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要以思想品德課為陣地,以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灌輸、培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使之最終積極參與、上好思想品德課,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認為,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營造和諧、健康的課堂環境,展示美好的心理良好的課堂環境是進行正常學習的必備條件,而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把學生當成朋友,并真正放下架子和學生做朋友,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是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就破除了教師的權威,把教師看成是學習的引導者,認為教師如同導游一樣,即怎么游覽美景那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把景色介紹給學生。學生與教師親近了,自然就消除了緊張、消極的心理,不但成績有所提高,而且心理也非常的健康。學生體驗到受教育是快樂的,從而主動參與學習、敢于爭辯,最終學生的思維得到內化,潛能得到發展,情感更加豐富,心理更加健康。
(二)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思想品德課本中有很多東西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如《豐富多樣的情緒》《善于調控情緒》《追尋高雅的生活情趣》《怎樣做個自尊自信的人》等不勝枚舉。例如,在教《善于調控情緒》一節時,我先通過幻燈片讓學生明確情緒是可以調控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調控自己的情緒。然后,我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回答,在生活中怎樣調控自己的情緒?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自己總結出調控情緒的方法。接著,我提問:“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調控自己情緒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嗎?”這樣,我們就通過教材自然而然地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并通過細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學因素,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改進教學策略,滿足學生心理體驗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啟發、合作等方法的應用,滿足學生健康成才的需求。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根據本學科的內容特點,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興趣盎然地學習。對于能夠給出正確結果的學生,我會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通過思考但解答中仍有不足之處的學生,我會先肯定他們解答中的正確之處,然后用鼓勵性的語言,如“你可以從某某方面來繼續考慮”“請你再……你一定會想出來的”等,而不是輕易地否決他們。這樣,學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理。
(四)在教學中注重探究的教學方式
培育學生堅韌的道德品質堅韌的道德品質是心理健康的總鑰匙。心理不健康的人,他們總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急躁、冒進。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盡可能多地采用探究教學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自我新形象》的內容時,我就采用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是什么樣的,自己對自己了解多少。這樣,就能使學生逐漸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誠,要理解、寬容。學生受教學內容的影響,必將在探究的過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覺性。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掌握了自己的新形象,更為重要的是,還協調了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這無疑對健全學生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總結
總之,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它需要教師、父母、社會的共同關注,并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予這些心靈脆弱的孩子,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作者:郭智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柏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