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增強創新意識
教學不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每一節課怎樣教,教師都要深思熟慮,并且要盡可能地采取生動有趣、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教學中因時制宜地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創新性學習的樂趣。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解放學生的腦,讓他能想”。例如,在講授三角形分類時,我沒有將分類結果告訴學生,讓他們被動地去記憶,而是設置了兩個問題:“三角形按角分,分為哪幾類?按邊分,又分為哪幾類?”學生通過自己探究,除了得出教材中的結論外,還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角出發,產生了“等角三角形”“不等角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新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嘗試到了創新的樂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優化創新的心理環境,培養探索精神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這種潛能在某種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容易被激發出來,而在不良的心理環境中容易受到壓抑。良好的心理環境包括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展示個性。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較多地存在威脅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觀念和言行。如有些教師主觀臆斷,個人說了算;有些教師對愛提問題的學生的冷漠置之,對順從的學生給予表揚與鼓勵;有些教師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開展教學活動,當學生的思路與教師的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拽”回來;還有些教師忽視學生認識活動中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的形成。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潛能的開發,使其創新思維在非適宜的“氣候”與“土壤”中枯萎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發言,勇于探究,使學生消除自卑感,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和成功。例如,我在總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時,讓學生說說共有幾種判定方法,多數學生都是回答課本上的四種方法。這時有名學生說:“我覺得用角角角也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還有位學生說:“用邊邊角也能判定三角形全等。”這些學生的見解雖然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但我沒有簡單地否定他們,而是肯定了他們能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且敢于大膽說出個人認識的做法。學生的這些做法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他們內心真實性想法的自由表達。
三、捕捉創新的最佳時機,鼓勵自主參與
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具有探索精神的新世紀人才,教師應把握激勵創新的最佳時機,要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問題,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要熱情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肯定學生主動追求新知識的做法。例如,在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時,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
①自己寫出已知、求證,并畫圖;
②自己分析如何證兩個角相等,進而轉化歸結到證兩個三角形全等;
③自己添輔助線,作出三角形的中線、高線、頂角的平分線三種。教師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學生自己通過證三角形全等,使問題得以解決。繼而,教師還可以提出“由全等又可以證出什么”的問題。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而得出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線、中線與頂角平分線三線重合的結論。學生在探索中提高了創新能力,最終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如果能捕捉到創新的最佳時機,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那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只有通過自己的理解獲得的知識,學生才能感受到勝利的心理,體會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才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學習。總之,數學創新教育不是另起爐灶的教育,它應該立足于日常教育和教學之中,它需要依靠改革數學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來實現,需要廣大的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懈地努力、探索。
作者:郭立新單位:河北省柏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