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護理的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目的:探討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不同的口腔護理頻數及時機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和口腔疾患的影響,優選出最佳的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方案。方法:將符合入組條件的95例患者隨機分為6個試驗組(A,B,C,D,E,F組),分別對組內患者以每日每12h1次,8h1次,6h1次,4h1次,6h1次(吸痰后)及4h1次(吸痰后)方案,運用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行改良干濕棉球擦拭法口腔護理。對各組患者的口腔異味、口干、咽后壁充血紅腫、牙菌斑、口腔黏膜破潰、出血、糜爛、真菌樣感染斑膜、水腫、分泌物性質、咽拭子培養等觀察及評估口腔疾患程度,并且通過體溫、聽診雙肺呼吸音、痰量及痰液性質、痰培養、血常規、床旁胸片等評估及診斷是否存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結果:6個試驗組患者口腔疾患程度評分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E,F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周內從各組患者口腔菌數變化趨勢上看E,F組區分不明顯,其他組與E,F組區分明顯。1周內VAP隨時間變化發生率變化趨勢上看E組和F組出現VAP的時間及例數均明顯低于其他組,但E組和F組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結論:每隔6h在吸痰操作后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運用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行改良干濕棉球擦拭法口腔護理,可在插管后1周內有效預防口腔疾患的發病情況、延緩并減少VAP的發生。
關鍵詞 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口腔疾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02
Effectsonpreventionoforaldiseasesand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withdifferentfrequencyandinterventionoforalcareintheorotrachealintubatedpatients
XUMing(ShanghaiPulmonaryHospital,Shanghai200433)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oneofthebestprogramsoforalcareforthepatientswithorotrachealintubationforpreventingoraldiseasesand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Methods:Thepatientsmettheinclusioncriteriawererandomlyassignedto6groups.Eachgroupadopteddifferentoralcareprograms(q12h,q8h,q6h,q4h,q6hafteraspirationofsputumandq4hafteraspirationofsputum).Takealternateuseddrycottonballandwetonewithcompoundchlorhexidineoralcaresolutionwipingapproachtooralcareeachtime.Bycomparingthebadbreath,drymouth,dentalplaque,stateoftheoralmucosa,fungalinfectionspotfilm,natureofsecretions,pharyngealswabcultivate,andsoonobserveandassesstheextentoforaldiseases.AndweassessedanddiagnosedVAPinaccordancewiththeappropriatecriteria.Results:Nometerinthedegreeoforaldiseases,thenumberofVAPcasesandtheonsettimeofVAP,thetwogroupswhichdoingtheoralcareafteraspirationofsputum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others,buttherewasno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thesetwogroups(P>0.05).Conclusion:BytakingalternateusedrycottonballandwetonewithcompoundchlorhexidineoralcaresolutionwipingapproachtooralcareQ6Hafteraspirationofsputum,WhichcaneffectivelypreventoraldiseasesandreducetheoccurrenceofVAPinoneweekafterorotrachealintubation
KeywordsOrotrachealintubation;Oralcare;Oraldiseases;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口腔是機體與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因為其內部溫度、濕度和食物殘渣適宜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的途徑之一。對于患者而言,保持口腔清潔十
作者單位:200433上海市上海市肺科醫院
許茗:女,本科,護師
分重要,尤其對經口(鼻)氣管插管的患者,做好口腔護理工作,才能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概率[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h后所并發的肺實質感染,其發病率59%~70%,病死率高達50%~69%[2-3],
