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育人工作長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也越來越完善。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部分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我國思想政治建設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在推進高校資助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加大對思政建設的投入,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實現資助與育人相統一,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等學校;資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一)有利于引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世界中的信息龐雜、真假難辨,大學期間正是高校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穩定的關鍵階段,為了引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高校教師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長效性不僅體現在對貧困學生物質方面的幫助,更體現在對其思想政治的引導作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高育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發揮育人的功效,引導貧困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實現自我成才成長。
(二)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西方多元思想通過網絡等途徑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國部分高校學生深受西方多元思想的荼毒,不利于高校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受到西方不良信息的影響。在高校實行資助育人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認清形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校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過程中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這個過程中需把握貧困學生的特點,將思政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中,真正實現扶貧、扶智與扶志工作的統一。
(三)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通過資助貧困學生的方式傳達育人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導高校學生了解國家的思政方針,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政府出臺相關的規定與政策以推進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實施,高校貧困學生通過申請貧困補助解決學業上的經濟困難,在資助育人工作中高校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貧困學生的照顧與重視,引導高校學生向善向徳,樹立遠大理想,畢業后投身于社會建設,回報黨和國家。根據社會調查顯示,部分貧困學生容易產生拜金主義等不良價值觀,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亂紀的道路,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而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感恩之心,在社會實踐中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培養其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自立自強的精神,畢業后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目前,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幫助很多高校學生解決了因家庭貧困而上學難的問題,為我國培養了很多的人才。從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更需要重視,進行高校資助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貧困問題,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但是,高校資助工作還要求幫助貧困學生樹立信心,培養正確的三觀,成才以后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實現高校學生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從目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狀來看,我國高校中的部分學生沒有感恩意識,認為高校資助貧困學生是理所應當的,絲毫不能體會黨和國家的良苦用心。甚至出現了弄虛作假的現象,為了獲得高校資助育人的教育經費,捏造虛假證明,以謀求資助基金,滿足個人私欲,導致資助名額被浪費,降低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效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佳。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陳舊。隨著我國時代的快速發展,一些貧困學生可能因為不完善的思想而出現各種網絡信貸和網絡犯罪等一系列現象。據統計,網絡犯罪的一大部分學生來自于貧困學生。但是我國高校將非常多的關注力放到對學生物質方面的援助,而忘記了思想方面的資助對貧困學生的重要性,因為忽視思想的重要性而導致我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輔導師資隊伍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更追求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目前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較為單一陳舊,不能滿足當今時代大學生的教育需求。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主要以理論說教的形式進行,缺乏創新性和時代特色。
(三)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健全、不完善。一是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師資配置不到位、不完善。在高校中,貧困學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部分的貧困學生思想畸形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師,除了思想政治課程教師之外,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另一方面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及心理咨詢活動較少,這就導致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和思想難題時不能立即得到解決。長此以往,窮困學生的心理問題便會更加嚴重。二是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政治健康輔導形式單一。現階段,我國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健康輔導只是局限于問卷調查,或者通過培訓思想政治委員教育學生。除此之外,我國高校并沒有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健康輔導教育,而真正的思想調節問題需要長期性、具體性、針對性、系統性的教育體系,我國高校正是缺乏這樣的完善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課程。從而導致高校貧困學生的思想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與疏導,高校通過較簡單的思想政治健康教育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存在的問題的。
三、加強高校資助育人思想教育的建議和策略
(一)完善教育課程系統。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資助的價值與意義。因此,高校需要完善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課程中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許多高校依舊采用原來的思想教育模式,僅依靠思想政治課本講解思想政治內容,缺乏創新意識,無法實現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結合。教師僅依靠思想政治課本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應該與時俱進,采用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完善政治教學和思想教學管理制度和設備系統,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活動,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高效進行。另外,高校教師還要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增加思想教育教師人數,加強制度管理。衡量學校的標準是看學校的師資質量,師資質量與學校學生的學習質量息息相關,高水平的師資質量對學校的影響十分重要,當下許多高校貧困生的思想不是很成熟,但是如果教師可以與其進行及時交流溝通,幫助他減除消極思想,傳播積極思想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一方面講,這也有效地幫助了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政治引領,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師資隊伍需要完善的原因。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學生的整體較為浮躁,教師不再是學生靈魂的引渡者,因此組建完善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輔導師資隊伍可以幫助高校學生與教師進行經常性的互動交流,促進師生之間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國高校可以和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專屬咨詢機構進行合作,邀請專業教師對思想教育教師進行培訓,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師的業務水平,或者以講座的方式讓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講座,以便于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和輔導,而且通過高校貧困生的內心現象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家提供相應的數據,經過專業的設備分析整理后可以幫助高校學生系統地解決學習期間遇到的思想難題,進一步方便了對學生了解的過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及時地幫助學生,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增加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康輔導工作。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專屬系統機制對開展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輔導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貧困生的想法問題因人而異,多種多樣,需要專業的評估和專業的輔導。學校屬于具有較高活力的場所,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校貧困生的教育開展工作,幫助高校貧困生充分意識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以及更好地方便高校貧困生了解相關資助政策,高校應該更多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健康輔導工作,向高校學生傳播資助育人的思想和意義,不僅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資助育人的正確流程,還可以體會到教師工作不易,通過多種方式緩解高校貧困生的不良情緒。此外高校還應該定期邀請思想政治方面的專家進行相關的講座,解答高校貧困生存在的問題,學校也應該同時增設較多的勤工助學相關崗位,幫助高校貧困生通過多方面得到經濟支持,解決高校貧困生面臨的貧困難題,有助于高校貧困生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
四、結語
高校學生的思想以及三觀對其以后的人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高校貧困生,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不應該僅對學生提供物質方面的支持,更應該注重精神層面的支持,高校資助育人的效率決定這個高校貧困生的健康發展,健康的思想可以幫助高校學生解決非常多的問題,所以高校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傳播正確健康的思想,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幫助高校貧困學生在舒適友愛的學校氛圍中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楊迪珂.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長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風,2020,18:243
[2]賈紅霞.高校資助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5:99
[3]劉威,曹亞楠.“微環境”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路徑探析[J].才智,2019,30:79
作者:金慧玲 劉嘉宏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