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悄悄的提醒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讀小學的時候,每兩個人坐一起,呆在一塊的時間長了,就會熟悉起來。自然而然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我們稱之為“同桌”。
小學一二年級時,我的同桌是一個女生,她很慷慨,也很開朗,她是個“橡皮收藏家”。因為,她的鉛筆盒里,除了筆之外,就是一塊塊五顏六色的橡皮,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人不是神,總有犯錯誤的時候,每當我犯錯誤的時候,“橡皮收藏家”就會提醒我。
小學一二年級嘛,總歸是有些不成熟,老師有布置練字。每當我把鋼筆練習本上一頁全部寫完之后,那位“橡皮收藏家”總能從我寫的那一頁紙上,找出問題,這時候她就會提醒我,哪個字寫的不好,哪個字寫錯了,幫我改善我的寫法,這個提醒直到現在都還保留著。寫字時,不要把字寫錯了等等。
二年級的時候,每周都要背一首詩,所有的詩統稱為“每周一詩”,有一次,我居然忘記抄了,一個周末都玩瘋掉了。接著第二天,碰到同學,才發現還有這么一回事,但是每周一詩已經換掉了,所以也沒有辦法再抄了,于是我向同桌求助,在她的幫助下總算將這首詩背了下來,但是等到抽背的時候,雖然運氣好,沒有被抽中,但是為了我的笨蛋腦袋,每周五放學,一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抄每周一詩。放學后,還是一句話,抄每周一詩。
但是本人還有一個致命問題,緊張!
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具體生動且能激發人們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多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點以及景物和場面等。文學作品中作者往往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情感等,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蘊涵作者主觀情感的景物表現出來,達到情感與事物、景象等和諧一致。鑒賞形象,應以整體閱讀為基礎,注意形象的特征、意義以及語言背景。文學作品的形象是廣義的,既包括具體人物,也包括典型環境下的具體群體或個體,甚至于一種意象,一種精神的象征。另外,文學形象都是在互相聯系的生活畫面中刻畫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現實,聯系時代,依據整個作品來鑒賞文學形象;同時,還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以便更好地把握形象。鑒賞形象要結合時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時代去分析;要結合敘事情節,根據人物自身的言行來分析;要分析作者帶傾向性的議論,揣測作者的情感傾向。“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設題角度有:
1.分析、歸納文學作品中形象的特點,探究其地位和意義
這類題目主要考查鑒賞文章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有何個性特點和典型性;分析并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或社會意義。
例1.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是什么?(2007年高考全國卷Ⅰ)
【語域】夕陽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佇立著。大漠的風沙在它們身上刻下了斑斑駁駁的傷痕。我曾見過一幕震懾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風暴中被擊倒的左公柳。這老柳并沒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軀下,龐雜的根系一半在地上,一半殘留在地下。于是,殘留在地下的根系頑強地負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葉在倒下的軀體上依然生長得非常美麗,每一片葉子在陽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瑩發光的綠寶石。
去民勤縣拜蘇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擁沒。民勤被喻為沙海中的孤島,四周為浩瀚沙漠所包圍。蘇武牧羊的故事聽說就是發生在民勤已經干枯的北海邊。有話流傳:“民勤無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艱苦,外鄉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來安營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闖蕩。在民勤,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農人,一匹駱駝,一輛小板車,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著。落日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那農人的臉和手是黑的而且皺著,那農人轉動的眼珠是遲緩的卻是渴望的。他們就在這一派灰黃的鴻蒙中往返著。由于降生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里,他們已無所謂大。由于生存在這樣一塊沒有生跡的土地上,他們亦無所謂無。他們知道屬于自己的只有一個: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運抗爭。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形象”的鑒賞,結合全文可以看出,文章借物喻人,“左公柳”實際就是“民勤人”的化身,寫柳就是寫人。把握了文章這樣的寫法特點,找到對應語域,可以得出答案:①兩個形象的相同點:不畏困難,敢于向命運抗爭。②用意:突出大西北環境的惡劣和人的頑強意志。
2.分析文學作品形象的塑造方法
這類題目主要考查鑒賞塑造作品形象使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涉及到表達技巧的鑒賞。
例2.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死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007年高考全國卷Ⅰ)
