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指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使用康復新液聯合1%的碘甘油涂在潰瘍處進行常規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的方式。記錄患者潰瘍期和每天的疼痛分值,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糖變化。結果 觀察組的平均潰瘍期為(4.2±0.5)d, 平均疼痛指數為(14.5±1.3)分;對照組的平均潰瘍期為(7.3±0.8)d, 平均疼痛指數為(28.5±3.7)分;觀察組的潰瘍期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復發性口腔潰瘍;健康教育;飲食指導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81
Influence b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ZHANG Guang-hua, WANG Li-ling, BAI Yan-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eilongjiang Daq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Daqing 1633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Kangfuxin liquid combined with 1% iodine glycerin on ulceration for b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Records were made during ulceration stage and in every day on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and blood glucos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ean ulceration stage as (4.2±0.5) d, and mean pain score as (14.5±1.3) 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mean ulceration stage as (7.3±0.8) d, and mean pain score as (28.5±3.7) poi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ulceration sta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Health education; Diet guidance
在糖尿病患者中口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其中口腔黏膜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 是口腔黏膜霉菌感染所致, 常規治療很難治愈。復發性口腔潰瘍是指反復出現的具有自限性、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 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為45%, 是糖尿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確, 臨床上治療比較困難, 且無特效藥根治該病。口腔潰瘍的發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正常飲食作息, 影響生活質量。臨床治療的原則是局部治療結合全身治療, 延長間歇期, 縮短發作期。本次研究中選取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采用分組的形式, 兩組治療方法相同, 護理方式不同, 以探討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在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門診接受治療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所有患者均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1997年制定的新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且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口腔分會制定的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1]。查體可見潰瘍分布在患者的口腔黏膜、舌體等處, 潰瘍數目1~5個, 有的已連成片, 灼熱疼痛。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女32例, 男18例;年齡最小25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8.2±6.4)歲;糖尿病史最短2年, 最長15年, 平均病史(7.6±3.3)年;口腔潰瘍發生的時間最短8 d, 最長18 d, 平均發生時間(13.4±3.2)d;輕型3例, 中型26例, 重型21例;對照組患者中女34例, 男16例;年齡最小27歲, 最大74歲, 平均年齡(59.1±6.6)歲;
糖尿病史最短2.5年, 最長17年, 平均病史(7.9±3.6)年;血糖口腔潰瘍發生的時間最短7 d, 最長20 d, 平均發生時間(14.2±3.8)d;輕型0例, 中型27例, 重型2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及口腔潰瘍的病程、潰瘍的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康復新液(5 ml/次)聯合1%的碘甘油涂在潰瘍處進行常規治療, 4次/d, 三餐之后加睡前, 7 d為1個療程。注意用藥前用清水漱口, 涂藥后1 h內禁食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的方式,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的癥狀、發病原因以及相關護理知識, 讓患者了解糖尿病與口腔潰瘍等疾病的協同和促進作用, 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向患者講解自我保健的一般知識, 做好口腔衛生宣教,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不僅僅是認真、正確地刷牙, 要堅持飯后漱口。有壞牙要及時修復, 定期看牙醫;②告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精神過度緊張、郁郁寡歡、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恢復。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疏導不良情緒, 以科學的觀念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2];③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 堅持鍛煉, 提高機體抵抗力。
