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工作,從一些負面應激反應現象中,梳理出三類典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一點簡單易行的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方法。包括:新生期怎樣平穩度過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如何主動避免“網癮”發生;積極面對擇業就業壓力。因職業院校學生群體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呈上升態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乃至每一位教育者都應投入更大精力,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工作。近日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職業院校學生反饋出的煩惱與焦慮留言,列舉如下:學生A:感覺心神總是不穩,學習效率低,作業任務很難完成,莫名的著急呀!學生B:最近總是提不起精神,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好,郁悶中……學生C:這世界只要網絡就好了,不想見任何人,我真的覺得:拿著手機,就是生活的一切。學生D:從這學期開始,我和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就很緊張,他(們)總是看我不順眼,不停地挑釁,心里真憋氣……從上述負面應激反應現象中,結合日常所見各類案例,梳理出三類典型問題,提出一些簡單易行的心理治療和危機干預方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新生期平穩度過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1.1情況描述。剛踏入職業院校大門的新生不可避免會暴露出形形色色的心理困擾問題,我們習慣上稱之為新生心理失衡期。其中成因主要兩方面,首先,來源于學生親身所感知到的校園生活與心中構想的心理落差過大;其次是學生對全新的地域環境、外在氛圍、人際關系、教學模式產生強烈不適應。新生都是走向獨立的初體驗,與其以前在家庭和學校中作為“佼嬌者”的感覺迥然不同,如果自身應對能力過差,心理負擔自然加重,容易引發輕微心理障礙。
1.2分析。輕度適應障礙問題是正常人群都會存在的困惑,諸如學習生活壓力,環境因素的影響,升學擇業的焦慮等,均屬于正常心理狀態。此類心理障礙都是正常心理活動中暫時性的局部異常狀態,也不會存在病理性變化。大一新生的壓力中通常含有對所選專業的失望、對所處環境的反感、對應試的焦慮等,導致個體的思維陷入沖突與痛苦的糾結中,加之生活能力差、課業負擔又重、學習方法不當、精神緊張等因素混雜其中,于是背負所謂“重壓”。而這種“重壓”所引發心理失調一般具有的偶發性、暫時性特點,常與所處的情境相聯,離開此情此景,學生的心理活動很快修復如初。但如果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下,容易可能導致障礙加深。
1.3對策。1.3.1指導學生學會管理時間,提高做事效率,規范作息,平和心態。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飲食很有效果,會讓一天張弛有度,節奏有序,思緒穩定。1.3.2鼓勵學生遇到困惑多與人聯絡,分享感受,將負面情緒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出來,溝通和傾訴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不容小覷。1.3.3要引導學生適當降低期望標準,對自己學習生涯規劃作出合理的定位,避免過高評估自己,避免產生太強挫敗感、失落感等負面心理因素。出現問題及時進行自我調適,遏制因情緒惡化而走上極端的情況發生。心理疏導與調適中應注重構建學生各種事物的成熟認知,這才更利于自我心態的調整,從而實現自我的超越。1.3.4強化學生養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佩德羅·克魯波特金在《互助論》中證明: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種群才能生存,對人類而言,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這就是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之一。1.3.5激勵學生在困境中不可放棄對他人的關心。即使面臨苦難你依然可能成為一個助人者,愛人者人恒愛之,隨時找到幫助他人的辦法,使自身獲得成就感。1.3.6告訴學生適度的哭、喊也是一種發泄療法。哭原本就是緩解緊張、消除煩惱的自然反應。美國心理專家威費雷研究中發現,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在不干擾他人的前提下,通過急促、強烈、拋棄束縛的大聲喊叫,將內心積郁宣泄殆盡,方法簡單卻行之有效。
2主動避免“網癮”發生
2.1情況描述。職業院校的學生隨著競爭意識的增強和生存環境的變換,更容易癡迷虛擬世界。常用虛擬中的競爭、交際獲得滿足感,直至取代真實生活的感受,這便間接造成他們對網絡、手機的依賴感異常加劇,直至陷入“網癮”。伴隨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職業院校線上授課方式逐漸增多,他們堂而皇之地把每天所有時間泡在網上,沉迷而自我封閉。
2.2分析。其實“網癮”這一現象于當今而言非常的普遍,課業負擔相對高中時期沒有那么重了。走進職業院校大門后,總感覺自己得到了解放,于是瘋狂享受放松,感受所謂“青春無悔”。特別是一些意志力弱的學生開始選擇了網游來打發時間,結果由于長久的沉迷而無法自拔,傷害著身心,荒廢著學業。