【語域】在戈壁上趕路,還能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壯結實的胡楊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個剛剛經歷了惡戰的古戰場,死亡的胡楊林挺立著身子不肯倒下,一條條高高舉起的痙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藍天,密密麻麻的胳膊匯成了一片吶喊的海洋,為活著的伙伴和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隨處可見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敗草的尸體,唯有枯死的胡楊林的方陣總使我熱淚盈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鑒賞作品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但前提卻是準確地理解“枯死的胡楊林”這一形象。答案為:①表現手法:比喻、擬人、對比。②好處:形象生動,能夠突出表現胡楊林的頑強意志。
二、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
文學作品的語言,是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主題的基本工具。它是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素。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具有準確、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的特點。不同的文學樣式對語言有不同的要求。散文語言強調整散適度、濃淡合宜,更多地強調有美感、有韻味,因而修辭手法的運用比較普遍;詩歌則在散文基礎上更要求含蓄、簡潔、富有韻律美;戲劇語言主要體現為對話,則要求機智、幽默、有內涵;至于小說語言則主要用細節描寫展示出形象、生動的人物,當然有時敘述也強調簡練。高考試題一般大多從這些方面來取材設計,有時也涉及與這些語言特點密切相關的其它方面,如風格、情感基調、氛圍特點等。
文學作品語言的鑒賞包括分析理解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如準確簡練、清新明快、生動形象、淺顯質樸等);分析理解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以及這些語言具有怎樣獨特的表現力;分析理解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以及這些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鑒賞文章的語言技巧,要了解詞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點,然后在文章具體的語境中分析,通過橫向、縱向比較,體會其用法意義,進而總結出語言運用技巧、語言風格。
例3.請賞析“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2007年高考天津卷)
【語域】哨長在這綠毯邊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扒開雪層,并喚我過去觀看。當我走至巨石下,呈現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攢攢擠擠,比肩爭頭。這些小花僅比米粒兒稍大,白的、紫的、藍的、紅的、黃的,五顏六色,星星點點。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我驚異地看著這些小生命,它們也仿佛睜著深情的眼睛凝望著我……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戀、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決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輕易降落。
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啟明星,正在呼喚著春蕊的艷麗,春樹的繁茂,春蠶的吐絲……
【解析】本題作為一道語言鑒賞題,集中對一句話進行賞析。在賞析中要從對文句內容的分析及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兩個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在分析之中又應結合句子所在語段及其后面作者那些抒情性的話語,既要分析句子的表意內容和語言風格,又要分析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答案為: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用鮮活行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
三、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指作品運用了哪些方法、方式塑造形象和表達作品內容,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即是鑒賞作品運用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藝術效果等。一般來說,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多從四個角度分析: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②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征、渲染、烘托、懸念、抑揚、對比、襯托等);③篇章結構(過渡銜接、起承轉合、鋪墊照應等);④修辭格(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考查表達技巧是高考文學作品鑒賞中的熱點和難點。高考試題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僅要求學生判斷文章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效果。從備考角度來說,考生應重點掌握表達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術語的概念,如象征、對比、襯托、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開門見山、設置懸念、承上啟下、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等行文方式,并聯系作品的主旨與背景,聯系作品的具體內容與語境來鑒賞。從功能的角度來說,文章使用表達技巧的目的無非是想把文章的主旨說得更加到位,如象征可以使思想、情感形象化、具體化,可使文章表達得更含蓄、更深沉;對比、襯托可使文章主體更突出;用第一人稱,可使敘述顯得親切、真實;用第二人稱則可以拉近距離,便于讀者與文體進行情感交流。下面我們從本考點設題角度進行解析,從中掌握解題要領。