1. 2. 2 飲食指導 臨床實踐表明, 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進行不耐受食物控制, 會使70%以上的患者潰瘍得到有效控制, 發作期延長到3個月以上或愈合時間縮短為2 d[3]。因此要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 盡量不食辛辣及油炸類食物, 多食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 特別是深顏色的蔬菜, 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C[4]。注意營養搭配, 規律飲食, 同時禁煙酒。鼓勵患者進食, 消除因為疼痛而不敢進食的心理。并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及血糖情況不同制定個性化的食譜, 為患者制定每日飲食熱量標準以及三餐分配表格, 實時做好患者體重、運動量及血糖含量等, 督促患者根據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合理選擇食物, 嚴格控制好每天熱量的攝入量, 以蔬菜、水果、奶類及谷物食物為主, 一般原則為碳水化合物占60%左右, 蛋白質占15%左右, 脂肪占25%左右, 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5]。
1. 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記錄患者潰瘍期和每天的疼痛分值,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糖變化。臨床療效判定標準[6]:顯效:治療1~2 d內疼痛感明顯減輕, 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明顯減輕, 潰瘍面積明顯縮小, 并于4 d內愈合;有效:治療3 d內疼痛感明顯減輕, 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有消退跡象, 潰瘍面有所縮小, 并于5 d內愈合;無效:治療5 d后各項癥狀無明顯緩解, 治療療程結束后潰瘍無好轉, 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潰瘍期及平均疼痛指數比較 觀察組的平均潰瘍期為(4.2±0.5)d, 平均疼痛指數為(14.5±1.3)分;對照組的平均潰瘍期為(7.3±0.8)d, 平均疼痛指數為(28.5±3.7)分;
觀察組的潰瘍期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2355, P
2. 2 勺榛頰吡俅擦菩П冉 觀察組患者顯效28例, 有效21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8.0%(49/50);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 有效32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4.0%(42/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829, P
2.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中發現, 患者的年齡越大、糖尿病病程越長, 口腔潰瘍的發病率越高, 糖尿病患者口腔內往往唾液少而黏稠, 唾液溶解酶活力降低, 口腔的自潔作用降低, 黏膜對外界刺激防御力下降, 于是很容易產生淺表性潰瘍[7]。糖尿病與口腔潰瘍往往相互影響, 如果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潰瘍就難以愈合, 反之, 血糖就難以控制。因此, 控制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口腔潰瘍就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而有效的血糖控制又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狀況, 兩者相輔相成[8-15]。康復新液聯合碘甘油治療糖尿病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再結合健康教育及飲食指導, 使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潰瘍期、平均疼痛指數、臨床療效及治療后的血糖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C上所述, 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在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中能縮短患者的口腔潰瘍期、降低疼痛指數、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血糖值,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莉.口腔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對口腔潰瘍患者的影響.甘肅科技, 2016, 32(15):114.
[2] 羅崗.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研究及護理進展.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8):284-285.
[3] 張孝利, 陸小慧, 林梅. 淺析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及護理. 科技資訊, 2016, 14(20):150-151.
[4] 賈辰, 石云凱, 鄧琳瑕.探討口腔護理結合飲食干預對口腔潰瘍患者的影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1):226-227.
[5] 羅興.冠心病術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飲食保健, 2015, 2(12):222.
[6] 降穎.康復新液聯合碘甘油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期的治療價值. 中國醫藥導刊, 2013, 15(7):1205-1206.
[7] 馬春霞.活性銀離子抗菌液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護理. 護理學雜志, 2014, 29(9):43-44.
[8] 佘燕朝, 劉純艷.糖尿病病人常見的口腔合并癥預防及其護理措施.護理研究, 2006, 20(4):943-945.
[9] 梁云芳, 蘇運輝, 趙泳誼, 等. 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技能的影響. 現代臨床護理, 2015, 14(3):53-56.
[10] 邵宇英. 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4, 13(5):2-4.
[11] 馮秀麗.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的調查. 中國病案, 2012, 13(1):66-68.
[12] 鄭淑君, 成守珍, 姜燕, 等.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與生活行為方式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7, 16(5):401-403.
[13] 黎朗.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個體化飲食護理研究.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3):140-142.
1日本齒科衛生士的培養制度
