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傷性休克急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
創傷性休克患者148例,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齡18~82歲。機體臟器損傷52例,多發性骨折38例,臟器合并骨折損傷42例,其他1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癥狀,實施院前急救。
1.2護理方法
1.2.1急救程序
收到急救電話后相關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往患者身邊進行救護。接診過程中,醫護人員首先對患者的情況做評估和鑒定,包括傷勢、失血程度等。其次,根據患者傷情進行止血處理,創傷中容易因為大量出血而導致休克,威脅生命安全,創傷性休克要對出血進行急救處理,控制血量,保證急救順利。運用升壓包扎的方法為軀干和頭面部進行包扎,運用止血帶包扎四肢止血,詳細記錄止血帶使用時間,在規定時間后放開止血帶,做好觀察記錄,然后再重新包扎止血帶,用以防止肢體壞死。若是骨折患者則可采取簡易外固定,血管鉗止血用以血管斷裂者。第三,注意觀察患者口鼻腔,發現有血塊或其他分泌物,必須馬上清除,以確保呼吸道的暢通;若是發現呼吸循環出現停止要及時采取措施搶救,采用胸外心臟按壓并用呼吸囊給予氧氣,確保呼吸供應及時和暢通;針對多處肋骨骨折者則采用寬膠布或者多頭帶給予有關胸腔的固定。疼痛達到一定程度會反射性引起相關血管的擴張,導致血壓下降加重休克,針對此種情況,疼痛科采用哌替啶或者曲馬多等適用于機體止痛的藥物或者注射液進行緩解疼痛感。第四,將患者準確轉移到救護車,注意采用雙臥位,把上身調節至10°~20°位置,下肢則抬高20°~30°。安穩后盡量不要移動患者,確保氣道的暢通,保證氧氣供給。轉運患者時,密切觀察患者在轉運途中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患者送往醫院需要格外小心,首先要注意把患者頭部朝向與承載交通工具保持相反方向,避免因交通工具加速運動影響患者腦部供血。其次,仔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包括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變化,定時檢測,隨時測量,詳細記錄患者體征變化。第三,全面觀察患者狀況,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損傷多為復合性損傷,除了對患者受傷部位持續密切觀察以外,還要注意關注患者神態表情、意識狀態、皮膚黏膜及其循環灌注等情況,患者創傷性癥狀不是單一方面的創傷,是身心整體的動態癥狀,要進行全面的觀察。根據患者的癥狀要注意是否有內臟器官出血、血管破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癥狀,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搶救和護理措施,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患者轉移過程中要注意保暖,體溫降低很可能引起心率和血壓下降,密切關注患者呼吸狀況及心跳反應,若出現心跳呼吸停止必須馬上進行徒手心肺復蘇處理。
1.2.2護理過程
1.2.2.1恢復血量循環恢復循環血量是搶救創傷性休克患者的重要環節,醫生和護士在搶救病患的過程中要加強合作,分秒必爭,護士的護理要及時到位以確保醫生成功搶救患者。嚴格按照規定建立靜脈通道,選擇相適應的靜脈留置針等針對性輸液和用藥。注意輸液的關鍵是選擇輸液部位,不要選擇受傷部位附近的大靜脈進行輸液,應該盡量遠離。另外,針對腹部及以下損傷,選擇上肢和頸部靜脈;胸部及以上損傷選擇下肢靜脈。補液時要快速且大量,保證補液充分正確。
1.2.2.2心理護理院前搶救中要同時輔助心理護理,促進搶救成功。創傷性休克患者往往因為傷勢嚴重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沖擊,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脆弱的心理和薄弱的意志不利于戰勝創傷,為搶救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搶救的同時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安撫,引導患者放松心情,積極配合搶救,有利于手術的進行。此外,對患者家屬也要進行適當疏導,讓其成為患者堅強的后盾。
2結果
對148例創傷性休克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護理,4例因傷勢過重現場搶救無效死亡,6例轉送途中死亡,其余患者成功搶救生還,有效率93.2%,表明院前急救護理效果顯著。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也不斷革新發展,為提高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及降低轉送途中的風險系數,醫務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在醫生進行及時搶救的同時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輔助醫生搶救成功。對于急救車、急救物品等的消毒清潔和準備工作都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每天對急救設備進行安裝調試,保證其處于待用狀態。此外,從患者出發、接診、轉運到搶救及手術后等一系列急救護理均時刻保持高度警覺,仔細觀察患者體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確保搶救成功。綜上所述,院前急救因具有時效性、隨機性、限制性等時間、空間和環境條件的制約,故對于院前急救護理要求更高,針對創傷性休克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是治療的必要環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不斷提高急救護理技術和完善急救護理制度。
作者:施慶芳單位:太原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