1.從人稱表達、稱謂變化角度設題
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來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來命題。解題中首先應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其次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并明確答題方向,一般來說,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加強烈感人,第三人稱則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如;最后是結合作品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例4.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2006年高考遼寧卷)
【語域】我贊楊柳美麗。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紅杏能長到“出墻”,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可惡!你們是靠他養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絕不理睬他呢?你們的生命建設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絕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而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見了覺得非常可愛。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理解、賞析人稱變換的表達效果。結合對應語域不難看出作者對楊柳與牡丹等花木的不同態度,可以得出答案: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問之勢,使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便于直接抒發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烈的厭惡之情。
2.從修辭方法運用角度設題
從修辭方法運用角度設題主要是結合具體文學作品的具體語句來分析、鑒賞。解題中首先應該確認并點明語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其次是明確答題的方向。答題中,要明確每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來說,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當然,在具體運用中又有細微差別。考試大綱規定的九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分別為: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比擬可以讓文章感彩更加鮮明,描繪形象更加生動,啟人想象,使表意更加豐富。借代可以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夸張可以讓態度更加鮮明,引起共鳴;揭示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反復能夠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層次脈絡,增添旋律美,加強節奏感;說理性文章使用反復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抒情寫景文章使用反復則可增強感染力。對偶可以讓語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音調鏗鏘,富于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排比可以集中內容,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奏鮮明,便于抒情。反問可以加強語氣;設問則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在確認修辭手法,明確答題方向后,再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例5.請指出“我看到母親那對干癟的,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卻為我們討來了一生的盛宴”這句話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2007年高考福建卷)
【語域】我看到了母親,為了不讓我們在冬天里挨凍,她拾起一節節枯枝,猶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點綴,然后,把溫暖交到我們手上。柴垛越碼越高,母親卻越來越矮。我看到母親那對干癟的,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卻為我們討來了一生的盛宴。母親在灶坑里點燃的紅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解析】本題直接就語句運用的修辭手法類型及表達效果設問。聯系具體語境可以把握語句的含義及包含的感情。由此得出答案:這里用了比喻,這個比喻把母親耗盡生命為孩子創造幸福的內涵形象生動化了;凸現母親一生的辛勞,強調她為了孩子費盡心血,表達了作者對母愛深深的感激。
3.從表達方式角度設題
表達方式包括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五種類型。敘述,是對人物經歷、事件發展、情景轉換的一種述說和交待,主要用于敘述時間中的事物發展和空間中的事物狀態。包括順敘、倒敘、插敘。順敘是對人物和事件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這種敘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敘述有頭有尾,脈絡清楚,有較強的時空層次性;倒敘是將事情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斷置于文章開頭,可以造成懸念、埋下伏筆,以吸引讀者,文章顯得波瀾起伏;插敘是在敘述主要事件時暫時中斷線索,插入敘述與事情相關的其他事件,可以幫助展開主要事件,或推動情節發展,或對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簡要介紹,或詮釋某一情節,從而造成敘述時空的一種縱深感,使文章顯得曲折有致。