日本齒科衛生士專業學習年限為3年,主要有教養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的理論學習,教養課程主要有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及法學等;專業教育課程主要有齒科衛生士概論、齒科臨床概論、口腔外科學、口腔解剖學、生物學、病理學、微生物學、藥理學、口腔衛生學等。學生于畢業前參加國家齒科衛生士執業考試。在校期間,學校會定期開設講座,以開擴學生的邏輯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深度。
2齒科衛生士的工作范疇
2.1 日本于1948年制定了《齒科衛生士法》,并在其后多次進行了部分內容的修訂,將齒科衛生士列為從事齒科預防處置、齒科診療輔助和口腔保健指導的醫療技術人員[1]。齒科衛生士獨立完成的工作內容有:①齒科預防處置:包括涂布氟化物,使用專業器械實施口腔清潔,如去除牙石、軟垢、刷牙指導等預防性措施的實施;②診療輔助工作:齒科衛生士擔任治療過程中與醫師的配合-“四手”操作,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并在醫師的指導下承擔部分的治療,如:淺齲充填、窩溝封閉、制取印模、光敏治療與暫時冠的制作等,同時負責同患者的溝通;③口腔保健指導:牙科疾病大都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齒科衛生士負責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進食習慣的指導以及對老年人和殘障者進行進食和吞咽的指導等。
2.2熟練的操作技能:日本齒科衛生士訓練有素,不但非常熟悉口腔診治操作使用的器材,還非常熟悉口腔診治操作的步驟,能夠在醫師開始工作之前就針對具體患者的治療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四手”操作則能充分體現出醫護之間默契的協作關系,配合心中有數,主動超前,工作有預見性,值得學習和借鑒。熟悉患者病情及醫師操作步驟,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患者治療及候診時間、提高醫師的工作效率、建立融洽的醫患關系。
3日本齒科護理服務理念
3.1注重環境氛圍對患者的影響: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生活氛圍能使人精神愉悅,增進身心健康。日本的齒科診所非常注重環境的選擇。筆者研修過的西川齒科診所,診室四周綠蔭環抱,診室前面設有綠地、花園,供前來就診的患者休息使用,一條小河環繞庭院,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3.2 微笑服務:微笑在服務行業中是至關重要的,它體現出一種良好的心境,同時也給患者一種愉悅的心情。在日本齒科診所,每位工作人員都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從患者進入診室和結束治療,每位工作人員都笑容可掬的送上親切的問候:“您好!” “您辛苦了!” “請您走好!” 面對患者,工作人員總是面帶燦爛的笑容,耐心的向患者解釋一切疑難問題,潛移默化地對患者起著有效的感情上的溝通,讓每個前來就診的患者都能有家一樣的溫馨感覺。
4日本齒科診所的特點
4.1完善的護理人員配備:在國內的大型口腔診療機構,無論是環境還是設備方面,都已經向國際化接軌,但是在口腔護理人員配備方面稍有欠缺。在日本,每4~5張椅位配置1~2名醫師;每張椅位配置齒科衛生士1.5名左右。如此充足的人員配備,不僅在醫師進行治療時能夠達到“四手”操作,并且人力資源配備充足不會出現因為醫護人員忙碌而對患者無人問津的情景,對于患者的健康指導與心理護理的工作也能夠做的細致到位。
4.2嚴格的消毒感染措施:由于口腔科是血源性傳染病的高危科室,所以對消毒隔離的要求十分嚴格。在預防感染方面國內目前也做的很好,制定有嚴格的消毒及感染預防規章制度,所有的器械必須達到滅菌效果,保證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而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在日本每家齒科診所都能做到每位患者結束治療后對椅位立即進行消毒,以確保醫患雙方的就醫安全。他們對于患有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齒科衛生士會為該類患者準備專用的牙椅和器械,為醫師準備嚴密的防護用具,這類傳染病患者使用過的所有器具,都要經過特殊的消毒滅菌處理,杜絕交叉感染的發生。
4.3完善的社區服務:WHO在2000年6月提出的報告中指出,在191個加盟國中,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綜合水平為世界第一[2]。在日本,口腔保健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要開始逐步接受系統的口腔保健、健康習慣、平衡飲食等方面的教育。在高知大學,醫師對每位學生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檢查,一名衛生士對檢查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一名衛生士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如檢診出所需治療的牙齒,學生則在本社區服務的齒科病院進行診治,這種口腔檢診工作一般為1年1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口腔健康隱患以保證患者能夠及時預約,認真做好診治工作,將影響口腔健康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于社區內的殘障人士、老年臥床患者等特殊人群,日本的齒科診所不僅在就診方面為他們提供便利,而且會定期上門為他們提供口腔健康檢查,以減少口腔疾患的發生。
5對我國齒科護理發展的思考
5.1從教育入手促進我國齒科護理發展:在日本齒科衛生士是在齒科醫師指導下進行齒科疾病輔助治療和預防處置的專門職業,由專門齒科衛生士學校培養。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口腔護理專業,缺乏系統規范的口腔培訓機構及教材。國內口腔護理人員主要是通過參考學習口腔醫師教材以及在臨床工作中經驗積累的渠道了解并掌握口腔知識及操作技能。齒科預防處置和口腔保健指導在我國均由醫師完成。如能參考日本齒科衛生士的培養方法、開展專科教育并出臺相應的齒科護理專業資格認證,必定會對我國齒科護理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
5.2 社區服務的廣泛開展:在日本社區口腔保健服務一般由政府所屬專業部門承擔,齒科醫院是向社區提供口腔醫療服務的主要機構。目前我國也在進行醫療社區保健服務,但是還不成熟,只有將這項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才能真正發展社區口腔保健服務、真正促進社區群眾的口腔健康,提高社區群眾的生活質量,將影響口腔健康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通過在日本齒科診所進修學習,讓筆者感觸最深的是日本齒科衛生士優質的服務態度和敬業精神以及熟練的操作技能。她們無論職位高低,所做事情大小,總是精益求精、盡心盡力。通過不斷的交流,我們在技術、服務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口腔護理的發展還有待于從教育起步,配套的師資、教材、系統的教學計劃的完善。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醫療資源的配備也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只有在護理工作中不斷探索、借鑒優良的護理方法和管理方法,提高個人素質,強化護理隊伍,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使我國的口腔護理事業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木神原悠紀田郎.齒科衛生士史記[M].東京:醫齒藥出版社,1997:19-33.
