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費改革與服務三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鳳臺縣現擁有大、中、小型機電站789座,其中國營電灌站23座,從業人員390人,總裝機容量4.8萬千瓦,有效排澇面積60.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5.6萬畝。取消基本水費后,各機電站仍運轉秩序正常,且連續多年水費征收到位率達到90%以上,每年年均籌資200萬以上對機電站進行續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我縣機電站得以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水費征收到位率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多年來一貫重視外,主要是我們這幾年得出的基本經驗:不能孤立地看待水費征收和就水費談水費,要跳出“怎樣收”的思維,觀大局謀長遠,把水費改革和服務“三農”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建設面向群眾、政策交給群眾、宣傳深入群眾、服務貼近群眾、效益服務群眾。進而營造了四個效應:一是和鄉鎮政府形成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的緊密關系;二是使鄉村干部形成水利出政績、水利促發展的意識;三是使農民有了增收靠水利、致富水當先、用水必繳費的理念;四是保證了灌區健康持續發展,使農民和農村成為水管體制改革的最終受益者。這些都是我們積累的無形資產,是短時間、短期行為所無法達到的。按照政策,根據我縣實際,我們實行的是水旱田分別計收水費的方法,2005年實際到位水費1500多萬元。近年來消費征收工作著力做到“四個到位”:
一、政策到位
領導重視、機制適用是確保水費政策貫徹和運用到位的核心。縣人大、縣政府領導始終把水費征收擺在重要工作日程,午秋兩季都及時召開灌區管理委員會議,全年不少于四次,由分管縣長親自主持動員;人大主要領導定期檢查水費到位情況,對個別欠交、拖交的鄉鎮緊盯不放。在政策指引下,依法核算、政府牽頭、人大監督、部門操作、鄉鎮參與、村級協辦;堅持一階到底、對民公開、手續到戶;事實證明,這樣的機制抓手很實、份量很重,符合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的實際。
二、服務到位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局堅持實施五項為民服務措施,切實為“三農”服務。一是做好水源調度。特別是防汛抗旱排灌服務不計得失,寧愿多開機、多耗電,將群眾損失降到最低。二是大力進行工程配套建設。幾年來共投入約1000萬元重點進行了茨淮新河沿岸和內河流域洼地的老舊泵站的技改、更新和重建。三是為灌區內七礦一廠飛速建設做好服務,從單一的農業收費逐步轉向多渠道創收。四是組建機動排灌服務隊,應對突發性事件。五是組建便民服務機修隊,實施“雙百”工程進行,切實為“三農”服務。成立以副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業務骨干,配備熱線電話和一部專車,深入100個水利設施相對薄弱的行政村,100座電灌站免費提供技術咨詢、小型零部件修配等服務。
三、宣傳到位
多招并舉保證宣傳深入人心。除了大家常見的宣傳手段外,我們還依托“兩隊”擴大宣傳,一是在縣水政監察大隊的組織下成立灌區清障執法隊,增強政策威懾力。二是專門組建了貼近群眾的水利電影放映隊,配備車輛和宣傳員,利用農閑時間到鄉村流動宣傳,免費放映科學養殖、紅色革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四年多了,我們的電影放映隊不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而是經常活躍在農村,仍然受到百姓歡迎,成為政策宣傳的排頭兵。
四、高科技增效應用到位
目前已建成的一個信息化系統:即建成了遠程數字信息化監控系統,實現了灌區管理“四化”:監測自動化、管理系統化、信息數字化、傳輸網絡化。該系統由七部分組成,有自動遙測系統、視頻監視系統、機泵工況監測系統等等。同時使用衛星定位技術,對水、旱田進行丈量。正在建設的兩個系統:即在原有監控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支持決策系統,分析防汛風險,供領導決策;水政水資源配置信息化系統,通過微機網絡監測水文及水土保持等數據,科學制定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