描寫,是把某一對象的狀貌、情態,生動、具體、形象地再現給讀者。按描寫對象,可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對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體現,有著重要的烘托作用;動作描寫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可以透露出人物內在的心靈世界;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可以展示人物的身份經歷、文化修養、習慣愛好、心理狀態;心理描寫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包括自然景物和社會景物的描寫,可以用來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題。按筆法繁簡,可分為白描和工筆細描。白描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地勾勒出生動、傳神的形象;而工筆細描則用細膩入微、工整細密的筆觸對人物和環境進行精雕細琢的描寫,它文字細密、色彩濃郁,可把事物復雜斑斕的狀貌具體而細致地表現出來。按描寫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即直接描寫,它對所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作正面、直接的刻畫,無需借助于人物媒介物的烘托;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它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人或物,筆法含蓄、委婉,可給讀者留下較大的自由想象空間,增加描寫對象的主題內涵和藝術感染力。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發感情,感情強烈直露、淋漓盡致。間接抒情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三種類型。寓情于景是以眼前的景物為媒介,或者通過某種象征性的事物的描繪來寄予和抒感,以情染情,情景交融;寓情于事是通過對具體人物和生活事件的敘述來抒感,對往事的回憶,對經歷、體驗的敘說,往往會引起感情的波瀾,因事動情,敘述的字里行間蘊含深沉的感情;寓情于理是將情感寄寓在某種道理之中,或滲透于對事物敘述、描寫所體現出來的某種情理之中,既是議論也是抒情,情理交融。表達方式類鑒賞題在解答中同樣首先應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表達方式,然后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來分析其作用。
例6.本文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2007年高考湖北卷)
【語域】我們村西有一條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灘廓大寬展,自遠處眺望,淺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鋪晾在沙灘上的一派銀箔,輕輕閃爍。
農村興訂婚,“訂”者“定”也,儀式既簡單又莊重,記得訂了婚的第二天,她隨我涉水過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開些距離,不即不離,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勻凈細軟的沙灘上。夕陽銜山,晚煙縈樹,河那邊農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煙靄里,上下遠近靜極了。她不上二十歲,剛剛撞破鄉下小女兒的“殼”兒,正要步入農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膽擰過頭去,想仔細瞧瞧她。她那兒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擺過臉去,避開了我,故意注視那落日。順著她的眼光瞄過去,西方天際遙遠的地平線上起伏著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巒,那就地綿延著的黛青色與她那披下的潔亮濃密的烏發是同一個色調。半邊臉頰紅紅的,與銜山半隱的落日遙相映襯,如火的晚霞從側面鋪張開來,勾畫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解析】場景描寫既有景物描寫,也有人物描寫,分析場景描寫,就應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答案:①特點:傍晚時分水流通徹淺亮,夕陽銜山,晚煙縈樹,環境寧靜,人物不即不離、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傍晚的沙灘上。②作用:景物描寫渲染了人物活動的氛圍,烘托了女主人公秀婉窈窕的形象,體現了女主人公羞澀的性格特征,為下文人物活動蓄勢。
4.從表現手法角度設題
表現手法類鑒賞題考查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文學作品常用表現手法有象征、渲染、抑揚、對比、襯托、渲染(烘托)、反諷等。其中象征也即托物言志,具有引申事理、含蓄蘊藉、形象鮮明的作用;抑揚包括先抑后揚和先揚后抑,在變化的反差中起到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對比則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形象更加鮮明;襯托則可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特點;渲染可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氣氛;反諷則可以起到一種警策作用,深化主題思想。表現手法類鑒賞題在解答中同樣首先應明確文章運用的表現手法,然后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來分析。
例7.第四、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寫“爐火”?請簡要賞析。(2007年高考遼寧卷)
【語域】我住北房,三明兩暗。左右兩間有兩個爐子,而當中的會客廳,卻冷冷清清,嬌花多盆,加上兩套沙發,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來了,大衣也不脫,衣架子成了空擺設。到我家做客的朋友們,都說我屋子的溫度太低了。會客室里確實有點冷清,而我的寫作間兼臥室卻暖和和的。爐子,成為我親密的朋友,幾十年來,它的脾氣我是摸透了。它,有時暴烈,有時溫柔,它伴我寂寞,給我安慰和喜悅。窗外,北風呼號,雪花亂飄,這時,爐火正紅,壺水正沸,恰巧一位風雪故人來,一進門,打打身上的雪花,進入了我的內室,沏上一杯龍井,泡沫噴香,相對傾談,海闊天空。水壺咝咝作響,也好似參加了我們的敘談,人間賞心樂事,有勝過如此的嗎?
