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內科新護士工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由于現今環境污染問題和空氣質量的下降,致使呼吸系統疾病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根據相關統計學報告稱在全國部分城市及農村占前十位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統疾病占很大比重。如今,醫院呼吸內科住院病人日漸增多,醫院不僅在嘗試各種對病人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同時也在探究如何避免護理中會遇到的風險,本文就此總結呼吸內科護理中常見的風險和對策。
1呼吸內科護理風險
1.1護理人員的自身原因
1.1.1護理人員缺少風險意識①對病人的護理記錄不完整。有時候護士會因為太忙而忽略對非危重病人進行護理記錄,因為患者病情一時平穩,就放松警惕,導致患者出現轉危情況時缺少記錄病情變化的資料。另外,有些護士會在工作空閑再補寫護理記錄,這樣單靠記憶也會遺漏很多關鍵。②忽視對病人隱私的保護。在護理中,護士有時候單純注意患者的疾病,而可能無意間將患者病情透漏給別人,這樣做就使患者的隱私受到了損害。③護理記錄不夠專業。有些護士在交接班時,沒有把患者的病情變化和一些觀察項目記錄下來。
1.1.2缺少專業的護理知識①對病情特殊的病人缺少專業護理知識。例如,護理肺性腦病患者用藥時要注意防止病人因為藥物導致的躁動而使藥液漏出,一旦發生要進行及時專業的處理以避免給患者造成傷害。②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太淡薄。例如為患者吸痰,護士戴無菌手套對吸痰器進行操作,會造成細菌進入人體,有時候會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③操作不熟練、規范。例如,有時進行單次吸痰時間太長或者是兩次抽吸的間隔太短,這都會導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④工作流程不完善。護理人員工作中一般講究“三查八對”,即備藥前、中、后都要查,包括姓名、床號、用法、時間、藥名、濃度、劑量、醫囑等等。而有些護士在實際工作中會將一些項目漏掉,特別是兩個護士交接班時一般只是以口頭交待的方式進行交接,不經核對而出現誤差的情況也是會發生的。
1.1.3缺少人文關懷①對于按呼叫器的患者不能馬上予以查看,護理工作做的不夠。②有時,只以口頭方式傳達本應做示范的動作,不給予實際示范操作,示范工作不到位。
1.2醫院整體制度問題
1.2.1護理管理制度問題護理管理人員缺乏經驗,沒能將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處理。
1.2.2護理教育環節問題有些剛剛參與工作的護理人員缺少實踐經驗,技術能力有待提升,但是醫院無法為其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1.2.3病房護理制度的問題例如很多細節工作雖然很重要,但卻沒有明確劃分界限,致使無人去做,例如呼吸內科患者,需要常開窗呼吸新鮮空氣,但因為醫院沒有規定誰來負責此工作而無人負責。
1.2.4藥品管理的問題忽略安全用藥的一些細節。
2針對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采取相應措施
2.1增加護理人員關于護理風險和技術的培訓①首先要讓護理人員了解護理風險會引起怎樣的后果,使護理人員增強自身保護意識。②加強護士在特殊操作和專業知識方面的教育培訓。③在日常的呼吸內科護理中,以一對一帶教形式來培養新護士,進而提升護理工作隊伍的整體水平。④制定相關考核制度,進而促使護理人員可以盡快提升職業素質。
2.2定期進行護理交流除每天早會總結前一日護理中遇到的問題之外,還要在每周固定一天進行一次工作總結,采取批評與總結的方法,找出一周中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并進行經驗總結。
2.3提升病區的環境衛生對于開門窗和處理室內垃圾等細節問題,應該作為值日內容編好負責人員進行處理,還要每周定期清洗被單、床單,控制感染的發生。
3討論
對呼吸內科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患者的康復,合理的內科護理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但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到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造成風險的因素很多,既有護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的原因,也有醫院管理制度的原因。所以作為護理人員,要發現并解決問題。要做到這樣,就要求呼吸內科的護理人員既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還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做好病情記錄、與患者溝通、無菌操作以及核對工作之外,增強自身技術水平,盡可能的將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關鍵詞:優質護理;呼吸內科;質量提升
