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會計核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2012年,財政部分別頒布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舊的會計制度相比,新制度創新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以及無形資產攤銷的部分,尤其是固定資產折舊的方面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計提折舊,通常年限平均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這一方法下,引入了財務會計中的“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等科目,為固定資產的后續會計核算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以前一直沒有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新會計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也沒有詳細的實例說明,給財務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概述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概述
在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之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采用不計提折舊和攤銷的核算方法,這樣不利于固定資產的后續管理,無法及時地掌握資產的耗損情況。在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以后,能夠充分地反映資產的消耗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合理的估計,相對可靠的反映每個會計期間固定資產的價值。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的時候所用的年限平均法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種,分別為個別折舊、分類折舊以及綜合折舊。這一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通常個別折舊是指對單一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類資產的價值較高,并且可以單獨進行計量,易于折舊的計算。分類折舊是把物理特性相似并且使用年限相近的固定資產合并為一類,在總的價值基礎之上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樣可以方便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減少工作量。對于綜合折舊,則是把物理特性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資產的使用年限一致的資產進行合并來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樣也是為了簡化工作量。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結合固定資產的特征、價值、使用年限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最佳的折舊方式。通常對于單價高、使用年限長的固定資產,資產的折舊需要單獨地進行計量,對于家具、機械設備、裝具等固定資產,通常可以采用分類計提折舊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工作量,方便財務人員進行折舊的計算。對于計算機設備等固定資產,可以采用綜合計提折舊的方式,由于這類設備更新的時間快,通常折舊的年限在5年左右,以年限平均來計算,年折舊率為20%。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成本化與費用化的區分
根據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情況不同,可以分為費用化支出和資本化支出,費用化的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中,如辦公樓的日常維護,每年支出的金額較少,直接計入當期的管理費用中,在年底沖減收入。而資本化的支出而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增加固定資產的價值。通常這類的支出金額較大,如設備中重要的部件更換,更換以后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這樣的支出屬于資本化的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中,在以后的期間逐漸計提折舊。
1、資本化的后續支出的核算。
固定資產在后續的支出中,符合資本化的支出,需要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對于被替換的部分,將累計折舊、減值準備等轉銷。在固定資產資本化的期間,把原來的固定資產轉入在建工程,當資產后續化支出完成,并且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的狀態以后,再轉入固定資產。按照重新確定的固定資產原價、折舊年限、預計凈值等進行折舊的計提。因此,在固定資產后續資本化支出中,“在建工程”是其主要的核算科目。判斷是否為資本化的支出,主要的依據是資本化的支出后,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增加固定資產的價值。通常這類的支出金額較大,并且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間發生的次數很少。如單位中的大型設備,一些重要的部件更換,更換以后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這樣的支出屬于資本化的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中,在以后的期間逐漸計提折舊。具體的判斷標準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的特點、支出的金額等進行,并沒有單一的標準。
2、費用化的后續支出的核算。
對于不符合資本化的后續支出,通常進行費用化核算,把當期發生的費用化支出計入當期損益中,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對于費用化的支出,其主要的目的是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讓固定資產保持較好的功能。尤其是大型的機器設備,為了維持其正常的運行,每年的維護費用是不可避免的,這些費用的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維修費用,在會計制度變化前后有明顯的區別。在準則修訂之前,固定資產的費用后支出借記“事業支出”等,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而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修訂之后,費用化的支持,借記“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貸方的科目沒有發生變化。
三、新的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核算的建議
(一)做好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管理
對于新的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新的準則要求,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后續的支出進行管理,尤其是支出的分類,支出金額的計量方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以前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需要重視這方面的會計處理。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金額、時間、對象等進行明確的記錄,防止會計處理不當的情況發生。此外,單位的領導對于這方面的工作也要給予一定的重視,使單位的固定資產會計核算能夠快速地調整過來,適應新準則的要求。針對固定資產后續的資本化支出與費用化支出,單位需要明確其劃分的標準,由于不同類型的單位其資本化與費用化支出的界定有明顯的差異,單位需要根據自身資產的特點,確定后續支出劃分為資本化的標準。通常確定支出資本化的金額以后,剩余的部分自然就劃分到費用化的支出中。因此,明確劃分的標準是行政事業單位做好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管理的要點之一。
(二)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進行定期的復核
對于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除了做好相關的工作外,還需要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復核,對于需要定期進行維修的固定資產,如果沒有發生較大的一次性支出,應當進行費用化。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與企業由明顯的區別,不以盈利為目的,資金的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在對固定資產后續的支出中,費用化的支出確認與計量方面有時候會因人為的疏忽而出現差錯,把本應該計入特定資產的后續費用后支出計入其他的科目中。因此,對于單位的固定資產后續的支持要定期的進行復核,避免出現計量不準確、科目劃分錯誤等錯誤的發生。此外,個別的單位可能會出現虛報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問題,通過多開發票等方式,增加當期固定資產費用化的金額,占用國家的財務,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因此,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的票據、憑證等進行必要的檢查符合,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對于固定資產在預定使用年限之前報廢處理的,要進行檢查,對于其處置進行監督,避免資產的流失。尤其是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要進行監督管理。
(三)加大對財務人員培訓的投入,提高財務人員的素養
在新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以后,各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及時的進行調整,但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對新的會計準則不熟悉,相關的會計處理仍然按照原有的制度進行。或者對新的準則掌握得不到位,對于固定資產的后續費用化支出與資本化支出不清楚,后續支出科目劃分錯誤。尤其是有固定資產發生部件更換的時候,需要把被替換的部件中已經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的予以轉銷。如果不熟悉相關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處理,容易出現不轉銷直接增加固定資產價值的錯誤。這對于后續的固定資產折舊與攤銷等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養,把工作中容易出現差錯的地方進行重點的講解,通過講座、定期的培訓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做好相關的財務工作,尤其是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工作,避免出現前述的錯誤。具體的培訓方式可以為專家講座與高校合作等方式的結合,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進行講解,指出其他容易出現差錯或者難以界定的部分,為實際的工作提供指導。此外,由于一些財務人員對于新準則不了解,需要組織人員在進行定期的培訓,系統的學習相關財務知識,提高財務人員的素養。
四、結束語
新會計制度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較多,由于篇幅的限制,筆者重點闡述了固定資產在新的制度下,后續的支出會計處理。對于費用化和資本化的支出是固定資產后續會計核算的重點,影響到固定資產的其他會計處理,如果后續支出出現差錯,將影響到其他折舊、資產減值準備等科目的核算。最后,筆者針對現有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以期為實際的工作提供幫助。
作者:李萍 單位:沈陽市蘇家屯區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