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教學創新改革方式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思維的有效性
新的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傳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識傳授為核心,忽視探究過程,尊崇權威,迷信書本,往往培養出來的學生定勢思維能力強,創造性思維薄弱,學生被動學習,成為裝知識的容器。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將是時代的要求。
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應更新教育觀念,從新定位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傳統的觀念注重師道尊嚴,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新課程則要求師生是課堂的雙主體、是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由知識的代言人、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習者,由知識的權威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由過去的重“教”變為現在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結果的接受轉化為重知識的探究過程,由重學生的成績的取得轉化為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由重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轉化為重知識的社會性、生活性、實用性。只有確立了這些新的教育觀念,才有可能變過去的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才有可能還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個課堂里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真正的激活,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創新的綠苗。
要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然學科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發展過程,知識的更新、科技的飛快發展都是人類不斷創新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要時刻滲透化學的發展觀、創新觀。如我在講燃燒時,介紹了拉瓦錫敢于向當時的燃素學說挑戰,提出了自己的氧化學說。阿拂伽德羅、道爾頓不迷信五行學說提出了分子—原子論。侯德榜敢于向帝國主義列強挑戰,不斷實驗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打破了帝國主義關于純堿生產技術的壟斷。波義耳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由紫羅蘭遇酸變紅的現像發明了酸堿指示劑。門捷列夫由原子的質子數的變化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還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些重大的發明創造無不凝聚著他們辛勤的汗水,更與他們不迷信權威敢于創新分不開的。
要結合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化學科學的發展史中,實驗一直是探究問題、獲課改取知識與創新的重要手段。傳統的實驗注重于它的驗證功能,過分重視實驗中的技能訓練,學生只能機械地模仿學習。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不重視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能讓學生擺脫“照方抓藥”的實驗模式。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大膽地提出猜測,圍繞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制定實驗步驟,自主操作,觀察思考、分析得出初步的實驗結論,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得出更為準確的實驗結論。實驗過程真正變成了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同時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改進課本上的有關實驗,如P23葉測定空氣里的氧氣含量,此實驗無論如何操作規范,也無法使液體上升到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因為紅磷不可能反應完全,點燃時氣體受熱會逸出,此時可與學生一起探討尋找一種更好的方法,有的學生提出更換一種能完全反應的藥品,有的提出把廣口瓶換成試管便于觀察,有的提出更改點燃方式不讓氣體由于受熱逸出,此時可提醒學生白磷在。400C就能燃燒,這樣一來可把左邊的廣口瓶變成了試管,紅磷變成了白磷,燃燒匙可不要,為了便于觀察可在水中加入幾滴紅墨水,也可將水換成CUSO4溶液更好。又如課本上的制CO2的實驗裝置不能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可讓學生進行改進或重新設計使之能夠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學生經過認真思考,設計了多種裝置,有些學生還動手設計了裝置,用醫療上的點滴管代替導管,用礦泉水瓶代替試管,其中有這樣一套裝置較好,把藥品放于礦泉水瓶中,瓶底打好小眼,用點滴管與橡膠塞連接好塞于瓶口,用玻璃杯裝酸液,反應時將礦泉水瓶壓入酸液中,停止時取出即可。此裝置很有創意,用于實驗室時將瓶子換成試管,管底磨出小眼,玻杯換成燒杯即可。諸如此類的實驗均可讓學生大膽創新,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設計、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的有效性,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只關注解題結果的正誤,很少關注解題過程是否簡練,解題思路是否有創意,這樣一來學生極易形成狹隘的思維方式,不能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考慮問題,無法形成發散式思維,更不能進行創新。如下題判斷下列物質中N%的大小關系:A.N2O5B.NO2C.N2D.NO本題如通過計算很容易得出結論,但此種做法頗為費時,純屬一種機械式做題,無法起到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此題不妨換一角度考慮,從氮氧原子個數關系上分析,其一可把氮原子變成相同個數為A.N2O5B.2NO2C.N2OD.2NO不難看出氧原子個數依次為5,4,1,2,答案顯然出來了。其次也可把氧原子個數變成相同數目,或者從氮氧原子個數比考慮。同時可將其加以引申到這一類型的題目。如:SO3與SO2中氧的質量相等,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為多少?此題由氧的質量相等可知氧原子個數也相等,便成了2SO3與3SO2的質量之比,諸于此類題目均可如此解決。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時時這樣引導,學生的思維將會變得非常活躍,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超級秘書網
要緊扣課本內容設置一些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習題。新課程更加重視知識的社會性、實用性。因此,教學中如何將知識性、社會性、實用性、創造性相融合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如:我在講食品發生緩慢氧化時,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防止食物發生緩慢氧化?如果你是一位食品包裝商,你將采取何種措施來包裝食品?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理解緩慢氧化的本質,并能夠將其遷移運用,才有可能想出一些新穎的包裝方式,如真空包裝、充氣包裝……等等。講到實驗室制CO2的反應原理時,我設置了如下習題:1.如何制作一個無殼蛋?2.如何在大理石上刻字?3.如何清洗裝石灰水的容器?教學中如果我們多設置一些這樣的習題,學生會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當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努力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就有可能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