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政領導基礎教育發展黨政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考核檢查組:
2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決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圍繞科教興區、實施“四大跨越”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抓住機遇,協調發展,加快教育改革,加強教育管理,全面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提高我區義務教育水平,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使我區基礎教育扎實、穩步發展。現將我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200*年度基礎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屬市轄區,全區總面積487平方公里,轄8個鎮、1個開發試驗區、7個街道,人口74萬。20*年,市區中小學劃歸市教育局直管后,我區只轄8個鎮和一個開發試驗區的農村中小學,現有中小學187所,學生共99706人(含民辦學校7所,學生2973人)。其中中學20所(普通完中6所,職中1所,初級中學13所),在校高職中學生6787人,初中學生26722人;小學165所(含民辦學校7所),學生66197人;尚有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學生人數已分別列入全區小學、初中學生總數);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區現有中小學教職工4600人。
二、主要工作實績
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工程,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進一步履行基礎教育責任,促進了我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2009年,我區根據上級的要求,正式撤銷鎮教辦,進一步理順了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全區中小學由區教育局統一規劃和管理,面上小學由區教育局委托各鎮中心校管理。全區教職工工資,按照國家和省統一規定的工資項目和標準列入區財政預算,由區財政局通過銀行,按月足額撥入在銀行開設的教職工個人工資帳戶,200*年,我區沒有出現拖欠教師工資現象。教職工社會保障工作得到較好落實。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錄用試教教師、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考核晉升等工作,由區教育、人事等部門統一管理。高級中學和完中校長由區教育局提名、考察,按干部管理權限任用和聘任,其他中小學校長由區教育局選拔任用并歸口管理,我區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得到進一步落實。
——教育收費管理更加規范。我區從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的高度,認真加強中小學收費的管理。區成立了以財政、監察、物價、審計、教育等有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治理中小學亂收費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中小學收費的監督。200*年,我區嚴格執行中、小學收費實行“一費制”的規定,沒有自立收費項目和提高標準,完全按《關于我區中小學收費全面實行“一費制”的通知》(*價[20*]57號)和《關于規范我區中小學“一費制”以外收費的通知》(*價[200*]20號)的項目和標準執行。全區中小學收費實行“五統一”(統一收費項目、標準,統一實行公示制度,統一憑證收費,統一使用財政部門印制的收費專用票據,統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區財政局對教育收費嚴格管理,學雜費上繳財政專戶后,財政局在10個工作日內全部足額返還學校。全區中小學教育收費完全做到專款專用,沒有出現學雜費被截留、克扣、挪用或錯位使用現象。去年,市檢查組到我區檢查中、小學收費情況,對我區教育收費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教育經費達到“三個增長”。200*年,我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財政性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支出均比2009年增加,財政拔款9980.70萬元,比去年增長23.94%,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16.32%。生均教育費用增長率為8%,生均公用經費增長率為2.6%。200*年,財政預算安排學校改危款410萬元。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264萬元中,安排917萬元用于教育,占41%,高于稅費改革前水平。
——“普九”成果繼續鞏固。我區中小學純屬農村中小學,防流控流工作是鞏固“普九”成果的關鍵,我區實行了區、鎮一把手負總責,把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列為考核黨政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建立了依法控綴、助學控綴、管理控綴的“防流控流”制度,實行“防流控流”責任制。200*年,全區小學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1*50人,升入初中就讀1*50人,升學率100%;200*—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初中生在校人數27223人,第二學期26722人,輟學5*人,輟學率1.84%;全區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7.3%;有1573名外來工子女在我區妥善解決入學。“普九”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師資隊伍素質不斷增強。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嚴把教師進入關,加強校長和教師培訓,鼓勵進修和獲取第二學歷。至200*年底止,全區中小學教師4600人,其中小學教師2773人,大專率55.3%;初中教師1441人,本科812人,本科率56.4%;高中教師386人,本科299人,本科率77.5%,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均比過去有較大的提高。
