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和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我國建筑工程建設也不斷進步。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建筑設計,轉而開始追求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想設計出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工程,就必須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充分發揚創新精神,推陳出新。本文主要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和當前建筑設計行業發展的現狀,探尋出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傳承和發展的可行措施,對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建筑設計良性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建筑設計;傳承與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許多西方文化所無法比擬的歷史沉淀。比如我國的長城、故宮、圓明園以及蘇州園林等傳統建筑享譽中外,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前往參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我國建筑工程建設不斷進步。設計人員開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設計,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提高。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建筑設計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和現代化文明的影響,建筑工程設計缺少新意,樣式千篇一律,很少能有建筑工程體現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建筑人員必須改變觀念,積極傳承并發揚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去,豐富建筑樣式,傳遞中華文明。
1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之間相輔相成,互相影響。長久以來,我國的建筑設計都習慣遵循“坐北朝南”的原則,這一原則是由古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形成的,經過千年傳承到現在,逐步演變成中國傳統社會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引眾人稱贊的會館,就是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設計,吸取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將縹緲的意識形態通過建筑設計的形式表現給世人。
2當前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現狀
了解并分析我國目前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現狀,能為建筑設計的創新與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雖然我國建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廣,但在具體的表現中仍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制約了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
2.1環境協調性差
建筑設計應當是一個整體,所以建筑的環境協調性必須得到重視。為了美化城市,體現現代化的進步,有時會聘請國外優秀建筑師來為城市設計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工程。比如位于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就是由著名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整個設計呈蛋形,外觀獨特,非常搶眼,令人贊不絕口。但北京是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重要都市,尤其是現在,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建筑設計體現著整個國家的風采。國外著名設計師,雖然技術高超,經驗豐富,但卻很難理解透徹中國傳統文化。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十分亮眼,但其地理位置特殊,毗鄰天安門廣場,臨近故宮,現代化的設計與周圍的傳統建筑格格不入,極為不協調。這也是目前建筑設計常犯的通病,只注重個體建筑的獨特,而忽略了整體環境的協調性。
2.2重形式,輕內涵
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有不少設計人員和建筑業主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不清,過于重視建筑工程的形式,而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中蘊藏的豐富內涵。近年來,有不少城市開始大力興建“仿古商業街”,這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但有些城市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太過注重形式和商業價值,導致仿古設計只繼承了形式,而缺少深刻的文化內涵。
2.3缺乏創新意識
我國現代化發展迅速,城市不斷擴建,需求的建筑工程和設計人員數量越來越大,設計雷同的城市建筑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建筑,受技術條件限制主要采用木材而建。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木制結構不如鋼筋水泥砌成的樓房穩固,木制閣樓已然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加上西方文化和新技術的涌入,城市里逐漸高樓大廈林立,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性得不到體現,建筑設計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另外,我國建筑設計人才相對比較稀缺。因此,很多設計單位在招募設計人員時,不得不適當下降用人標準,以滿足市場需求。用人標準的下降,導致設計人員的素質也隨之降低。這些能力不強,職業素質不高的設計人員在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往往會因忙碌而缺少思考。有的設計人員直接照搬他人的設計,而有些愿意傳承傳統文化的人,雖用了心,但能力不夠,時間不足,做出的設計強差人意,影響了城市的建筑工程設計的整體質量。
2.4商業化嚴重
雖然每個城市都在為保護傳統建筑,傳承中華文化做著最大的努力,但目前建筑設計行業商業化現象嚴重。有些設計單位為了競爭,拼命興建高樓大廈,壓縮設計速度,提高建造速度。導致城市里的高樓大廈,雖然商業價值高,但缺乏文化內涵。
3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傳承、發展的建議
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當前我國建筑設計存在環境協調性差、重形式輕內涵、缺乏創新意識、商業化現象嚴重的問題,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流于形式化。針對這些現象,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傳承與發展時,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3.1重視傳承與發展
繼承傳統文化時,傳承與發展應該并重,不能擇一而行,盲目發展。傳承時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剔除傳統文化中封建、迂腐的不良文化,不能照盤全收。設計人員要多看多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筑,研究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建筑特點,特別是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同時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傳統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保護好文物古跡,傳承中華文明。傳統文化的發展一定要結合時代背景,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做出的建筑設計真正的兼具了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才能更好地融入都市之中,增強環境協調性,被社會所接受。
3.2加強創新意識
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不只是形式上的傳承,最重要的是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內涵。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不能生搬硬套建筑形式,必須要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加強創新意識,用現代化的技術詮釋傳統理念。因此,院校應該利用好實踐課程,多鼓勵學生創新,開闊學生的思路,嚴格教學管理,培育出高素質,高能力的設計人才。設計單位在招聘設計人員時,一定要嚴格遵循用人標準,開展定期培訓工作,組織設計人員參觀優秀的建筑設計,拓寬視野,提升專業能力。此外,設計單位應該充分重視起設計內涵,不能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了文化內涵。
3.3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建筑系統管理制度,加強領導人員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用標準化的管理督促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用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來突出地域文化,注重實效,杜絕表面工作。
4總結
隨著西方技術與文明的涌入,我國建筑工程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我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越來越不明顯。因此,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做出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設計,是設計人員的首要任務。針對目前建筑設計環境協調性差、重形式輕內涵、缺乏創新意識、商業化現象嚴重的問題,必須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要注重發展;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設計人員創新意識;加強傳統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繼承和發揚我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用充滿中國特色的建筑設計,展現出偉大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賀煒.淺談中國古塔建筑文化特點及其在當今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與市場,2014(04):33-34.
[2]吳承陽.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低碳世界,2016(07):154-155.
作者:黎志平 單位:上海開藝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