關鍵詞:健康教育;干燥綜合癥;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042-01
干燥綜合征(SS)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稱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1]。眼干、口干及并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SS的三聯癥。2008年1~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39例干燥綜合征患者,經藥物治療和對癥處理,并運用護理程序對他們進行整體護理,尤其注重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估計其心理、生理、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和調適,使病人在住院期間得到良好的護理,出院后隨訪病情預后良好,效果滿意,現將有關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9例,男5例,女34例,25-69歲。均符合SS國際診斷(分類)標準(2002年修訂)診斷具體條例[2]。
2結果
本組39例患者在院治療2-3周后均好轉出院。除2例出院后因感冒誘發再次住院外,其余未再復發,達到了長期緩解的效果。
3護理
3.1心理支持與健康指導:由于本病病程較長,病人往往情緒低落,因此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做好病人的心理輔導,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慰、鼓勵患者,鼓勵其說出自身的感受,同情、尊重、理解、關心病人,給予精神鼓勵,改善其憂慮情緒,消除悲觀心理和精神負擔,以積極態度對待疾病。并告知病人只要以良好的心態正確配合治療,就會取得較好的預后,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時鼓勵家屬關心、陪伴、理解患者,使其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持。通過護士耐心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病人情緒穩定,了解了疾病知識和自我保健知識,正確對待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
3.2飲食護理與健康指導:鼓勵病人攝入足夠的營養與水分,給于足夠的蛋白質與維生素等,以維持病人良好的飲食平衡,滿足組織的需要。飲食應以甘淡、甘涼、甘寒為主,如絲瓜、紅梗菜、芹菜、枸杞子、黃花菜、青菜、淡菜、甲魚等,以及清涼新鮮水果,如西瓜、甜橙、鮮梨、鮮藕等,要以少食多餐為宜,而且應避免辛辣火熱飲料、食物,以防燥熱傷津,并注意少食辛辣、香燥、溫熱之品,如酒、咖啡、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鹿肉及姜、蔥、蒜、辣椒、胡椒、花椒、茴香等,應嚴禁吸煙以免發生口腔黏膜損傷或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小血管痙攣導致組織缺血缺氧。
3.3口腔護理與健康指導:口干病人應禁煙酒,指導患者避免使用抑制唾液腺分泌的抗膽堿能作用的藥物,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注意口腔衛生和做好口腔護理,餐后一定要用牙簽將食物殘渣清除,并勤漱口,減少口腔繼發感染。發生口腔潰瘍時,可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局部,再用5%滅滴靈涂擦,避免使用龍膽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癥狀,也可用金銀花、白或烏梅甘草湯等代茶頻服或漱洗口腔。對口腔繼發感染者,可采用制霉菌素等治療。對唾液引流不暢發生化膿性腮腺炎者,應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膿腫形成。
3.4眼睛護理與健康指導:使用人造淚液(5%甲基纖維素)滴眼和改善環境(如使用加濕器)可以緩解眼干癥狀,減輕角膜損傷和不適,減少感染機會。指導患者刮風天氣外出要戴防風眼鏡.
