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精神,明確要求高職教育應該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堅持產教融合發展,同時強調要加強德育工作。也就是說,高職教育應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深入推進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手腦并用、知行統一,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思政課教學作為高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理應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精神的重任。現代社會普遍認同的崗位核心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除專業崗位能力外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所需要的基本崗位能力,主要包括:溝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和創新技能等。民辦高職學生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將有利于其畢業后在工作競爭激烈、崗位流動頻繁的就業形勢下順利就業、擇業或創業,并提升獲取可持續性職業發展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因此崗位核心能力的提升也成為民辦高職學生良好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內容。但是,當前基于民辦高職學生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并不容樂觀,不僅是民辦高職學生的特殊性使然,同時也是思政課教學未能突出該能力培養目標的結果。一方面,大多數民辦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學習主動性明顯不強,純粹掌握職業技能的片面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學在民辦高職學校存在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特別是教學內容與高職學校“促進就業”的導向相脫節,缺乏培養學生崗位核心能力的教學理念。針對基于民辦高職學生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思政課教學困境,思政教師如何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成為當前迫在眉睫的教學改革內容。
1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
一直以來,民辦高職院校由于其生源、財政補貼和辦學體制的特點,在學生就業工作上都呈現著與公辦院校截然不同的情況。目前,90后民辦高職學生普遍生活無憂,個性張揚,不能吃苦耐勞,存在過于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為了在思政教學中“看到叢林中的那棵樹”,也就是尊重并支持學生的個體發展和長遠發展,應該把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過程,以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辨證法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線,以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歷史觀、政治觀和法制觀教育為中心,充分開發課堂互動、小組活動等教學形式的強大功能,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溝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和創新技能等。
2優化教學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根基
民辦高職學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生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需求,把教材豐富的理論內容化繁為簡,融情入理,密切聯系實際,突出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同時,通過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思政類課程的實踐性,為學生提供鍛煉平臺,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競爭力,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1)溝通技能的培養。
在崗位核心能力中,溝通技能顯得尤為基礎和重要,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知識,85%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學生都普遍知曉,人脈在職場中的重要性,但甚少有學生會在學生階段對此進行積累。大多數學生在大學階段,都不善言辭,不懂得人際交往,溝通技巧嚴重缺乏。思政課所宣揚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人生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誠信、友善、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等內容,無一不是提升溝通技能的重要法寶。相關調查顯示,在大學階段形成的持久友誼往往構成畢業后良好人際關系的必要內容,也更有可能為個人職業發展助力。
(2)團隊合作的技能的培養。
一個人處于社會之中,不僅需要良好的溝通技能,而且需要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優良品質的人才足以博得他人或者團隊的認可,不管是身居領導要職還是普通崗位,任何團隊都需要這樣的人才。思政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技能,可以利用小組模式,利用選題讓學生自由分組,通過團隊協作完成課堂演講展示,選題可以覆蓋時事熱點或基于教材的內容。通過思政課教學,可以讓民辦高職學生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摒棄不良的觀念,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邁出提升團隊合作技能堅實的第一步,同時也為未來的順利就業和創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3)問題解決技能的培養。
問題解決技能是指能夠準確地把握事物發生問題的關鍵,利用有效資源,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方案,并付諸實施,進行調整和改進,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能。不以具體專業為局限的可以遷移的問題基本解決技能的培養,也為民辦高職思政教學指明了重要的方向。思政教學可以著力于把理論密切聯系各種實際問題,包括國家的、城市的、學校的和社會的、群體的、個人的等實際問題。有意識地消除學生面對問題時害怕失敗、害怕不理解的恐懼感,鼓勵和引導學生以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辨證法為方法論指導,在合乎道德和法律要求的范圍內,勇于尋根究底,利用發散性思維,大膽地假設、分析、嘗試、調整,為解決問題提供最佳方案。例如,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好學生課堂上的手機管理問題?以學生的視角來解決手機控的問題,更有利于實現自我監督、自我驗證調整的效果。
(4)創新技能的培養。
創新技能是指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技能,它是崗位核心能力中最難立竿見影的一種技能,因為它需要具備創新的理念、態度、方向和方法等,時刻保持蓄勢待發的姿態,最終實現厚積薄發的成功境界。思政課的教學,可以為學生的創新提供正確的道德方向,端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勇敢拼搏、不怕挫折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等必備的技能素質。
3創新教學形式,以崗位為核心,以發展為目標
民辦高職學生的素質特點和職業技能特點,決定了純粹的理論性思政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真正的崗位需求。思政教師敵不過學生手機的魅力,已經成為思政課堂尷尬的一幕。通過創新思政教學形式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以廈門市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親情帳、兩地書、話人生”的感恩系列活動已經有六年的歷史,在此活動進行期間,學校領導、管理學生的部門、思政老師和輔導員齊心協力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感謝父母之恩,感謝師恩等;思政教研室所在的教育學院舉行“經典禮儀伴我行”系列活動,教師先行,以身作則,繼而推廣至全院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踐行國學禮儀。這兩個活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學生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溝通和團隊合作技能顯著提升。民辦高職學校每年都會為學生安排實訓周或者實習月,思政課老師可以參與學生的專業實訓和實習指導,特別從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進行引導和糾偏,適時指導學生已經出現的人際溝通問題、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同時舉行各類專業課程創新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升民辦高職學生的崗位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充分挖掘思政課小組活動的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功能,在課程設計中融入相關典型事例導向,結合時事熱點。例如“摔倒老人扶不扶?”的小組討論活動,校外參觀廈門集美“陳嘉庚紀念館”和大嶝島“戰地觀光園”愛國教育實踐活動,以“社會公德”為主題的宿舍自拍微電影活動等,這些這小組活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不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重要性,在達到有效溝通的同時互幫互助,促成良好合作,培養創新技能,最終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4改革考核方式,以專業為依托,以素質為重點
為了提升基于民辦高職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的思政課教學效果,改革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鑒于民辦高職學校的特點,除了傳統的考勤情況、平時表現和期末考試要納入總評成績外,可以加入針對崗位核心能力考核的項目內容,例如“親情帳、兩地書、話人生”的感恩比賽征文、小品節目和宿舍微電影作品等作為實踐成績,再如模擬本專業的崗位核心能力表現的情景劇表演等,讓學生提前學以致用,對未雨綢繆的體驗更加深刻。綜上所述,民辦高職教育已經占據高職教育的半壁江山,通過思政課教學提升民辦高職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政教師作為思政課的主導者,更應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具備崗位核心能力的民辦高職畢業生人才。
參考文獻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2014.
[2]林金輝.大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和教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
[3]杜玉波.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15.5.
[4](澳)邁克爾•普洛瑟.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7.
作者:曾雪鳳 單位: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