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綠色建筑的技術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3年3月21日,美國專家阿倫•魯本在美國伏西洋月佛網站上發表的《污染問題并非中國獨有》文章中強調:“中國目前的各種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都很巨大。最近估算認為,2010年近3400萬t502和1100萬tNoZ排向空中,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發電廠排放及生物質燃燒。但是對于一個人口是美國4倍的國家來說,并不比美國過去的排放量高。在1980年,美國排放了2600萬t50:和2700萬tNO:到空氣中。”將現在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除了可以對空氣污染的活動和后果有更科學的知識之外,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控制技術和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2009年12月,一場關于給地球“降溫”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它給各國領導和世界人民敲響了警鐘,是影響人類發展的重要會議。在會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當前,我國建筑能耗已超過全國供能的30%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據建設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城鄉建設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耐,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時,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面對這一形勢,在建筑方面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綠色建筑應運而生,開發和推廣綠色建筑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對我國提出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戰略任務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貢獻。
1.1國外綠色建筑的發展
在國際范圍內,綠色建筑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而明確的定義,國外許多學者、建筑師對于“綠色建筑”都有各自的理解。例如,德國學者克勞斯•丹尼爾斯教授在其著作《生態建筑技術》中,對綠色建筑做了如下定義:“綠色建筑是通過有效地管理自然資源,創造對于環境友善的、節約能源的建筑。它使得主動和被動地利用太陽能成為必需,并在生產、應用和處理材料等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自然資源(如水、空氣等)的危害。”此定義簡潔概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盡管國外學者和建筑師各執一詞,但他們所持觀點的核心是共通的,即一個有利于人類健康的綠色建筑,其建造和管理應基于高效的資源利用和生態效益原則。
1.2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
雖然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起步比西方國家要晚,但是綠色建筑的概念被普遍接受并加以實踐。就在短短的10年間,我國先后頒布實施了栓國綠色建筑創新管理辦澎栓國綠色建筑創新實施細則(試行)》健設部關于推進節能省地型建筑發展的指導意卿雄錄色建筑技術導貝心《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關于新建居住建筑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通知》攀錄色建筑評價標準紛假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等一系列文件,由此可見,我國關于綠色建筑的法規建設和工程實踐還處于研究探索和試驗階段。
2與綠色建筑相關的技術
綠色建筑技術并不是單純地為建筑單體提供技術保障的某一單項技術,而是一個技術群。它是為建筑具備“綠色”屬性提供技術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整套技術體系,因此也是滿足自然生態良性循環規律的“綠色”技術體系。目前,綠色建筑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圍護結構技術
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我國根據1一7月份的平均氣溫劃分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和溫和地區5個不同的建筑氣候區。我國各地氣候差異很大,建筑圍護結構應與建筑所處氣候環境相適應。墻體的保溫隔熱應根據具體的氣候環境,加以考慮。在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圍護結構的保溫是重點;在夏熱冬冷地區,建筑圍護結構既要考慮冬季保溫性能,又要考慮夏季隔熱性能;在夏熱冬暖地區,隔熱和遮陽是重點。
2.2屋面節能技術
在建筑圍護結構中,隨著建筑層數的增加,屋頂所占面積比例減少。加強屋頂保溫及隔熱對建筑造價影響不大,但屋頂保溫能有效改善頂層房間的室內熱環境,而且節能效果明顯。屋面有多種形式,常用的屋面分為平屋面和坡屋面2種,平屋面又分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屋面隔熱保溫及防水做法有倒置式屋面和架空式屋面等。在坡屋面下應鋪設輕質高效保溫材料;平屋面可以考慮采用擠塑聚苯板與加氣混凝土復合,有利于減小保溫厚度,減輕屋蓋自重;上人屋面和倒置式屋面可以采用在防水層上鋪設擠塑聚苯板的保溫做法。
2.3門窗節能技術
門窗的保溫性和氣密性對采暖能耗有重大影響,新型的節能門窗,在滿足室內采光、通風和視覺要求的同時,還要滿足隔熱保溫性能,即冬天能保溫,減少室內熱量流失;夏天能隔熱,防止室內溫度過高。例如,中空玻璃窗、真空玻璃窗和低輻射玻璃窗等;窗框的型材主要選用斷熱鋁合金、塑鋼和鋁木復合等。
2.4現代遮陽技術
當前作為可調節遮陽層或建筑表皮上的可調節遮陽構件,其功能已超越了遮擋太陽輻射這一單一功能,正向多功能化發展,成為具有多功能的綜合裝置,即在遮陽的同時能起到引導自然光、產生電能、促進自然通風、隔絕外界噪聲、防灰塵、安全防護等作用。
2.5現代通風技術
不消耗能源而取得令人滿意的通風效果,是最理想的建筑通風結果,但這需要通過外部氣候條件的配合與精心合理的建筑設計來實現。對于通風生態化設計,可以將常見的生態化通風方式分成大循環、小循環、微循環3類,它們在不同層面上可實現建筑生態化通風的作用。大循環通風指的是從建筑物尺度上考慮的通風設計,主要表現為建筑造型上的通風。小循環通風指的是從房間尺度上考慮的通風設計,主要表現為替換式通風等形式。微循環通風則是指從建筑構件尺度上考慮的通風設計,主要表現為雙層幕墻等形式。在現代建筑中,通風生態化設計正被日益廣泛采用,它在不同尺度上把握建筑的形體、結構與構造,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建筑內部空氣環境質量,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建筑內部微氣候,達到保護使用者健康的目的。
2.6現代采光技術
綠色建筑的采光是指建筑接受陽光的情況。采光以太陽能直接照射到室內為最佳,或者有足夠亮度的折射光。這里的采光指的是自然采光,不包括人工照明。綠色建筑采光設計的目標有以下4個方面:一是滿足照明需要;二是滿足視覺舒適度的要求;三是滿足節能要求;四是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
3結語
由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城鎮化將成為我國發展新的引擎。現在中國有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城鎮,2012年這一比例提高了1.3%,達到52.6%。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估計,2013年將進一步提高到53.37%,因此綠色建筑將大有可為。
作者:溫登鋒單位:廣西建工集團三建直管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