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教學設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分析所用教材設計思路和結構體系
教材作為課程理念的載體,是課程改革的直接成果之一,也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之一,研究新時代的教材編寫和評價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學界同仁,包括教材主編對教材設計思路和結構體系做了深入研究,為化學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化學學科知識結構的設計既要考慮保證該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更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該學科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化學學科知識體系,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課程模塊設計
就目前研究的情況而言,學界同仁,尤其是教材主編正在對新課標教材模塊進行深入剖析,所發表文章帶有很強的系列性,對我們進行課程模塊設計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教學設計時要充分發揮模塊在學科知識結構體系中的“縱橫貫通”作用,必須要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模塊與學科知識結構的關系。模塊是學科知識結構“逐漸分化”的產物,是學科知識結構的具體化。對模塊的教學設計需要理清模塊在學科知識結構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對學科知識結構體系的意義,突出模塊對知識體系的“縱向”聯系。第二,模塊與模塊的關系。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關系包括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2個必修模塊以及6個選修模塊之間的關系。顯然,2個必修課程是選修課程的基礎,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理清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關系,能突出知識體系的“縱橫”聯系。第三,模塊與主題的關系。模塊進一步“逐漸分化”則是內容主題。而各個主題又要設計為若干個課堂教學設計。處理好模塊與學科知識結構、模塊與模塊、模塊與主題之間的關系,能夠把化學科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和方法有機地融合起來,有利于幫助學生意義建構。
三、主題教學設計
主題教學設計即單元教學設計,指的是對模塊中的主題進行的整體教學設計。王磊等學者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和單元教學設計反思三個方面對單元教學設計進行了詳細論述,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的課程新理念,本文不再贅述。四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是對主題教學設計的“逐漸分化”,是教學設計最主要的部分。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為了貫徹課程新理念,在保持學科邏輯順序的同時應盡量做到化學學科知識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合。要以學習理論為指導進行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是在明確教學目標、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經驗、對課堂教學內容明確定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注重學習的情境性、注重知識建構的過程性、注重知識的拓展應用等方面下工夫的同時,并注重歸納與小結、習題設計以及評價,力求在保持學科邏輯順序的同時做到化學學科知識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合,有利于幫助學生意義建構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化學知識體系。
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的課程新理念,應重視學習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從學科知識結構設計、模塊設計、主題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四個層次展開,并注重四個層次之間以及層次內部的有機聯系,能較好地達到“縱橫貫通”的要求,有利于幫助學生意義建構化學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真正實現“三維”目標。
作者:陳偉單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教導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