對于呼吸內科而言,其危重患者較多,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較多,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并且其大部分為老年患者。本文為強化呼吸內科護理治療提升,對護理治療進行了改進,從多個方面開展了優質護理實踐。
1、優質護理開展的主要方法
1.1制定完善完整的計劃
在呼吸內科建立小組,并對每個成員的職責進行劃分。召開科務會,傳達并學習相關文件精神[2],使每個護理人員了解優質護理,知曉其目的和意義。擬定相應的活動方案,組織進行學習,對護理人員的思想進行統一,提高其認識。使每個護理人員目前其工作內容,明確工作標準,建立首問負責的護理制度[1],當患者產生疑問時,應對其進行及時解答,當患者投訴后,應立刻進行查實,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1.2對排班模式進行改變
對護士的分工進行明確,以患者的需求為重要前提,與科室的實際情況向結合,以護理人員的能力和意愿為依據,結合實際的工作量和難度,根據患者數量進行合理排班。由護士長分配管理數,責任護士對所管患者進行負責,如用藥、治療和護理,對患者的資料和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包括其診斷、護理和心理等。在病房放置責任護士照片,以增強患者歸屬感,縮短護理人員和患者的距離,達到和諧的護患關系。
1.3加強溝通與落實基礎工作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應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服務規范來進行。對護理行為進行指導,如倡導和禁忌的用語等。制定溝通調查表,充分了解實際溝通情況,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針對呼吸內科的特性,-基礎護理工作是極其重要的,應做到八聲、三前和四輕的護理服務。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擦洗時,應注意防止感冒,在進行皮膚護理時,應避免對患者進行推、拉、擦和拖。對床褥進行整理,使其保持平整和干燥,以防止出現壓瘡[3]。對患者進行危險評估,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粘貼警示標識等,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氧氣護理,對氧氣管等進行定期更換,以避免出現院內感染。對患者的使用物品按照相應規定,放置在規定的位置,如在監護儀的上面,勿放置私人物品。
1.4落實專科護理
對于喘息患者而言,應使其保持半坐臥位,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密切的觀察,如生命體征和痰液情況等。使患者保持呼吸通暢,對于痰多不易咳出和呼吸困難的患者,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如藥物治療和指導,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和心率失常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防止患者產生不良情緒。指導患者進行保暖,避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和適當的運動,并持續進行低流量氧療。在使用支氣管舒張劑時,應嚴格按照醫囑來進行,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加強病房的巡視工作,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另外,應對患者的不良習慣進行勸導,還應對患者示范鍛煉方法,介紹家庭氧療,使其了解其目的和意義,同時對其進行出院指導。
1.5對健康教育管理進行加強
在患者入院時,由辦公護士進行接待,對于危重的患者,則應立刻安置在病床外,并對患者進行介紹,如主管醫生和必須物品等。責任護士則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并再次介紹上述內容,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如康復和出院的指導,還應對患者告知檢查注意事項等。最后由護士長做出評價,并指出護理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1.6加強護理實習生培訓工作
由護師主管培訓護理實習生,成立培訓小組。帶教老師對實習學生提供病例資料,使其進行分析,以具體的護理問題為依據,查閱文獻資料。以充分討論為基礎,對實習學生提出要求,要求其以患者為中心,獨立對護理進行評估和診斷,使其明確護理目標,制定出相應護理計劃。對于帶教老師而言,其應了解實習學生的討論內容,熟悉相關知識,掌握臨床發展動向,進而對原有知識做出更新。
2、結語
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通過采取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進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優質護理的開展,患者的配合度得到提高,護理人員的意識和思維得到提升,減少出現護理糾紛,可有效強化呼吸內科護理質量提升,并提整體的高綜合素質,提高整體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文霞. 呼吸內科住院病人護理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2:398-399.
