘請企業管理人員為創新創業兼職教師,或邀請創業成功人士、投資專家等到學校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動態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優化創新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就需要建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形成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例如,可以將創業技巧、創業知識、創業指導等融入理論教育、畢業設計、實習實訓等教學環節,通過滲透、強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可以充分挖掘和開發專業教材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學習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風險與利潤共擔的條件下,讓學生參與到產品加工、產品銷售等經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經營能力。
(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教育活動,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必須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創業實踐聯系起來。首先,可以以創業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可以開展各類創業計劃大賽,從比賽中遴選出優秀項目,并給予資金、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支持,讓學生在校園內實施創業項目。其次,可以以大學生實習基地為載體,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應與當地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讓學生到企業中進行調研、實習或就業定崗,或讓學生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等,在創業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五)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要善于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形成“推崇創新、尊重創業、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給學生更多自主創業的發展空間。可以圍繞創業文化活動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創新論壇、創業報告會、創業征文大賽等,開展創業“心理訓練”,通過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的創業熱情。對應用型大學而言,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選擇。因而,學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為學生的創新行為、創業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作者:田蕾單位:河南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