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美術教學內容和形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統整為若干主題,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通過對“一主八化”教學內容、“三步六法”教學形式的研究,可使美術教學更具就業針對性,更能凸顯人文情懷,更符合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研究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主題生活化美術教學;教學內容;教學形式
一、課題界定
主題生活化美術教學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需要將課程劃分為若干主題,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對美術教學內容、形式的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就業質量。
二、聯結生長:統整美術學習的新主題
1.并列式統整。并列式統整指將同一屬性、難易程度相當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主題。如,手工課程“識紙”主題將剪紙、紙貼畫、紙雕、染紙、折紙、紙花藝等有關紙的工藝課程囊括其中,真正詮釋了紙的魅力。
2.進階式統整。進階式統整指將同一屬性、難易程度不一樣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主題。如,手工課程的“制染”主題根據扎染技法的難易程度設置課程,融合了扎布、染布、裁剪、縫制、拼貼等技法,改變了原有教材的順序,更容易使學生在同一主題下開展深入學習。3.理解性統整理解性統整指將屬性、難易程度不同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主題。如,手工課程的“品藝”主題以民間傳統文化為切入點,整合了立體裝飾畫、泥塑、編織等內容,將湘西的吊腳樓文化、紙扎、竹編等工藝融入其中,在使學生習得技法的同時,宣傳了當地的傳統文化,起到了課程思政的作用。
三、“一主八化”: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的新特征
1.中職美術教學內容新特征的內涵。“一主”即主題教學,利用主題的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教學,主題具有持久性、進階性、探索性的特點,更易使學生投入學習。“八化”即生活化的教學資源、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生活化的教學手段、生活化的教學材料、生活化的教學評價、生活化的學習方式、生活化的表現方式、生活化的師生關系。其能夠使美術教學內容形成豐富生動、現代節能、科學實用、自主和諧的新特征。
2.中職美術教學內容新特征的設計策略。(1)拓展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體現其豐富性一是關注傳統文化、民間美術、思政等內容,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二是要激發學生認識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自然中發現美,并把這種美經過組織提煉融入繪畫作品,從而解決部分學生不知道畫什么、作品造型元素不夠豐富的問題;三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其學習、探究的興趣。(2)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凸顯生動性其一,巧用情境法。在美術各課程中,情境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創設典型場景,引導學生產生飽滿的情緒。如,在素描課上,教師模擬拍賣會的場景,讓學生互評作品。另一方面,教師要創設虛擬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在《簡筆畫人物動態》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遠古洞穴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未知的世界里探索,繼而從遠古壁畫中掌握人物動態表現的方法。其二,妙用任務驅動法。教師應將教學和學生的就業內容聯系起來。在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主題墻的創設”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直接和幼兒園合作,由園方提出主題墻創設的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創設。接到任務后,學生既緊張又激動,在教師的策劃下分小組完成任務,按計劃匯報任務進度并展示制作效果,最后在幼兒園完成組裝,獲得了成就感與喜悅感。學生對教師的感情在勞動過程中逐漸發酵,學生認識到了勞動的價值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情感也得到了升華。(3)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增強現代性一是利用學習平臺,嘗試翻轉教學模式,直擊教學重難點;二是嘗試制作微課,以便于對教學中一些細節的展示;三是與學生共同研究制作美篇、處理圖片、構思攝影構圖、制作短視頻的小技巧,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線上課程、資源庫的建設都是未來教學的趨勢,教師應該大膽嘗試,為教育的轉型做好準備工作。(4)研究生活化的教學材料,引領節能性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以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靈感。教師可以在手工課程中設置“品藝”主題,讓學生利用自然材料、生活廢舊物、平價實惠的材料進行二次創作,賦予其新的價值和生命。如,在《湘西吊腳樓》一課中,學生用湘西特有的千層石、樹皮、草稈、珠子、種子、果實、筷子、竹簽等材料表現古樸的吊腳樓形象,作品半立體的層次感、豐富的色彩、逼真的效果深受好評。(5)重視生活化的教學評價,關注科學性其一,重視過程性評價。學生的成績并不以最終的期末考核為唯一衡量標準,而是與學生平時的作業、課堂常規表現、學習態度息息相關。此外,情感也是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教師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一學期結束后,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教師采用企業評價雷達圖,網狀的評價圖讓學生更易于發現自己的不足,也便于教師下學期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其二,重視多維度的評價。科學的評價應來自多個維度。一是客觀的評價,來自學習平臺對學生課堂參與度的評價;二是教師的評價,來自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直觀感受;三是學生的評價,來自學生的審美標準和評價標準。生活化的評價方式應將主客觀相結合,最終給予學生科學的評價結果。(6)主張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培養自主性其一,探究性學習。在以往的美術學習中,教師教一筆、學生畫一筆的現象時有出現,這限制了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生活化的學習方式鼓勵為學生提供方法,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完成知識的遷移。