每晚,我必臥在床上的,對著孤燈,夜讀至十時,或更遲些。爐火伴我,它以它的體溫溫暖著我,讀到會心之處,忽然爐子里砰砰爆了幾聲,像是為我歡呼。有時失眠了,輾轉不能安枕,瞥看爐子里的紅光一點,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朧的境界。
【解析】本題要求結合具體語段來賞析文章的表現手法。作者不愿安裝暖氣,卻對爐火情有獨鐘,在這兩段中,作者集中筆力來抒發自己對爐火的喜愛之情,揭示爐火對作者的特殊意義。在分析表現手法之際可以從修辭角度入手,由此得出答案:這兩段運用了對比手法、擬人手法、比喻手法。通過冷暖對比突出了爐火給人的溫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氣我是摸透了”、爐火像“明眸”等擬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地傳達出了作者對爐火的喜愛之情,表現出爐火對作者的特殊意義。
5.從謀篇布局角度設題
謀篇布局涉及到的是行文中段落的作用。文章段落主要指的是開頭段、中間段和結尾段。開頭段一般可以起到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文章基調,設置懸念以吸引讀者,為下文打下鋪墊等作用。中間段多指的是過渡段,往往起到照應或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的作用,即起到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結尾段則呼應前文,升華感情,深化主題;卒章顯志,點明題旨;提出問題,啟人深思,言有盡而意無窮,委婉含蓄。答題中應結合段落所在位置來分析它所起到的具體作用。
例8.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秋去冬來”的景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007年高考遼寧卷)
【語域】金風換成了北風,秋去冬來了。冬天剛剛冒了個頭,落了一場初雪,我滿庭斗艷爭嬌的芳菲,頓然失色,鮮紅的老來嬌,還有各色的傲霜,一夜全白了頭。兩棵丁香,葉子簌簌辭柯了,像一聲聲年華消失的感嘆。
小學時,總覺得語文既神秘又有趣,特別是低年級時總愛捧著那印有小松樹、小白兔的語文書,終日陶醉在那五彩斑斕而又栩栩如生的圖畫中。那時,語文課對我來說就是一顆顆棒棒糖,看看就有吸引力,品嘗起來則甜在心里。
后來,隨著學習的深入,才發現語文的世界有比圖畫更精彩的內容和深奧的道理。但是幼稚的我仍以一顆不羈的心玩鬧于語文課堂之中。我認為學習語文不過就是多寫幾個字,能寫幾篇作文而已。
再后來,我走進了初中的大門。那天,一位戴著金邊眼鏡的女教師捧著一疊書,緩緩地走進課堂,神采飛揚地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于是,課堂變了,我的學習態度也變了。
在生機勃勃的課堂里,我最喜歡上臺展示。還清晰的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第一次走上講臺,當寫出古文中的“嘉”字讀音時,大家頓時哄堂大笑。我有些不知所措,瞪著眼睛望著講臺下的同學們。原來,在古代“嘉”讀“ga”,同學們在底下大叫:“嘎,嘎,嘎,哈哈哈……”。有的女生在一旁不言不語,咧著嘴裝大小姐,一副很秀氣的樣子,實際上心里早就笑開了。同桌也瞇起小眼睛露出大板牙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但很快小組長就站起來說:“張蘭同學如果課前預習再充分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小錯,同學們的提醒方式很幽默……”此時的我雖甚感尷尬,但我仍深情大方的說聲:“謝謝”,并工整而認真地重新書寫,老師和同學們則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原來語文也能學的這么快樂啊,語文的世界是多么絢麗啊!于是,我學會了預習,有了更精彩的展示。
一、我覺得這篇作文具有以下特點
1.滿懷激情,充滿真情。作者以飽含詩意的文筆書寫了對語文學習的認識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引人深思。
2.結構出彩,詳略得當。開篇描繪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態,并巧妙點題,激人情思。然后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小學――后來――再后來――現在”描述成長的足跡,并細致抒寫新課改下我學習語文的活動和感受。
3.善用修辭,描寫細膩。文章多處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裝飾文面,語言秀美雋永,韻味悠長。尤其是排比句的運用不僅寫出了課堂上的一個個學習情景、增大了文章的容量,而且還強化了文章的氣勢和美感。
那是一年級的一節練習課,我領著全班同學做練習,記得題目是:“我知道媽媽最喜歡吃 。”“我知道爸爸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 。”孩子們踴躍極了,“我媽媽最喜歡吃麻辣燙,她常帶我去吃。”“我媽媽最喜歡蘋果,她說蘋果是水果中最有營養的。”“我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新聞聯播。”……我想對孩子們來講,這道題根本不是難題。“好了,孩子們,趕快把你們的答案寫到橫線上吧!”教室里靜悄悄的,孩子們奮筆疾書,我俯下身子,巡視其中。突然,我的衣角被一個孩子輕輕地拽住了,回頭一看,哦,是胖乎乎的小璞。“怎么了?”只見他特別不好意思地望著我:“崔老師,我沒見過我媽媽,我不知道她最喜歡吃什么,我也不知道爸爸喜歡的節目……”
天哪,我突然想起來,從他上學的第一天起,接送他就一直是爺爺。爺爺曾經跟我聊過,小璞的爸爸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之后媽媽改嫁,再沒來看過他,爸爸經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他現在基本可以說是和爺爺相依為命。
環視四周,目光滑過每個孩子,小宇、小冰、小崢、小琛、小姣,他們都和小璞一樣父母離異,有的是單親,有的被父母托管給爺爺奶奶甚至是叔叔伯伯。
我不禁自責起來,怎么就把他們給忘了?可愛的孩子們,也許是因為還小吧,他們并沒有強烈地感覺到自己與其他同學有太大的不同,沒有表現出多么的難過、自卑、失落,卻只是充滿了答不上題的不好意思……但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的完滿和幸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的缺失將成為他們心里難以釋懷的痛楚,對家、父母、父母之愛他們會更加敏感。想到單親家庭帶給他們可能的影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改變不了他們的家庭現狀,但我又能做些什么?