——學校“改危”“改薄”成效顯著。近兩年,我區大力“改危”、“改薄”,成效顯著。200*年,全區共拆除學校d級危房21289平方米,c級危房5398平方米,b級危房9496平方米,a級危房810平方米;全區共投入資金2380多萬元(未含省拔改造老區學校210萬元),新建教學樓21幢33806平方米,學生宿舍樓3幢8650平方米,學生飯堂2個共7500平方米,教師宿舍1幢965平方米;另外,正在建設中的教學樓16幢共23420平方米,學生宿舍2幢共5200平方米,學生飯堂1個共960平方米,教師宿舍390平方米,已規劃建設正在辦理報建、準備動工的教學樓共13幢。學校“改危改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我區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試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立了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一年多來,我區有四個課題獲省、市立項。4次參加茂名市教育局組織的全市中、小學教師新課程改革試驗教學比賽,均獲成績優異。今年參加市美術學科教學大賽榮獲第一名,并將代表市參加今年全省教學大比賽。我區學生參加第五屆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共有38人分別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有2名中學生榮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文明獎。200*年高考成績有歷史性突破,德育工作多項獲市表彰。
——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有進展。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區的薄弱環節。針對2009年我區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信息化建設工作列入各中小學年度實施計劃。多方籌集資金,解決資金困難。一是由區財政拔出25萬元專款,建設區教育信息中心,實現了與茂名教育城域網互聯;二是引導學校按省教育廳創立的“賣方信貸”模式,由區政府與tcl公司簽定合同,學校分期支付資金。200*年,我區新安裝電腦室12間,新裝機709臺,新安裝語音室9間,到目前為止,我區學校擁有電腦室29間,擁有計算機共1850臺。全區小學四年級以上已全部開設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育有了較大的進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教育,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真抓實干,把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一)抓發展,及時解決教育問題。區委、區政府把科教興區、教育強區作為發展戰略,并載入黨委、政府文件。區委書記鄧振新經常到區教育局和學校調查研究,指導工作。區長何俊海堅持定期聽取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及時解決教育存在問題。每年都向區人大專題匯報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和執行預算情況,同時向區政協通報教育工作。200*年10月,區人大專門對全區中小學的危房改造工作進行了專題的視察。6月,區政協對全區的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區政府廣泛聽取了政協委員對我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意見,并重新制定了我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方案。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教育工作專門會議,研究解決教育發展問題。200*年區政府《工作報告》把建設*區示范性高中作為政府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并指示有關部門通力協作,搞好*示范性高中建設的土地報批手續。
(二)抓財政投入,確保教育經費到位。區委、區政府采取求真務實的態度,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承擔起中小學校舍建設、“改危”、“改薄”的責任,努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積極維護學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200*年,財政預算安排學校改危款410萬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財政性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支出均比2009年增加。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264萬元中,安排917萬元用于教育,確保高于稅費改革前水平。對省、市每年安排用于農村中、小學建設和償還教育欠債的資金,區財政局都足額撥付。
(三)抓管理,提高辦學水平。一是全面貫徹《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實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二是抓好對校長、教師的考核管理,促進校長教師素質全面提高。三是實行規范化辦學,加強教育督導,促進學校上等級上水平。
(四)抓改革,促進教育發展。抓改革,促發展,創造教育內部充滿活力的機制,創造競爭、擇優的軟環境。一是校長競爭上崗,徹底打破論資排輩,實行唯才是舉。二是教師競爭上崗,提高教師準入條件,堅持新招聘的教師對專業知識、文化素養、課堂教學、實際操作等的考核,擇優錄用,促進教師素質全面提高。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實行多勞多得,多績多得,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四是全面開展課程改革試驗。實行全員培訓,先培訓,后上崗,全員參與,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構建新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三、主要存在問題
由于我區教育基礎薄弱,與省、市的要求尚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普九”目標要達到高水平、高質量困難比較大,一是優質學位仍然比例偏低。200*年,全區中小學的優質學位比例只有13.8%;二是校舍不足,危房多,學校布局調整難度大,個別學校仍然存在大班額現象,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進展緩慢,我區示范性高中建設現尚在報批用地手續,資金等仍有較大困難,難于按計劃完成。
(三)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名師偏少,專業教師不配套,制約著我區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信息技術教育仍然薄弱,我區擁有的計算機及計算機數量不多,不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需要,仍然有三間初中,二間中心小學未建立計算機室,所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只能在理論上的教學。
(五)教育經費不足,制約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我區教育歷史欠債過多,“一費制”收費標準農村小學過低,難于保證學校的發展和正常運轉。
以上存在問題,有待我們今后進一步加以克服解決,進一步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