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葉圣陶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初中學生由小學步入中學后,學科大幅增加,內容也在不斷不斷拓寬,知識也逐步深化,數學學科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單一發展到多元,都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如何合理的利用策略使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學思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隨著數學學科難度的增加,用填鴨式”,“注入式”的傳授方法去灌輸知識已經無法適應課堂教學。用這些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態。初中數學教師要真正做到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學生“會學”,教師必須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下足功夫,要教會學生會預習,會上課,會溫習,會總結,會反思。
1.課前要預習。
指導學生學會提前預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學會預習功課之后,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就會有針對性有重點性,聽課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預習時應該把握兩點:一是根據課堂的內容把這節課要上的所有內容先熟讀一下,反復閱讀,掌握大意;二是給學生設計提綱,學生根據提綱劃分重難點并做好記錄,在課堂上針對問題一一解決。
2.把握黃金課堂時間。
指導學生學會聽課,把握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環節。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多觀察多聽多討論多練習多思考。比如一道應用題里面往往隱藏著很多隱蔽條件,不是一眼就能直觀看出來。需要教室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耐心推敲才能揭示。
3.學會溫故知新。
溫習功課是學習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是簡單地重復所學過的知識,而是要把新舊知識進行縱向串連,橫向聯想,通過練習,鞏固知識。
4.學會復結。
復結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它是一種思維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學生學完每節、每章以后,要啟發學生學會按因果,逆轉等關系進行縱向串連,把知識點連結起來,變成線,形成知識鏈。再橫向聯系,把各章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綜合歸納,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使之成為知識系統。最后再對節、章、單元、學期進行總結。經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逐步形成思維的秩序性與層次性,將學過的知識不斷升華,螺旋式向上發展。
5.學會學思結合。
反思對提高學習效果非常有價值,在反思中進一步研究問題是怎樣引導出來的?解題思路是怎樣展開的?有無其它解題方法等通過反思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這樣可以加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目的性與完整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給予學生充分探索的空間,促進自主能力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積極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為中學生的獨立意識加強了,在各方面他們都要求大人們多留給一些自由空間,不想大人們時時刻刻管住自己。因此,教師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上也應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比如開展“讀一讀”、“比一比”、“試一試”、“連一連”、“畫一畫”、“做一做”、“量一量”、“折一折”……從不同角度多提幾個為什么?誰還有不同意見?誰還補充?還可以怎樣做等等。這樣才使學生的創新素質得以培養和發展。例如,在教學“探索菱形的性質”時,我不是一手包辦,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簡單的“告訴”,而是讓學生利用手中自制的菱形模型獨立思考,同座交流,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出菱形所具有的性質,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能夠用簡練和完整的語言概括出菱形的幾條性質,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新課學習的環節中,讓每一位同學能動口,動腦地參與學習、討論、總結性質的全過程,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自主能力也相繼得到了發展。自主能力的提高也充分反映出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所以,寬松的學習環境更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教師應在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上大下工夫,在心理上與學生拉近距離,不能嚴守“師道尊嚴”的陳舊觀念,用寬容大度之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千萬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正面的肯定,讓他們認識自我、重拾信心。擺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成為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平臺;讓課堂形式多元化,老師要學會在不同的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示范者、評論者、欣賞者、顧問、嚴師和益友。教師與學生距離縮小,課堂氛圍和諧友愛,學生接受教室傳授的知識也會容易很多,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效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積極配合。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師必須時刻把握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策略的多樣化,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潘春艷 單位:重慶市豐都縣平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