至少在他們小學六年的成長階段里,盡力呵護,不至使他們的心靈太過敏感;盡力培養,不至使他們的內心太過脆弱;盡力教育,不至使他們有異于他人的感覺,太過自卑;盡力關愛,不至使他們的性格太過孤僻。
就從這道題目的改動開始吧!
“孩子們,想一想,除了親愛的爸爸媽媽外,我們的家里還有誰呢?”“爺爺、奶奶”“伯伯、嬸嬸”“哥哥”“姑姑……”“有時候,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可能比爸爸媽媽還多呢,是吧?那想不想寫寫他們愛吃、愛看的呢?”“想!”“那我們來改改這道題吧,你想寫家里的誰都可以,好嗎?”“好!”我分明看到了那些孩子眼里放出了光亮。
改一改,就能減少一分可能帶來的敏感和傷害。
從那以后,我常關注這些孩子,每次上課前,涉及敏感話題,都會想法改一改。
那次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我改成了《我的家人》。記得小宇寫的是《我的奶奶》,講小時候他患了過敏性紫癜,奶奶是如何到處尋醫問藥,無微不至地照顧,沒日沒夜地守候,不斷地鼓勵,字里行間道出了對奶奶的感激與摯愛。作為范文,我請小宇讀給全班聽,我和孩子們都被那份祖孫情深深感動。小宇因為文章成為班級的范文而自豪激動,可表現更多的是得意,因為同學們都說他真幸福,有一位比媽媽還好的奶奶。想必那時那刻,單親的小宇一定不會因為缺少媽媽的愛而失落。改一改,就能呵護成長中的心靈!
教育專家韓鳳珍說過:“所有難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單親學生的自尊心更強,也更容易受到傷害。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保護好單親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消除心理陰影、培養健康人格。
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用“心”經營自己的教育教學,不斷審視自己,讓自己做一個教學中的“有心人”。要隨時思考教學的得與失,打造自己的長處;就像魏書生老師提醒的一樣,要有自己的經驗和教法,千萬不能盲目地去預設,照搬別人。要時常提醒自己要從當前所帶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要講求課堂效益,關注教學細節,我的教學盡可能地適合更多的孩子們。
過元宵節作文600字一在我眼中,元宵也沒什么意思,它就意味著大伙兒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瞧我爸媽在那兒忙得不可開交,就知道我家要來客人了。
“今天來的都是爸爸的同學,一會兒來了要叫叔叔好。”看吧,又開始安排任務了。
客人們幾乎都到齊了,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又是削蘋果的,把我忙得暈頭轉向。這主人可真不好當呀!
一頓豐盛的晚餐后,媽媽交給我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包湯圓。可惜我不會呀,只好找來幫手---爸爸同學的孩子,她和我一般大。媽媽給我們做了個示范后就把廚房交給我們了。
我們學著媽媽的樣子。從揉好的餓湯圓面中扯出一砣,把它放在手心搓成圓形,在圓形上按一個洞,把湯圓心放進去,封住口,最后在放到手心上搓一搓。一個可愛的湯圓就完成了。看看我們包的湯圓真是奇形怪狀,有的皮厚陷多,有的皮薄陷多,有的還故意弄兩個小耳朵,自己看著就覺得好笑。
這時,一個鬼主意正在我腦袋里打轉,我悄悄的告訴了好朋友,原來她也正有此意。
我離開主陣地,小心翼翼地來到敵人區,但還是逃不過我媽的火眼金睛:“湯圓包好了嗎?”“還沒呢,我找點東西。”我生怕打草驚蛇。目標已發現,速回主陣地。在廚房我們也找到了許多好東西。“好了,大功告成!”我們做了勝利的手勢。這將會成為他們過的最難忘的元宵節。我們還在這兒暗自偷笑。
只差最后一步了,媽媽把所有的湯圓丟進鍋中,片刻后,所有的湯圓都浮了起來。可以吃了。
我們在每個碗里只盛了兩個湯圓,好事皆成雙嘛!
“這是什么呀,這么硬,喲!是一元錢!”一個叔叔驚訝道。
“我我我~~~我也吃到了,是一毛錢的!”
“我也有,是五毛的!”
“這說明你們在新的一年里一定會財源滾滾。”我說道。
“這是什么東東呀,這么辣。”一個阿姨露出痛苦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說明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定會紅紅火火。”
大家都連聲叫好。
這個元宵節在大家的 歡笑中度過,也在大家的祝福中度過...