如,教師讓學生根據“植物五步法”完成簡筆畫動物的繪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思考思維會更加清晰,對動物的記憶也更持久。其二,自主性學習。翻轉課堂的使用節約了課堂時間,教師通常會在平臺上一些彈性任務清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為此,學生必須在課前加強學習,提前掌握知識點并厘清講解思路。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有所增強。(7)發現生活化的表現方式,增強實用性生活化表現方式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的作品不是一張紙,也不是一件擺設,而是具有實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在手工課程“制染”主題中,學生深入探討了作品的生活化表現形式,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了束口袋、口金包、單肩包、南瓜收納盒、錢包、坐墊、桌布、耳環、頭飾、筆記本、衣服等。這些作品不僅是學生作業,而且可以被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強學生的成就感。(8)建立生活化的師生關系,實現融洽性教師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其一,課堂的導演。教師提供方向,把控課堂的節奏;同時,教師要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生活化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想法,營造和睦融洽的課堂氛圍。其二,精神的導師。除了傳授知識,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精神的引導,以身作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感染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熱愛教師工作,堅定職業信心,并為自己的教師身份而感到驕傲。
四、“三步六法”:創設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新形式
結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就業前景,教師可以實施“校企合作—跨界交流—發展室外美術課堂”三個步驟,采用項目參與、專家指導、跨界合作、商學結合、玩學聯動、場景創生六種教學方法,探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新形式。
1.加強校企合作,對接崗位能力。學生學習的認同感不僅來自學校,而且與用人單位緊密相連。通過實習生調查,筆者發現部分學生感覺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的內容相脫節,這就需要教師融合崗位知識創新教學形式。(1)項目參與,實戰感受幼兒園的一些環創任務、親子活動、展覽創辦都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這樣,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學到知識,又得到回報,真正體會到勞動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大有幫助。(2)連線專家,親臨指導一是邀請幼兒園名師進行線上點評,讓他們運用豐富的幼兒園美術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二是直接邀請幼兒園名師走進課堂,以他們生動自然的教姿感染學生,使學生具有職業崇高感;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觀看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真正的教學如何開展。
2.跨學科交流,提高綜合能力。幼師是一個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常與音樂、舞蹈、詩詞、游戲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開展跨界合作,并使之成為美術課堂的一種常態形式。(1)跨界合作,碰撞新的火花在講解侗織錦時,教師融入侗歌、侗族美食、侗族服飾元素,讓學生充分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為了獲得理想的課堂效果,教師必須積極與音樂教師、舞蹈教師、體育教師、語言教師不斷交流,展現一場視覺、聽覺、心靈的盛宴。(2)商學結合,發展新的能力據統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民辦幼兒園就業的居多,其需要具備一定的運營策劃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嘗試用一些商業運營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體會策劃、管理、組織、協調、交流的重要性。在校園藝術文化節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從創意到策劃的全過程,并爭取到美術教研組的唯一參賽名額。學生獨立完成采購、開發票、音樂剪輯、道具制作、文案撰寫等環節,綜合能力有所增強。
3.發展室外美術課堂,發展能力。美術教學不僅僅發生在室內,操場、自然、社會都是學習美術的良好場所。(1)玩學聯動,組織室外美術活動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游戲是幼兒喜歡的環節,中職學生同樣喜歡游戲。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外課程同樣有學習任務,教師需要巧妙地構思。在《簡筆畫器物》一課教學中,教師在課前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用粉筆完成一幅器物畫,并與之合影,拍攝一組具有創意的照片。教師提供了參考圖片和查找資料的方式,學生興趣盎然地安排了服裝和攝影師,拍出了一幅幅有趣的照片,并發在QQ群里完成投票選評。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器物簡筆畫五步法”的運用、大幅簡筆畫繪制的知識難點。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也是一次美好的回憶。(2)場景創生,深入戶外汲取養分教師應根據地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地點讓學生觀摩、采風、調研、寫生。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心情、膽識、觀察能力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其會捕捉到更多的美術創作靈感。此外,當地藝術家的工作室、博物館、作坊等都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場所。只有親臨其境,學生才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才能被創作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染,從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左婭 單位: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