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文學教學問題和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英語文學在近幾年的學生學習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多,教學現狀紛繁復雜、參差不齊,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感受著不同的英語文學知識,教學方法不同,學生的吸收能力也會不同,當前的英語文學教學現狀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一)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有待深化
在當今的英語文學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只重視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也花費大量時間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技能進行訓練,導致學生對于英語文學作品了解較少,出現了重視技能而忽略人文的現象。其次,由于上課時間有限,課程的內容眾多,所以導致教師無法全面講授系統的文學知識,只能對考點內容進行講解,而對于作家作品則會一帶而過,因此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英語作品所要表達的真實內涵及實質意義。
(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待增加
就目前而言,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的文化積累有限,英語文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依舊采用“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形式過于單一、乏味。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導因素,對英語文學中的每位作家講解都是包括主要作品、寫作特點、生平、影響,同時利用了過多的時間對文學的篇章進行分析和講授,學生只是一味的記筆記,沒有產生對作品的欣賞和思考,與教師之間互動較少。學生理解的只是通過死記硬背才能順利通過考試,完成自認為的學習目的,并沒有對英語文學產生發自內心的興趣和關注,并沒有達到英語文學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只有改變這一陳舊的教學體系,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才能夠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愛上英語文學,從而達到真正學習英語文學的內在目的。
(三)師生合作問題
在目前的英語文學課堂上,教師占據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成為主導部分,他們主要以口頭形式向學生講述文學作品,學生完全處于聽和記的狀態,師生之間互動頻率少,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獨立思考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程度,沒有達到學習英語文學的教學目的。師生之間的互動減少,使得學生對英語文學的學習興趣也在不斷下降,所以師生之間能否有效的進行合作、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四)考核問題
英語文學學習的考核形式通常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通過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查學生對一學期所學的文學知識及相關概念性的東西,在題型方面主要以填空題、選擇題、作家作品題、問答題和概念題,以此來作為學生的功課成績。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考核方法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十分必要,但同樣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通過死記硬背,雖然對英語文學作品不是十分理解,但依舊能夠拿到高分,因此,閉卷考核制度無法真實反映出學生對英語文學的鑒賞和審美能力,這一考核問題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及時的解決。
二、英語文學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
面對英語文學在教學中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及時的解決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解決傳統的教學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真正的喜歡英語文學,同時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份欣慰的收獲。
(一)深化教師及學生對教學目的的認識
英語文學的教學目的并不是單純的讓學生通過考試,而是讓學生在整個文學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對英語國家文學的興趣和愛好,把學習發展成為一種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上課并不是滿堂灌的形式,而是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通過一系列的趣味課程設置來吸引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同時,學生也應該認識到,學習英語文學并不是簡單的應付考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已成為全球的通用語言,了解英語文學成為一種必然,為以后走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學生一定要從根本的學習愛好出發來學習英語文學及其相關內容。
(二)加強師生間合作交流
在英語文學的學習課堂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說,學生聽、記”的課程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參與到文學作品的討論中來。在課程安排上,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搜集與下次課有關的文學作品的相關內容,如寫作的背景、作者的遭遇、人物背后的寓意等,讓學生在課上進行自我發言闡述。同時,學生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對作品中某一片段進行表演,既生動有趣又充分體驗了作品中人物的真實感受。同時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更好的感受作品,提高學生的整體參與能力。
(三)調整考核的模式
針對于英語文學的成績考核,教師可以把考核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試卷考試成績兩個部分,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是非書面化的,如學生的課上發言次數、文學展示表演、平時作業上交情況等相關部分,具體形式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參與到平時的課堂中來,積極思考問題,從而提高文學學習水平及各項綜合技能,有利于學生全面的素質發展。
三、結論
英語文學在教學課程體系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它不僅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賞析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思維上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在解決問題上的發散性思維,并積累了學生的語言素材、寫作手法,為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提供有效地知識基礎和實踐積累,從而更好的去學習英語。
作者:朱孟青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