關鍵詞:優質護理;落實;呼吸內科;護理質量當前,呼吸內科病癥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該病癥的并發癥也相對較多,病情變化極快,常見于老年患者當中。因此醫院不僅需要采用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對其進行治療,還應當在日常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加強護理,實現有效治愈的目的。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落實優質護理。
1開展與落實優質護理的具體辦法
1.1制定完善的護理計劃為了能夠提高呼吸內科護理質量,在對患者進行護理之前,應當在呼吸內科建立小組,要求小組的成員都具有其各自的職責,讓他們在工作中加強護理工作;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醫院還應當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度,給每個護理人員安排工作任務,讓護理人員了解自己的工作責任與工作標準。
1.2改變傳統的對排班模式在對護理人員的工作以及上班情況安排的過程中,醫院管理者應當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以及護理人員的能力,對患者的用藥、治療以及護理都需要負起全責,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然后對其實現更為合理的護理,有利于患者的盡快痊愈,避免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產生糾紛。
1.3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全面落實基礎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與溝通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醫院內部制定的服務規則進行護理,這樣也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呼吸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十分必要。另外,醫院護理管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危險評估,一旦出現問題,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
1.4全面落實專科護理呼吸內科患者由于具有特殊性,在其治療的過程中,一般需要讓患者保持半坐臥位的方式療養,并且還需要保持健康、清淡的飲食。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痰液情況、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觀察,分析其是否產生不良反應。另外,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護理的過程中,還應當重視其心理變化情況,保持患者心情舒暢,有利于實現治愈的目的。另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將支氣管舒張劑應用在其中,而在使用這一藥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使用,從而緩解患者的病痛。還需要在實際護理工作者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巡視,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要求患者加強鍛煉,從而更快地痊愈,遠離病痛。
1.5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在醫院管理過程中,辦公護士主要接待入院的患者。針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辦公護士應當及時將其安置在病床上,然后再想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介紹本醫院的主管醫生以及藥品,然后再安排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實際病情全面了解,然后再實際工作中對患者進行全方面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責任護士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方面的教育,并讓患者了解就醫過程中的所有注意事項,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的順利就診,更快康復,遠離病痛,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
1.6加強護理實習生培訓工作由護師主管培訓護理實習生,成立培訓小組。帶教老師對實習學生提供病例資料,使其進行分析,以具體的護理問題為依據,查閱文獻資料。以充分討論為基礎,對實習學生提出要求,使其明確護理目標,制定出相應護理計劃。對于帶教老師而言,其應了解實習學生的討論內容,熟悉相關知識,掌握臨床發展動向,進而對原有知識做出更新。
2結論
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通過采取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減少出現護理糾紛,可有效強化呼吸內科護理質量提升,并提整體的高綜合素質,提高整體的服務質量[1~3]。
參考文獻:
[1]徐文霞. 呼吸內科住院患者護理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2:398-399.
【關鍵詞】 聘用護士 壓力來源 調查分析 對策
目前,聘用護士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主力軍。筆者對112名聘用護士的壓力狀況進行了調查,以了解聘用護士的壓力狀況,從而調整培養及管理方法,以提高護理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我院112名聘用護士為調查樣本,均為女性,年齡19-38歲;本科2名,專科21名,中專89名;護士82名,護師26名,主管護師4名,均為注冊護士,且身體狀況良好,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其主要內容包括聘用護士的基本情況,對目前工作的滿意程度、壓力感受情況及壓力來源等。調查前對問卷的信度及效度進行了測定,信度和效度均大于0.8,具有可測性。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12份,收回有效問卷112份,有效率100%。
1.2.2 統計方法
全部問卷資料經過復核后,運用SPSS 軟件進行統計,計算出其百分數,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
2 結果
2.1 聘用護士的壓力感及來源
112名聘用護士中60名感到有很大壓力,32名感到有較大壓力,13名感到一般壓力,7名表示沒有壓力。其中56名源于激烈競爭被淘汰的壓力,58名源于知識不夠用和技能不熟練,52名源于科室工作繁忙,57名源于工作與學習矛盾,36名源于頻繁的夜班工作,36名源于醫患糾紛,21名源于其他,如環境、經濟困難、與領導、同事關系不協調等。
2.2 不同技術職稱聘用護士的壓力感來源比較
2.3 不同學歷的聘用護士壓力感比較
2.4 我院聘用護士分布的科室及壓力感程度
聘用護士全部分布在臨床一線護理崗位。兒科14人、腦外科10人、急診科13人、婦產科9人、ICU7人、普外科7人、心血管及呼吸內科7人、消化及神經內科8人、胸及泌尿外科7人、骨科6人、呼吸及腎內科7人、腫瘤及內分泌內科6人、感染內科6人、手術室5人。調查顯示,聘用護士普遍感到壓力很大,排在前五位的依次為兒科、腦外科、急診科、ICU、神經內科。
3 討論
3.1 不同技術職稱聘用護士壓力來源有所不同,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聘用護士工作壓力最大,而護士職稱的聘用護士學習壓力最大。由于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聘用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她們承擔了大量的臨床護理和指導護士及護生的教育工作。應加強新入院聘用護士規范化培訓,以便其更快適應工作的需要,以減輕護師的工作壓力。醫院應保障聘用護士合法權益,調動其學習及工作熱情。
3.2 不同學歷層次的聘用護士壓力感比較,差別有顯著性意義(P<0.05)。護理管理人員應轉變觀念,變以往對聘用護士的“使用”為“使用與培養”相結合,提高其應對壓力能力。
3.3 排在前五位壓力很大科室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這些科室護理專科性相對較強,病人病情危急,工作量大,要求高,使聘用護士感到壓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之間的護理人員配備不合理和工作量的不均衡。醫院應根據聘用護士的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工作經歷合理分配聘用護士,實行“彈性排班”。
3.4 加強聘用護士崗前教育,適當增加崗前培訓時間,并在原來崗前培訓內容基礎上增加服務理念教育、情感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壓力的認知評價及積極應對方式等教育。
3.5 醫院管理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如增加護理人員、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職業心理教育、幫助解決困難等,以緩解聘用護士壓力源。
參 考 文 獻
[1]周良燕,周玲,蘭小彬.聘用護士焦慮和抑郁狀況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1:99-101.