3.5皮膚護理與健康指導:對汗腺受累引起的皮膚干燥、脫屑和瘙癢等,要少用或不用堿性肥皂,選用中性肥皂。勤換衣褲、被褥,保持皮膚清潔。有陰道干燥瘙癢、灼痛,應注意衛生,可適當使用劑。有皮損者應根據皮損情況予以清創換藥,如遇感染可適當使用抗生素。
3.6呼吸道護理與健康指導: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60%,溫度保持在18℃-21℃,可以緩解呼吸道粘膜干燥所致干咳等癥狀,并可預防感染。對痰粘稠難以咳出的病人可做霧化吸入。必要時可加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控制感染和促進排痰。
3.7用藥的護理及健康指導:患者的治療多選中、小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高血壓、糖尿病、電解質紊亂、消化道潰瘍、骨質疏松、肝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應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注意監測血壓、血糖、電解質、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注意觀察有無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及口腔粘膜的改變,如有變化及時告知醫生。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足量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或增減劑量。
4出院指導
囑患者堅持長期治療,嚴格服藥,不得隨意更改藥物,服用鈣劑,預防骨質疏松。定期復查,隨時了解疾病情況,保持心情舒暢及樂觀的情緒。經常用液體濕潤口腔是緩解口腔干燥綜合癥的簡便方法,咀嚼口香糖或無糖糖果有刺激腺體分泌的作用。適當的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冒,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宜的溫濕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兒童口腔健康對策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組成。兒童期口腔健康狀況影響著其身心健康和個性的發展。良好的口腔習慣是保證兒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對660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3月隨機抽取12個幼兒園,每個幼兒園隨機抽取5歲兒童及父母各50例,合計各600例。增加10%的樣本量進行加權,即兒童和父母各660例。其中男330例,女330例;家長中父親204例,母親456例。年齡29~47歲。所有兒童及家長均為市區常住人口,且在接受檢查時已經在市區居住≥6個月,家長知情且同意。排除不能配合檢查的兒童,排除未能提供完整問卷者。
方法:參照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研究方案中口腔健康檢查和行為評定標準設計口腔健康行為問卷[1],對兒童是否有睡前進食甜食的習慣、有無在家長監督下刷牙、有無定期檢查口腔健康等內容進行調查。一對一當面詢問兒童家長,現場回收問卷。由從業>10年的口腔科醫生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診斷標準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標準進行。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
睡前進食甜食、家長未能有效監督刷牙以及未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兒童發生齲齒率分別為92.67%、69.98%和67.81%,明顯高于其他兒童49.10%、41.79%和35.29的比例;其齲失補分別為4.59、3.32、4.62,亦明顯高于其他兒童2.04、1.09和1.65。同因素不同情況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齲齒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涉及的因素很多,常見于兒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并列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3種非傳染性疾病。通過對12所幼兒園660例兒童及家長進行調查發現,兒童發生齲齒與很多習慣密切相關。如睡前進食甜食的兒童發生齲齒的比例92.67%,而無此習慣的兒童僅49.10%;家長監督兒童進行有效刷牙的兒童齲齒發生率41.79%,而家長不進行監督的兒童齲齒發生率高達69.98%;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兒童齲齒發生率35.29%,而不定期檢查的兒童齲齒發生率高達67.81%。鑒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預防齲齒發生的措施。
首先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要讓兒童及家長了解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使他們自覺地配合預防齲齒的一系列工作。控制兒童攝取甜食的量,培養兒童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并為兒童選擇適合的牙刷和牙膏,避免由于牙膏牙刷不合適而對牙齒造成損傷。隨著日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其針對大眾的口腔日常保健用品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可適當選擇促進口腔清潔,控制菌斑生長[2]。家長要多關注兒童口腔健康,定時為兒童安排口腔檢查。當發現兒童有影響口腔健康的不良行為時應給予兒童以科學的指導。不可簡單粗暴的訓斥兒童,以免對兒童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反而將這種不良習慣進行了強化而變得更加嚴重。
