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鄉一體化加快規范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全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部署,我區東岸鄉東屯村被列為全市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示范村。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東屯村基本情況
東屯村位于瀏陽河東岸,東起天園假日中心,西抵瀏陽河岸,南臨人民東路,北至遠大路,共有集體土地2160畝。全村現有村民915戶、2715人。村委會下設12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47人。自1992年以來,村集體陸續被征地拆遷850余畝,剩余集體土地1300畝(含兩安用地129畝)。60號令拆遷安置村民614人,103號令待安置村民325人。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一定規模,擁有合作企業1家(瑞祥陶瓷市場)、集體廠房承包租賃企業10家。村域內有長沙市振升鋁材廠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500余戶。
二、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圍繞一個目標:努力將東屯村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發達、居民和諧、環境優美的東屯新城;推進兩個先行: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實現三大突破:村民變居民、資產變資本、村委會變居委會;實施四大工程:盤活集體資產、推進產業發展、完善公共服務、優化生態環境。
(二)目標任務
力爭通過兩至三年的努力,將東屯村建設成為瀏陽河畔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發達、居民和諧、環境優美的東屯新城。
(1)按照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標準及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整體功能。
(2)依法對東屯村集體經濟進行清算評估,積極有效盤活村集體資產。
(3)依法撤銷村委會,按照規劃組建社區居委會。
(4)依據相關政策規定,逐步將東屯村按60號令安置的村民生產和生活用地轉變為國有土地;將60號令安置的村民農業戶口轉變為城市居民戶口,推進勞動力提升和社區建設,按政策逐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
三、主要措施
1、廣泛宣傳發動
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場革命。東屯村城鄉一體化緊緊圍繞建新城目標,按照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要求,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機制,通過宣傳引導、講座、參觀考察、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讓老百姓快速轉變思想觀念,讓村民群眾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深化村域規劃
在現有東岸片區規劃基礎上完善深化村域規劃,按照城市規劃要求,突出產業發展功能,深化城市布局,做好近期建設規劃和生態環境整治規劃,高起點、高水平做好東屯產業和公共服務大樓項目規劃設計,今年底前完成東屯村“五縱二橫一環”城市路網,“一軸兩帶五片區”功能結構的詳細規劃。
“五縱二橫一環”路網結構。五縱即農園路(20米)、桃園路(26米)、雙楊路(36米)、龜山路(26米)、京珠西輔道(20米);二橫即遠大路(60米)、黃元路(36米);一環即濱河路(20米)
“一軸兩帶五片區”功能結構:“一軸”——遠大路綜合發展軸。遠大路是城市主干道,西接中心城區,東連星沙。沿遠大路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打造具有時代特征和領先性的產業發展主軸。“兩帶”——濱河路生態景觀帶和京珠高速生態景觀帶。濱河路生態景觀帶即瀏陽河生態景觀帶,依托瀏陽河生態走廊建設生態休閑觀光、商業零售和居住于一體的濱水城市生態廊道。京珠高速生態景觀帶為生態隔離帶,通過綠化防護和建設隔音設施,屏蔽京珠高速車輛通行所產生的噪聲。
“五片區”——根據不同功能導向,將規劃區分為五個功能片區,包括:北部居住片區、南部居住片區、中部商貿核心發展區、東部商業片區及東部居住片區。
3、完善基礎設施
(1)按照“五縱一橫一環”(五縱即:農園路、桃園路、雙楊路、龜山路、京珠西輔道,一橫即:黃元路,一環即:濱河路)的路網規劃,加快推進區域路網建設,力爭三年內建設好京珠西輔道、農園路、雙楊路、濱河路、黃元路、龜山路等路網干道。
(2)將村域內電力、燃氣、給排水等設施納入市、區、鄉三級市政工程建設計劃,加快實現與城市公共資源的對接共享。
(3)加快60號令最后4棟安置房的建設,完善安置小區警務室、健身場、綠化、亮化、排水等工程,配套完善小區的煤氣管道、水、電、路網建設。完善小區物業管理,成立物業管理公司。
(4)協助加快103號令1號集中高層安置點_芙蓉生態新城項目建設。在遠大路以南打造一個東岸地區高層標志性建筑—芙蓉新天地。
4、促進產業發展
引進社會資本,盤活村集體資產建設東屯綜合產業和公共服務樓項目。對村現有集體資產進行評估核算量化,增加村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積極培育以商貿服務業為龍頭的綜合型產業體系,促進社區有序轉移勞動力。
5、優化生態環境
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創建生態社區。實施道路小區綠化亮化工程,拆除主次干道周邊違章建筑,設置垃圾收集與轉運站、垃圾桶,營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宜居環境。
6、完善公共服務
盡快籌建社區居委會,逐步完成村改居工作。依據相關政策規定逐步將村60號令安置小區的生活安置用地轉變為國有土地,辦理相應的房屋產權。將60號令安置的村民農業戶口轉變為城市居民戶口,并依照相關政策逐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穩妥解決農民轉業轉戶后的社會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