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科護理學技能考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護理專業學生內科護理學技能考核中,隨機選取128例參與考核的學生并隨機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中男8例,女56例,年齡15~19歲,平均年齡(18.1±1.3)歲;觀察組中男9例,女55例,年齡15~18歲,平均年齡(17.9±1.6)歲;兩組學生年齡、性別組成及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內科護理學技能考核中,對照組學生以常規方法展開考核,觀察組學生以模擬情境小組考核法展開考核:由4~5例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各小組派出1位代表抽取病例簽;小組內展開10min集體討論,組員經協商劃分各自的考核任務,包括問診、臨床護理體驗、護理中問題分析、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等,按照問題順序逐一考核。在考核過程中,由三年級護生扮演患者角色,考核老師以旁觀者身份對考核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如有必要可根據情境進展提問。完成考核后學生展開自評與互評,三年級護生以患者角度給出相應意見和建議,最后由考核教師進行點評并加以總結。
1.3觀察指標
在評價學生考核成績時,觀察組根據任務完成質量、回答問題等情況根據統一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價,對照組仍以試卷答題情況進行評分,兩組總得分均為30分,優:得分為27分及以上;良:得分為24~26分;可:得分為21~23分;差:得分為18~20分;不及格:得分為18分以下。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在完成考核后向兩組學生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考核是否有利于護理評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提高的認可情況,評價結果分為高度認可、認可、不認可3個等級,總認可率=(高度認可+認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對比
兩組考核成績為:對照組優12例,良17例,可24例,差6例,不及格5例,優良率為45.3%;觀察組優17例,良25例,可16例,差4例,不及格2例,優良率為65.6%;觀察組考核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生對考核方式的認可度分析
觀察組學生對考核方式的認可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護理學是有關于疾病認知、預防、治療、護理、康復促進與增進患者健康的學科,和臨床中各科的護理學具有密切關聯。內科護理學是臨床中護理學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接觸最早的專業課,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的掌握直接影響著日后臨床工作的正常開展。護理專業學生對于內科護理學中護理技能的掌握對其臨床實踐能力有直接影響,而護理技能的考核是驗證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培養效果的重要內容。在現代護理理念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健康為中心”背景下,傳統閉卷考核方法已無法真正檢驗學生的護理技能,因此改革內科護理學技能考核方法十分重要。本校在這一工作中,對照組學生仍以常規閉卷考試方式展開考核,而觀察組嘗試以模擬情境小組考核法展開考核。模擬情境小組考核法是將臨床考試方式與合作學習模式予以有機結合,通過對臨床情境進行模擬,抽取出考核要點,而受試者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各成員逐一完成考核要點,而小組共同完成整個考核內容,同時獲取測試成績的方法。這一考核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重視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督促組內成員共同學習,追求自身與小組的考核成績盡可能提高。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考核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對考核方式的總認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模擬情境小組考核法的實施可進一步增強學生彼此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體現出考核對于教學工作的導向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學的技能考核中以模擬情境小組考核法展開考核,可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結合,進一步密切師生關系,對于學生不斷提高臨床綜合能力十分有利,值得推廣。
作者:廉瑩 單位:河南省新鄉衛生學校內科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