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監控災害的新系統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系統的框架和功能
扯霍閃系統包括中央、省、地市、縣、鄉五級,功能從中央至鄉鎮逐級簡化。系統采用SOA思想設計實現,在數據層與應用層之間設計實現服務層,提供系統對業務擴展的支持,具體功能涵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產品制作、查詢統計、勘誤修訂以及系統使用監測與評價等方面。針對各級用戶的業務特點和操作技能水平,各級系統功能側重有所不同。中央和省級側重于對災情信息的審核和分析,省級以下用戶側重對災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報送。系統的建設應用成效評價扯霍閃系統的建設應用成效主要體現在報災數量、報災時效性、報災規范性、災情處理效率以及災情信息服務等方面。、報災數量明顯增加截至2013年8月20日統計,扯霍閃系統自上線運行以來,已累計接收地方各級報送的災情報告36萬余個,其中縣級21.5萬余個,地市級10.6萬余個,省級近4萬個。扯霍閃系統使用前,民政部不掌握地市級和縣級災情報告,年度接收省級災情報告約700個,扯霍閃系統使用后省級災情報告接收量約為使用前的10倍。
2、效性顯著
報災時效性顯著提高扯霍閃系統上線運行5年來,報災時效性在逐步提高。以災情報告上報時間與災害發生時間的差值為延時判定標準,報災延時48小時以上的災情報告年度占比由2009年的19.5%減少到2013年的0.1%;延時小于24小時的災情報告年度占比由2009年的73.2%提高到99.6%。報災規范性明顯改善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規定,災害發生后,要求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初報,之后根據災情發展變化情況,上報續報和核報。扯霍閃系統使用前,災情報告平均續報次數與核報次數都不足0.5次;扯霍閃系統投入運行當年,災情報告平均續報次數上升至0.8次,平均核報次數上升至0.86次。此后幾年中,平均續報次數和核報次數不斷提高,2012年災情報告平均續報次數已上升至2.9次,平均核報次數已上升至0.96次。災情處理效率大幅提高扯霍閃系統使用前,基于分縣數據的年報編制通常需要花費1個月左右時間;扯霍閃系統使用后,由于數據規范性、準確性有保障,系統提供的自動校驗和匯總功能又極大提高了海量數據的處理效率,因此,年報編制工作1天內即可完成。五、災情信息服務更加及時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昨日災情》、《災情手機報》、《年度自然災害圖集》《每日災情專報》、《全國月度/年度災情分析報告》等8種核心災情信息產品,年編發量超過1千期,服務對象面向國務院應急辦、部領導、業務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系統運行中的難點問題盡管扯霍閃系統自全國上線以來,一直保持平穩運行,較好地實現了災情信息管理業務流程固化、業務水平提升的目的,但系統運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難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面向基層的進一步應用推廣和當前的應用效果。
3、基層人員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
目前,基層扯霍閃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扯霍閃系統的推廣使用改變了扯霍閃人員通過紙質報災的一貫工作習慣,使得一些人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是抵觸情緒。盡管通過培訓等方式,逐漸使大家認識和熟悉了扯霍閃系統,但由于基層人員流動性很大,常常是幾個月就進行崗位調換,剛培訓學會使用了扯霍閃系統,便被調離,導致扯霍閃系統普及推廣的難度很大。扯霍閃系統的運行保障環境亟待改善扯霍閃系統采取集中部署,所有用戶通過遠程登錄設置在北京的服務器,開展數據存儲、處理、分析等業務。由于用戶數量龐大,訪問扯霍閃系統頻繁,導致部分地區訪問速度慢、用戶集中訪問易出現超負載運行等問題。此外,扯霍閃系統沒有建立具有自然災害、網絡傳輸和電力供應等方面突發事件防范能力的數據災難備份,無法保障系統7×24小時無間斷運行。
作者:霍元甲單位:佛山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