總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其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兒童及家長進行口腔知識健康教育,指導兒童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有效改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口腔健康情況;影響因素;齲病
1 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1.1 青少年齲病患病情況 這次調查中成都市青少年患齲率為44.2%,這與全國口腔第二次健康抽樣普查18歲年齡組齲齒的結果55.3%相比,下降了大約11.1%,可見近幾年的齲齒控制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較大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口腔衛生意識在不斷提升。但是,從整體上看,齲齒的發病率還是蠻高。我們再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2歲年齡段的結果,齲齒的患病率為28.9%,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成都市青少年齲病充填率為40.1%,略高與國內的同類報告,主要原因是調查的部分人群是口腔醫學專業的青少年,而本次調查也發現口腔醫學專業青少年經過規范的口腔保健教育后,其口腔健康行為有了很改善[1-2]。
1.2青少年牙列缺損及修復情況 在對成都市1309名青少年的抽樣調查中,牙列缺損發病率為9.2%,發病率不高;修復率為33.9%,修復率較低。從總體的牙列缺損發病率來看,青少年牙列缺損的發病率低于我國35歲以上人群,這符合牙列缺損的發病特點,即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青少年修復率高于我國35~44歲人群,其主要原因為青少年一般是缺失部分牙齒,修復相對較簡單;同時一般青少年一旦缺失牙齒,家長及個人會高度重視,特別是前牙的缺失;另外,青少年牙列缺損修復率低于65~74歲人群,原因在于親少年一般為個別牙齒的缺損,如果不影響使用及美觀,則沒有必要進行修復,而65~74歲人群多位衰老導致的大量牙齒缺失,影響到了咀嚼功能,重視度自然就高一些。
1.3青少年口腔衛生情況 在1309受檢者中,軟垢檢出率為54.0%,牙石檢出率為52.9%,這兩種口腔問題的檢出率都很高。軟垢和牙石一般依靠口腔潔治術清楚,但是通過成都青少年的調查發現,有過口腔潔治術經歷的僅有11%左右,比率很低,這也導致了口腔問題檢出率增高。同時在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口腔潔治術很容易損傷牙釉質,這導致了口腔潔治術的青少年數量進一步減少,但是這種觀點是錯位的,因為牙釉質會一直處于脫礦與礦化的過程中,口腔潔治術可以有效保護牙周,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及家長中普及潔治術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口腔檢查與潔治比率。
根據本地口腔調查,在刷牙中會出現輕微出血的占到57.2%,沒有出現出血的占到42.8%,可見成都市青少年的牙齦出血情況較為嚴重,這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牙齦出血屬于牙周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如及時治療,則牙周會很快恢復健康,但是如果不重視,可能會發展為牙周病,甚至導致牙齒脫落,造成壓裂缺損。牙周病以牙菌斑為動因,而抑制牙菌斑主要依靠刷牙,相關成都青少年的刷牙情況不容樂觀,很多青少年到18周歲以后才會刷牙,且刷牙的時間短暫,也不夠頻繁,導致牙菌斑滋生。因此有必要對青少年口腔健康行為進行指導,降低牙周病的發病率。
2青少年口腔疾病就醫習慣及影響因素分析
2.1青少年對就醫場所的選擇 出現口腔問題后,選擇到醫院就醫的623例,占47.6%,選擇到口腔診所就醫的686例,占52.4%。口腔診所價位相對低,就診程序相對簡單,已深得民心,但消毒不太完善。因此,在選擇就醫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技術、價位及安全等因素。
2.2青少年對就醫價格區間的選擇 在成都市所有受檢者的牙齒治療了解中發現,能接受一顆牙齒的治療價格,
3 青少年口腔修復常識的了解情況
關于口腔修復的一些常識知識,青少年在生活中見過固定義齒的只有31.5%,而活動義齒有63.3%見過,種植牙齒的只見過1.2%,還有23.5%從未見過義齒。這明顯反應出青少年對口腔修復常識的了解度不高,因此建議在以后的宣傳中加強這種宣傳,讓更多的青少年認識到口腔修復。
4 青少年喜歡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
口腔保健知識的獲取一般有四種方式,其中青少年最喜聞樂見的兩種方式是網絡及講座,其中網絡途徑占42.2%,講座途徑占35.3%,還有些青少年喜歡通過宣傳冊獲取口腔保健知識,占比25.1%,其他途徑獲取的占比9.1%。一些青少年喜歡通過網絡途徑獲取很多信息,因此有必要在網絡方面下手,而第二種方式也開始逐漸向著第一種方式融合,線下講座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線上講座。另外,青少年普遍反應出對于口腔保健知識好奇但是不是很需要,因此一般興趣不強,因此口腔保健的宣講要積極主動,抓住青少年的興趣點,開發多種形式。
5 不同生源地青少年口腔清潔習慣的差異
牙刷的使用時間會影響到口腔的潔凈與衛生,三個月以內換牙刷的比例,城市占到26.7%,農村占到20.6%,兩者相比要有實際意義。成都的青少年普遍上來說換牙刷的頻率不足,特別是農村,為了節約花銷,牙刷的更換頻率會很低。關于洗牙的經歷,城鎮青少年占到14.5%,農村只有9.1%,很多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洗牙這種說法,因此有必要提高成都市青少年的整體口腔保健意識。
6 結論
綜上所述,一般青少年的口腔問題影響因素很多,相對比其他年齡層的人群更多,除了經濟因素,基本的口腔知識把握,口腔衛生指導,家長不重視等等也是主要原因。因此社會各個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提高青少年對口腔保健的認知度,對口腔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改善青少年整體的口腔健康問題。當然,青少年口腔健康問題也可以作為全民扣錢健康問題的切入點,從青少年入手,將口腔健康宣傳擴展到各個年齡層,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