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建筑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學生來說,校企合作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于是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成為重要的任務。本文基于企業需求的角度,從企業視角分析了影響校企合作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合作模式建議。
關鍵詞:基于企業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建筑專業
1引言
我們目前的高校教育主要是依靠和結合政府或者相關教育部門,針對市場需求而言,這種教育模式是不足的。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學校和學生承擔著向社會輸出技術、建設、服務、管理等一系列高質量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應該更加的面向社會和市場需求。針對高職建筑專業的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必然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據調查顯示,目前高職建筑專業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不成熟,普及度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種論文報刊發表中,關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討論十分豐富,但是在這些討論中,大部分都是以高校的視角來進行分析討論,從企業視角的研究是十分匱乏的。誠然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但有不少研究將校企合作不發達的原因歸結于企業的不積極,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綜上所述,本文就選擇了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入手考察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希望能對企業、對高校的合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影響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因素
2.1企業規模
企業的規模,是限制企業與高校合作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產生經濟效益,有更多的可調動資金以作為職業教育培訓成本。在2006年,學者查吉德以《廣州市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意愿》為題做了調研,調研主要使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研發人員數、年平均利稅、所有制形式等因素對企業的合作意愿度有顯著影響。其中,所有制形式,年平均利稅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最為顯著。調查數據顯示,私有制的企業更愿意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因為在政府政策中很少有關于推進校企合作的保障的相關規定,這對公有制企業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其不重視校企合作。而私有制企業的決策更為自由化,資金的可調度性更高,更容易作出校企合作的選擇。年平均利稅高的企業更容易選擇校企合作是顯而易見的。
2.2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滿意度
從高校方面來分析,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影響著企業是否作出校企合作的決策。我們都知道,要達成校企合作,其實高校和企業是雙向選擇的,企業必然更傾向于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扎實的學生。尤其是對建筑專業這種技術性強的專業而言,企業更是擇優而選。因此,學生的硬性素質影響著企業的判斷,越是優秀的學生,越能激發企業合作的意愿,這也是企業的需求之一,只有擁有高質量的人才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尋找人才,開拓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基本最根本的需求。
2.3政策引導的匱乏
自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以來,政府陸續出臺了不少政策。但在這些政策中,宏觀政策占了大多數,很少有政策涉及到具體的措施,只給出了框架,可操作性低。與學者們的研究相似,政府的政策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大部分只著眼于學校,對企業顧及得少。幾乎在各項政策中都是以高職院校為對象的,對企業也缺乏相關的財政扶持和補貼政策。企業畢竟是盈利組織,國家政策對企業的利益保護力度不足,這就不利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3校企合作模式相關建議
基于企業需求來考慮,學校需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校企合作不能一蹴而就,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學校與企業在逐漸深入的合作中提高對對方的信任度,從而提高積極性。
3.1基地參觀,工學結合模式
在商量合作的初期,學校要對企業進行多一點的讓利,畢竟企業不大可能在合作之初就大量投入資金,在這個階段,學校要盡可能的利用企業原有的資源。對建筑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的建筑基地,參觀企業的設備,生產任務和相關技術標準,可以提前接觸社會,與相關技術人員交流,獲取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的知識。這種“工學結合”的模式利用了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借此來提升自己學生的素質。
3.2校企訂單班合作模式
近年來,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結合實際,替學生爭取了許多提前接觸工作的機會,這就是訂單班合作模式。“訂單班”指的是由大型企業提前預定(簽約)學生組成的班級。這些班級的學生的培養計劃是參照企業提出的標準而考慮的,培養出的學生素質更加適合企業運作。而企業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提供一些建筑小項目,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可能為企業帶去新的技術。
3.3合資建立建筑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或專業實驗室模式
當校企合作到一定的程度時,如學校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令企業有了強大的合作信心,此時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模式,這個階段的企業會做出更大的讓利。組建建筑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企業可以聘請本企業或者外企業的專家為委員會的發展做指導,使建筑專業的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能適應社會。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設備比較落后,對建筑專業的學生而言,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室,例如建筑材料實訓室或鋼結構實驗室等等,企業出資或者與學校合資建設這種專業實驗室供學生使用,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便能向企業輸送更高素質的人才。
3.4企業提供崗位高校積極宣傳模式
為了實現校企共贏,兩者要互相配合。企業既然投入了資金對高校的培養計劃作出了貢獻,自然希望能吸收高校的人才,所以在企業向高校提供崗位的同時,高校要在校內加大宣傳企業的力度,也為學生良好就業作出了保障。
4總結
高職院校的建筑專業技術性強,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更要求該專業的學生培養要與時俱進,與企業聯合培養是很好的選擇。在滿足企業需求的同時,高校可以獲取更好的培養條件,為學生建立更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實現“三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汪長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建設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1,(1).
[2]范唯,馬樹超.關于加快建設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6,(19).
作者:何善能 單位:梧州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