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談模具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改革教學過程
在設計電器接線盒的注射成形模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接線盒的結構分析、塑件材料性能分析、工藝分析、工藝方案的制訂等,確定模具的型芯件和型腔結構及抽芯機構,進而確定接線盒成形模的總體結構,教師根據認知規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學習情景,帶領學生做一遍,使學生了解模具的整個設計過程和方法,然后教師拿出與電器接線盒結構形狀相似、工藝流程相似的塑件,讓學生完成該塑件模具的設計工作。這樣實現了教學情景與實際工作情景的對接,從而使學生掌握模具設計的基本方法,逐步獲得模具設計的能力。再安排學生到校中廠或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與設計工作,由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該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使學生的模具設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教學情景對接實際工作情景、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的教學過程改革,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背誦,而是理論與生產實踐的有機結合,將枯燥的文本理論知識還原于產生它的真實情境,使理論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充分激發,教學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二、改革教學手段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在模具設計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電腦學習軟件的可視形式,讓學生了解設計、裝配過程,直觀感知相關設計作品,通過仿真優化設計方案。在制造類課程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仿真軟件,模擬加工過程,優化加工路徑,為真實加工提供保障。在綜合實訓課程中,利用網絡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人機交互的動態操作,讓學生從過程中獲取學習材料,拓寬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三、改革教學組織方式
完善校內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和生產性實訓。校企共同開發實施專業課程,進行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到企業進行認知實習、生產性實習和頂崗實習,將教學管理向企業延伸。安排教師駐廠指導,負責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校外實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習任務。逐步形成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師傅指導相結合,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校外實習管理模式;形成既能滿足多樣性教學組織需求,又能切實保證良好的教學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運行的組織形式。
四、改革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與硬環境,軟環境是指師資力量、學習氛圍、校園文化等,硬環境是指校園基建、教學設施設備等。
1.師資培養
按照教學過程對接企業生產過程、教學標準對接職業標準的要求,技校教師絕大部分應該是“雙師型”的教師,所以技工學校應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把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教師、兼職教師(企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以適應現代技工教育的需要。
2.學習氛圍營造
學習氛圍的營造涉及方方面面,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達到這一目的,對學生的理想教育、責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同時要給學生一定的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筆者學校的做法是實行分級考核,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即:學生從進校開始先進行初級階段的學習,經考核合格后,升入中級階段的學習,中級階段經考核合格后才能升入高級階段的學習;升入高級階段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國家高級工的考試,中級階段的學生只能參加中級工的考試,沒有進入中級階段的學生要延長一年的學習時間,而且只能參加初級工的考試。實行分級考核后,不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出來了,同樣也發揮了教師的積極性,師生互動達到良性循環,學習氛圍得到了明顯改善。校園文化要引入企業文化,實行企業化管理。比如筆者學校的實習工廠就引入了企業的6S管理,學生在校實訓期間可以親身體會到企業的管理過程,這樣畢業后到企業就能馬上適應企業,真正融入企業。據筆者學校的調查反饋,企業對學校學生的反映良好。
3.實訓環境建設
一個風景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校的實訓設施設備的配備,它是學生鍛煉技能,實現實訓場景與工作場景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專業技能與崗位技能對接的有力保障。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應至少擁有一個模具拆裝測繪室、一個CAD/CAM模擬設計室、一個鉗工技能實訓室、一個普通機加工車間、一個數控加車間、一個電加工技能實訓室,最好還擁有一個沖壓生產車間和一個塑料成型加工生產車間。當然就沖壓車間和塑料成型加工車間來說,一般的技工學校達不到這個要求,解決的方法是深化校企合作,將企業車間引入學校,實現校企合作辦學。只有達到這樣的硬件環境,才能將課堂搬入車間,才能實現學習場景與工作場景對接,才能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也只有這樣,學校培養的學生才能符合現代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需求。
作者:肖宏偉單位:湖南省邵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