過元宵節作文600字二我有一個僅僅比我大半個月的姐姐,從小就與我“勢不兩立”,所以意見常常不和,因此,我們家常常爆發大大小小的風波。瞧!我們連元宵晚會都不放過。
元宵節夜晚,我們一家都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精彩的元宵晚會上演。閑暇之時,我隨口說了一句話:“春節晚會上董卿由于口誤,把馬東說成了馬季,不知道元宵晚會上,主持人們會不會口誤?”“當然不會!”一聽到反對的意見,我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姐姐。姐姐反駁道:“那些主持人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精心挑選出來的,怎么會那么容易口誤呢?”“那可不一定,只要是人,都會出錯!”“既然你這么固執,就讓事實證明一切吧!我不相信你能在元宵晚會上找出一點茬!”“那就試試看!”于是,在我和姐姐的“風波記錄冊”上又添加了新的一頁。
元宵晚會開始了,火藥味也越來越濃。我專心地聽著,努力地找茬。終于,我聽到了一段“塑料普通話”,連忙指了出來。我原以為姐姐會像戰敗的公雞一樣,沒想到,姐姐居然不屑地說道:“切!這也叫口誤?拜托,我的大小姐,請您仔細聽一下,主持人們是在說各地的方言呢!”我側耳一聽,果然沒錯,我也太粗心大意了吧,不但沒有找出破綻,還被姐姐諷刺一番,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卻一個破綻都沒找出來。我心急如焚,連忙向上天祈禱:“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還有那個基督的什么,雖然我忘記了你的名字,但你們一定要保佑我找出破綻,哪怕是一個字也好,不然,我以后的日子可不好過啊!”可能是我沒記全他們的名字,他們連一個都不肯顯靈。于是,我采取我的“獨門絕招”——精神勝利法,我自我安慰道:沒關系,離節目結束還遠著呢!可是一看到姐姐自信的笑容,我的心里又沒底了。
“哼哼,放棄吧,你輸定了!”姐姐冷笑道。“切!我才不信呢,等著瞧!”雖然我心里沒底,但氣勢上可不能輸!
為了這次風波的勝利,我第一次對流利、優美的普通話產生了反感。董卿、朱軍、周濤、白巖松、朱迅啊,求求你們快點口誤吧,我的要求不高,一個字就好,拜托了。周濤仿佛聽到了我的心聲,在報幕時“故意”把“欣賞民樂演奏”說成了“看民樂演奏”,周濤萬歲!姐姐似乎也發現了,心急如焚。我興奮到了極點,嬉皮笑臉地說:“姐姐,那個周濤……”“好好好,算你運氣好,我今天居然忘了看黃歷……”姐姐“戰敗”了,開始找理由嘍!
這次風波以我的勝利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姐姐今后的日子可不好過嘍!
過元宵節作文600字三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湯圓。
清晨,我一起床,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吃湯圓!”媽媽笑著說:“好的!馬上就煮給你吃!”
不一會兒,媽媽就拿來了一碗香噴噴的湯圓。正當我高興地吃著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湯圓那該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動手了!就馬上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怎樣煮湯圓好嗎?我如果會煮了,就可以煮給你吃了!”媽媽笑著答應了,嘴上說:“你這愛吃鬼!”
到了晚上,媽媽站在我身邊,指導我煮湯圓。我一個人有點不敢動手,媽媽對我說:“別緊張!我怎么說,你就怎么做好嗎?”我想到如果自己學會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時,鼓起了勇氣,拿起勺子,學著媽媽平時煮湯圓的樣子動起手來。
我先把水倒入鍋中,再把煤氣打開,等水燒開。然后把一個個湯圓小興翼翼地放進鍋內。這時,鍋內熱氣直冒,我的眼睛有點睜不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鍋蓋,蓋在了鍋上。“別急!要用勺子給這些湯圓翻個身!”媽媽對我說。我又小心地掀起鍋蓋,用勺子在鍋里攪了幾下。“該加點泠水了!”媽媽又在邊上說。鍋里的熱氣越來越多,我這時有點手忙腳亂了,都不知怎么辦才好。媽媽看了,笑了起來!打來了一碗冷水,倒入鍋里。熱氣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