2.3對策。職業院校學生群體對于事物有了相對全面的認知,也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我判斷力,根據這一特點,如下分享六種擺脫網癮的對策和心理技巧。2.3.1感恩療法。經常告誡應珍惜得來不易的學子身份,珍惜在校生活,學會感恩父母對自己的生活供給。2.3.2轉移療法。沉迷網癮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始于太過無聊與孤單,那就學會給自我安排一些任務,每天整理房間、嘗試寫作、練書法、聽音樂、勤閱讀,和同學一起聊天,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和社團活動,這樣自然會淡化網游的沖動。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才能真正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多彩。2.3.3運動療法。在工作生活中,不難發現網癮學生,幾乎都是不喜歡運動的,往往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神情姿態常常無精打采。倡導同學們為了將來更好的報效祖國,回報家庭和社會,珍重自己的身體。課余時間要在運動場上、健身房中,而不是蝸居于斗室,沉浸于虛幻。2.3.4交友療法。虛擬世界的背后還是現實的生活,網癮人群是沒有朋友的人群,注定寂寞空虛;求學時期應多交益友,和天南海北的同學一起成長,在現實中開心地學習與生活,才能疏解壓力,丟棄郁悶。2.3.5工作療法。找份兼職幫父母減輕點生活壓力,讓自己更多接觸一下社會,走向成熟必須歷經身心之苦,不妨讓自己忙碌起來,讓每一天過得充實。2.3.6戀愛療法。愛的力量能化解很多困難,假如你開始談戀愛了,為愛承擔起責任,彼此勉勉,努力學習,會更利于自身的改變。
3積極面對擇業就業壓力
3.1情況描述。面對“國際形勢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期”,全國乃至全球普通高校、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和預畢業生均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職校畢業生的部分人群也自然存在煩躁、焦慮、無助、遷怒等負面情緒。
3.2分析。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激增,畢業生焦慮的壓力源是無法消除的,接納比抱怨更能讓你心情平靜,更有利于清晰頭腦。適度的壓力可以激活神經元內在的修復和恢復機制,這還會讓我們人類擁有出色的適應和成長能力。比如:運動壓力,它往往可預知、可控制。我們可以主動選擇,隨時在學習生活中投入鍛煉,達到激活神經元過度補償,從而強健了軀體。而過度的壓力會造成免疫系統紊亂,會損傷大腦、損害皮膚,帶來疾病的困擾。嚴重時會加劇認知偏差、情緒失調、軀體疾病以及無效的行為。但相同“壓力事件”發生,對不同個體造成的壓力程度卻迥然不同。每位畢業生的抗壓能力存在不同,要想提高自身抗壓值,除了過往經驗以及歷練,就是謀求怎樣將壓力轉化為積極動力的方法了。這其中最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壓技巧。
3.3對策。3.3.1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新形勢下,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指導學生樹立以知行合一為取向的人生觀,應放棄長久以來固有的所謂“職業終身制”意識,讓他們樂于走向工廠田間、西部邊陲、鄉村社區,真正樹立起普通勞動者觀念;還要擁有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意識,打破一步到位和從一而終的陳舊思想;融入“學習型社會”中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注重發揮專業所長,加強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避免一味強調專業技能完全對口,這將使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更多機會。3.3.2完成自我意識的重塑職業院校學生處于走向成熟的進程中,正在設定更加切合實際的人生理想與追求。因此,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階段性轉變,從而實現自我意識的完美重塑,指導他們在畢業前順利完成“理想化自我”與“現實中自我”的有機結合。這其重點在于調整認知偏差,逐步完成自我意識的重塑。心理學領域內的理性情緒療法流派將信念區分為合理和不合理,前者激發自助性的積極行為,而后者則會引起自我挫折的行為。不合理信念主要涵蓋三種: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就職業院校學生而言,在求職過程中面對迷惘,需要學會辨識不合理信念,然后將其調整為合理的信念,從而將壓力轉化為推動力。3.3.3學會逆境中求發展要輔導學生理清是非,排解無謂的煩惱。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合理把握和控制一些可以改變的事物,才能從容地面對壓力。比如:提高自己勤奮程度、擁有紓解不良情緒的良方、美化生活環境來愉悅心情等自我的因素,借以把個體調整到最好狀態來迎接挑戰。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升知識素養、技術技能水平的同時,更要幫助學生在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訓中主動塑造人格,學會自省,這樣會有助于合理感悟現狀。當在面對困境之時,便能找到更多的處理辦法,而不是身陷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教會學生對己對人,要包容一些瑕疵,既不過度追求完美,又不隨遇而安。總之,心靈強大才是一個具有自我力量的人。
4結語
新時代新發展,職教人都朝著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努力邁進,全力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心理教育工作者要落實“三全育人”之要求,積極為職校學生群體提供應對策略和情感支持,提高其認知能力和學習生活質量,以降低應激失調發生率,從而維護校園乃至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作者:馮宇星 單位: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