關鍵詞:呼吸科;護理風險;對策
呼吸內科病房患者患者較多,病情變化快,多少為老年人[1],護理人員工作繁多,所以在護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隱患。護理風險是指病人在受到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一切不安全的事件,存在與各個護理環節上[2]。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常常引起護理糾紛,并且也對患者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脅。所以為了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本組研究對本院的日常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護理風險,并提出相應對策,現報道如下:
1資料:對本院2010-2012年呼吸科病房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其中包括投訴事件: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差、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欠缺;護理事故:給藥錯誤、護理過程中操作不當對患者造成傷害;并發癥:患者出現壓瘡或是墜床、跌倒等事件;護理文書書寫錯誤或不完整等。
2護理風險:
2.1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差: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量大,較為瑣碎,工作壓力較大,常常導致消極情緒,服務意識差,對患者的提問或是在和患者進行溝通時,存在不熱情、冷漠、不耐心等問題。常常會導致患者和家屬的不信任以及不滿,而引起護理糾紛。
2.2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護理人員責任心差,在進行給藥時不核對患者的姓名而出現給錯藥,對醫囑的給藥量以及名稱等不進行核對,出現藥量、漏發等情況。工作不積極,工作中出現偷懶,不認真執行護理任務,不及時進行巡視病房,不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導致患者延誤治療。對文書書寫不規范,病情記錄不詳細。護理人員對法律意識差,自我保護差,是醫療事故發生的隱患。
2.3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欠缺:本院低年資護理缺乏臨床經驗,在工作過程中各項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不能夠嚴格遵守臨床操作規程。還有部分護士知識老化,不積極學習更新,不主動學習,不能夠掌握和患者溝通的技巧,在護理操作不當對患者造成傷害,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差,不能夠合理安排工作計劃,抓不住重點,盲目執行任務,常常對患者的治療造成影響。
2.4其他事故:近些年來患者發生墜床、燙傷、猝死的事故逐漸增加。由于呼吸科患者較多為老年人,自身控制能力較差,運動能力下降,所以老年人常常發生牙床以及墜床等事故。患者行走不便,病房和走廊的安全措施不健全,患者發生摔倒、墜床、燙傷等意外事故,都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還會導致死亡。
3對策:
3.1提高法律意識:對護士要進行法制的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增加自我保護意識,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要懂得采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3.2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更新知識,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的考核。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心,避免發生把狐貍糾紛。護理人員要熟悉掌握規章制度和護理流程,避免在護理過程中出現差錯。
3.3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服務意識,對護理記錄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合理的安排工作計劃。護理人員要加強病房巡視次數,對危重病人要密切觀察,給藥要進行仔細的核對,防止給藥、藥量等事故的發生。
3.4環境安全:對沒有床檔的病床要安置床檔,在衛生間、走廊、熱水房等都貼有警告的標識。清潔工在進行衛生打掃時要正確的進行清掃,走廊內不要存在積水等。
3.5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后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對危重病人要進行24h的陪護,讓家屬了解如何進行日常生活護理,避免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更快更好的康復。
3.6關愛護士:要進行合理的工作安排,緩解工作的繁重,為護士提供安靜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關愛,低年資護士要和高年資護士搭配,進行相互配合,管理人員要了解護理人員的內心情緒的變化,多進行開導,提高護理質量。
4小結:呼吸內科病人病情復雜、多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護理人員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護理,幫助患者治療。近些年來,醫療事故發生率不斷增高,醫療護理承擔的風險也越來越大[3]。呼吸科病房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所以想要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要了解呼吸科護理風險事件的常見類型,并進行解決[4]。護理是高風險的職業,在護理過程中無時不刻存在風險,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了解存在的薄弱環節,并對薄弱環節進行改善提高。對護士提高自身能力,增強責任心,熟練的掌握護理技術,才能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賈寶琴.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3(02):713
[2]王果香.呼吸內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