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滲透法教學高中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滲透素質教育
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素質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學科本身就有人文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也就是要把素質教育寓于聽說讀寫之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啟迪學生心智,引導學生從狹隘走向博大,激勵他們為了民族、國家而奮發向上。課文中有許多為追求真理獻身事業的仁人志士值得學生學習,如《記念劉和珍君》《指南錄后序》《五人墓碑記》《<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個夢想》等,就是這類好文章。學習屈原的《涉江》時,可結合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事跡,融進那種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思想品德教育也應該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朱自清散文時,可自然滲透進他“寧可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崇高品格。總之,教材中這些人文因素不勝枚舉,星星點點都發射出熠熠光芒。在教學中滲透進去,對陶冶、教化學生有至關重要。
二、滲透審美教育
語文教育離不開審美。只有把審美素質的培養滲透進語文教育,才能全面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包括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等。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審美滲透作用,滲透進審美形象的感受、理解和體驗。例如,在學習《海燕》《雷雨》《愛蓮說》《陋室銘》時滲透進美的教育,通過對象征意蘊的領悟,使人產生深刻、愉悅的美感。又如《赤壁懷古》的豪放不羈的崇高美、《百合花》的清秀俊逸的輕靈美均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學習《陳情表》《項脊軒志》可以滲透親情美教育,學習《荷塘月色》《聽聽那冷雨》可以滲透自然美教育。這些“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不僅折射了作者的美感,而且也是一個民族心靈的歷史、情感的歷史,通過對一篇篇璀璨雋永的文學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學習,藉以了解它所涵蓋和再現的重大歷史背景。
三、滲透現代語文知識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未來的事業,在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把當代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納入教學范圍,從大語文觀的高度去選擇、組織和分析語文文本的內容。這就必須更新觀念,具有現代意識,沖破應試教育的樊籬,滲透進有關現代語文知識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全體學生全面且主動地得到發展。語文雖是基礎性學科,但教者也不能死守教材而無現代意識和創新意識。語文教學要發揮學科優勢,樹立大語文觀念,融進現代教學內容。聯系實際,運用滲透法,在課文內容、語法、邏輯、修辭等語言基礎知識方面靈活機動地滲透相應內容,使學生對當前語文動態有所掌握。例如,學習《我與地壇》,不僅要介紹史鐵生有關自身經歷的散文,而且可以對比性地介紹有關其他散文,這樣便于學生較早地鏈接當代文學的新題材。又如,在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時,向學生介紹以語言的存在形式及其特征為主線來組織教材的內容體系。
四、滲透學法教育
根據現代教育的新觀念,現代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是“學到什么”,而是“學會怎樣學習”。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滲透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基礎。所以,首先要對學生滲透進思維方法的訓練、培養,或綜合,或演繹,或分析,或分類,或比較,或想象,或假設,這些方法都來自思維,同時也在思維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通過“同題作文”滲透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重要意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進掌握知識的基本方法,語法、邏輯、修辭等內容的學習各有其法,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的寫法也各有不同。這都要給學生以規律性的指點,使學生能夠歸納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自信心、進取心和意志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自覺地運用滲透式教學法。但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滲透的內容和方法,切不可為了滲透而滲透。改革教育,提高質量,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而滲透式教學法確實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作者:馬強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