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院校道德教育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職生的特殊性
中職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在知識涵養、認知水平、行為習慣等方面都相對遜色于一般學生。學習方面,由于他們在中學階段成績大都不太理想,很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逃學、甚至棄學現象十分嚴重。在思想、情緒、言行等方面還表現出諸多叛逆性:如部分學生穿奇裝異服、打扮怪異、目無尊長、對學校校規校紀置若罔聞、對人冷漠、情感淡薄、行為隨意、語言污穢,不服管教等。凡此種種,都給中職院校的管理與教學帶來一定難度。但令人欣慰的是,中職生所處年齡階段,依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加以耐心,正確的引導,他們也會成為品德端正、積極向上的優秀學生。因此,教“學”先教“人”!“人”在前,“才”在后,這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端正中職生的思想意識,矯正其不良行為,便成了中職院校首要而迫切的任務。鑒于中職生的特殊性,道德教育在中職院校中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四個方面探討優化道德教育的方法,力求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二、優化道德教育
1、在活動中踐行德育
道德教育的關鍵點不在于傳授道德知識,而在于培養道德信念,并最終落實由信念而衍生出來的道德行為。因此,良好的道德不是“教”而獲得的,而是“學”來的,是被“做”出來的。美德若可教,也絕不是知識之教,而是意向之教、態度之教、生活之教;美德若可學,也是情意之學.態度之學、榜樣之學。道德教育與其說以知識為媒介,不如說以實踐為媒介。因此,開展各種豐富多彩.意義鮮明的活動。讓學生的情意在活動中受到熏陶,在參與中明白事理。而且,對于本來就排斥“一本正經”地學習的中職生來說,用活動來調節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更受他們歡迎。在活動中,不需要事先列出教學目標,不需要向學生點明重點難點,更不需要刻意記住某些定義要點等。只需要師生一起去參與、去做,學生在活動中完全釋放自我,表現自我。教師要做好觀察員與引導員的角色,對于各種活動中所包含的諸如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集體本位、禮貌待人、認真勤奮等人文因素,適時引導,使學生在“做”中體味美德,踐行美德。活動中的道德教育應該像春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純自然的情景中,去感悟美德,體驗美德,在認知的源頭就把信念與行動完美的結合起來。
2、在知識學習中滲透德育
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教師應樹立“大德育觀”,讓道德教育“見縫插針”。對于中職院校學生來說,直該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德育。如:在技術學習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等,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此外,技術本身也具有極強的人文性,它所包含的求真務實、認真嚴謹、不懈追求等精神,都屬于道德教育的范疇。而且,道德與技能、知識、思想、見解等是渾然一體的,那種把道德從中完全剖裂出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事實證明,知識技能的學習,能夠很大程度上帶動人的道德的發展。就像基礎教育階段,在應試教育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在行為意識、思想道德等方面也比較優秀。如果把學生的心靈比作一塊田地,要想讓田地里沒有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知識技能的學習就好比莊稼,對于中職生來說,技能高了,自信心就有了,有了自信,就能緩解其自卑情結,減少其“怪異性”,因為表面的叛逆往往來自于深深地自卑。這樣一來,美好的道德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3、改進課堂德育教學
盡管不能剖裂道德與其它品質、技能的聯系,但道德作為一種不同于技能的隱性力量,依然存在單獨而教的必要。只是如何去教,有待探討!多年來,單一的口號式課堂德育教學,讓學生極度反感。嚴格的科學化程序,使得教育中本該有的豐富性、情感性、意義性逐漸消失,學生或許會學到很多知識、概念,但卻外在與人,而無法內化于心。這就使得學生對課堂上的道德教育視為一種“教化”,十分排斥。但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其作用依然不可小覷。那么,改革德育課堂教學便成為迫切而艱巨的任務。為了使道德教育有章可循,課堂德育中依然需要設置愛困主義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哲學與人生教育等。但鑒于道德教育情感熏陶為主、知識講解為輔的特點,在課程安排上應該“少上精上”。一方面,純粹的德育課過多,極易造成學生的反感l另一方面,無針對性、無特色的泛泛而講,也極大降低了德育的實效性。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通過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對每周僅有的幾次德育課產生一種期待,這種期待便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精心設計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歡呢?根據德育特點,多以課堂活動為載體去體現某一主題,用情景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美德,角色扮演讓學生體味各色人物的喜怒哀樂,當然教師適時精講,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畫龍點睛,也是十分必要且必須的。這樣,學生“動”與教師“講”相結合,使學生心有所悟,情有所系。
4、以人育人全員參與
在學校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包括管理、教育、服務都是育人的。每個教育者的言行,在學生面前都有影響力,應具有示范性?!敖處煙o小節,處處是楷?!?其言行舉止、工作態度、儀表風度等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待人、待己、待物等道德資源,是道德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形式。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l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因此抓師德教育,增強教師育人觀念是關鍵??梢?,真正的道德教育是一種以精神引導精神、以生命感化生命的心靈工程,讓道德教育深入人的靈魂層面,讓人的靈魂發生轉向正是道德教育應該秉承的核心理念。此外,還應重視隱性課程的力量。“隱性課程”是由杰克遜在1968年出版的(《班級生活》(Ufeinclassroom)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說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課程或官方課程的話,那么隱性課程貝9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這就要求學校要注意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的建設,以及良好的校風、班風的培養,實施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策略。班級、校園環境的創設做到“無一物不景,無一物不用”這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以悄無聲息的力量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以技立命,以德立信。中職院校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視,其任務任重道遠。只有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以上優化道德教育的方法,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地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讓外鑠的道德理想內化為學生自身品質,并使之能夠在生活學習中踐行道德信念。當然,、教育中的探索創新永無止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依然需要不斷探索德育新思路、新方法。讓中職院校道德教育工作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