為院內感染首要原因,嚴重影響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的愈后。口咽部定植菌誤吸是VAP發生的重要機制[4]。尤其是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目前國內外缺乏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頻次的共識,現臨床為插管患者實施口腔護理的頻率為每天2~3次[5-8],一些護士對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略了口腔護理的效果。我科選擇在一定時間段內(插管后1周),針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不同的口腔護理頻數及時機,評估其相關口腔疾患及VAP的發生情況,優選出最佳的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病房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嚴格按照入組及排除條件納入病例。入組標準如下:(1)入院后因非手術原因采用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2)插管后首次口腔護理評估中患者不存在口腔畸形、口腔黏膜破潰、明顯的齲齒、扁桃腺紅腫或滲出等口腔疾患。(3)意識清醒,無明顯的智能障礙,可配合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及進行插管后首次口腔評估。(4)行經口插管前不存在呼吸道感染性基礎疾病。排除標準:(1)在經口插管后短期內(7d之內)解除插管、死亡或改為鼻插管、氣管切開。(2)對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過敏的患者。(3)不愿意配合或拒絕進行口腔護理的患者。(4)任何原因在插管后12h內未行口腔護理的患者。(5)插管后任何原因在短期內(48h內)出現呼吸道感染。研究共計納入的病例95例,隨機分成6組(A,B,C,D,E,F組),分別按照每12h1次、8h1次、6h1次、4h1次、6h1次(吸痰后)及4h1次(吸痰后)方案實施口腔護理。詳情見表1。
1.2方法口腔護理方法采用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行改良干濕棉球擦拭法口腔護理。使用口腔護理護包,護理液為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口腔護理頻次按各組方案實施。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口腔護理前均評估患者意識,煩躁、不合作的患者應在充分鎮靜下才能進行。(2)指導與配合。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需教會患者用手勢表達不適的方法。(3)護理耗材準備。取口腔護理包2個,將1個口腔護理包的棉球用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浸泡,另一個口腔護理包的棉球保持干燥。(4)解除固定。將氣囊壓調至25~30cmH2O,床對側1名護士搖高床頭,使患者上身呈15°~30°的仰臥位,固定插管及頭部,掌握導管的深度,讓患者頭偏向一側,取出牙墊,插管移至一側口角,必要時用開口器自臼齒處放入。(5)口腔疾患評估。用手電筒觀察口腔,仔細觀察及評估口腔異味、口干、咽后壁充血紅腫、牙菌斑、口腔黏膜破潰、出血、糜爛、真菌樣感染斑膜、水腫及分泌物性質等情況。(6)咽拭子采集。護士左手拿壓舌板,每日首次口腔護理前采用咽拭子法在口咽部輕輕擦拭取樣做普通培養。(7)干棉球清潔。右手用彎血管鉗夾緊干棉球對口腔各部位進行擦拭(順序:對側上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對側下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頰黏膜;近側同理;上顎、舌面、舌系帶等),將積存在牙齒及口腔內的表面分泌物及痰液結痂去除。(8)濕棉球清潔。用濕棉球擦拭一遍,擦拭順序同上,直至擦出的棉球沒有明顯的分泌物為止[5]。(9)固定插管。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內的殘余液體,復原插管及牙墊固定。E,F組均按照方案設計于口腔護理前先吸凈口鼻腔、氣管插管內、氣道深部分泌物及痰液。其余組氣道吸痰護理與口腔護理之間的時間間隔必須大于半小時,且在口腔護理后半小時內不行氣道吸痰護理。
1.3口腔疾患評估方法依據口腔護理期間觀察所得信息,準確記錄出現牙菌斑、口腔黏膜破潰、出血、糜爛、真菌樣感染斑膜、水腫及異常分泌物的時間及部位;采用羅森伯格規律(1分表示很不滿意,2分表示不滿意,3分表示滿意,4分表示很滿意)[9]由護士獨立評價患者有無口腔異味、口干、咽后壁充血紅腫、牙菌斑、口腔破潰、真菌樣感染斑膜等。每日首次口腔護理前采用咽拭子法在口咽部輕輕擦拭取樣做普通培養。VAP評估方法:依據體溫、聽診雙肺呼吸音、痰量及痰液性質、痰培養、血常規、床旁胸片等,由臨床醫師進行評估及診斷是否存在VAP。VAP診斷主要依據2008年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CDC)的診斷標準[9]即肺炎發生在插管48h以后,出現以下2項或者以上者,發熱(體溫>38℃),可聞及明顯肺內啰音,氣道內吸出膿性分泌物;白細胞計數≥10.0×109/L或<4.0×109/L;痰培養檢出致病菌或在原有基礎上培養出新的致病菌;床旁胸部X線檢查出現新的滲出性或實變病灶。咽拭子菌落計數即咽拭子菌落計數取咽拭子標本加無菌生理鹽水5ml用混合器震蕩1min,取10μl用定量接種環按照常規接種于直徑為9cm的Mulle-Hinton血瓊脂平板。每次種平板時,分4區劃線,每區20個來回。將血瓊脂平板置于5%CO2和35℃恒溫培養箱的環境中,48h后計算菌落數N(cfu/μl)(菌落數=稀釋倍數×菌落個數/10μl),計算出lnN。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多樣本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各組間口腔疾患的評分情況(表2,圖1)
2.2各組間VAP的發生率變化趨勢(圖2)
3討論
緊急氣管插管技術已成為心肺復蘇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又由于經口氣管插管聲門暴露良好、插管操作時間較短、單次成功率高而成為手術人工氣道建立及緊急氣管插管的首選。因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失去口腔的自潔能力,不能飲水進食,而且口腔處于持續開放狀態,唾液分泌減少,導致口腔內細菌不斷聚集,口腔衛生狀況下降,患者經口插管后短期內出現口腔黏膜破潰的部位多見于雙側咬合平面水平后1/3的頰黏膜、舌黏膜以及牙墊固定位置的唇黏膜根部,隨著時間遷移破潰逐漸演變為糜爛及感染,部分表面附有膿苔;口腔內牙菌斑多見上頜切齒的內側面及各磨牙的齒-齦交界部;經口插管與舌體根部的結合部及上頜前部多見污穢膿苔粘附。因此加強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對口腔疾患及VAP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3.1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疾患問題突出由于經口插管及牙墊的存在,患者的口腔保持持續的微張狀態,下頜關節在此狀態下由于各咬肌的肌張力明顯高于開口肌,使得后方磨牙處于微咬合狀態,加之插管患者禁食后機體能量供給不足,多伴有體虛及輕度營養不良,大致舌體肥大、頰黏膜水腫,同時由于患者在行非自主吞咽動作使雙側頰黏膜自然內收,使得雙側咬合平面水平后1/3的頰黏膜及舌黏膜為破潰好發處;此外,由于口腔內黏膜與氣管插管、牙墊之間的摩擦,使得
牙墊固定位置的唇黏膜根部亦為破潰好發部。破潰的黏膜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條件,繼而增加了VAP的潛在發病概率。從表2可見,口腔黏膜的破潰總體評分各組均未達到滿意程度,可見口腔護理僅能減緩及減少破潰后的糜爛、感染,并不會減少黏膜破潰的形成。
結果表明口腔護理頻次及時機改變無法改善牙菌斑的形成。由于經口氣管導管在口腔內占據加大部分的空間,且患者上身呈15°~30°的仰臥位,在護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視覺死角,如上頜切齒的內側面、插管與舌體根部的結合部及上頜前部;在護理過程中尤其是擦拭舌根部、上頜后方及近口咽處患者難免出現惡心從而產生抵抗,為避免患者掙扎時出現插管滑脫,許多護士多會減少或避免該部位的護理;改良干濕棉球擦拭法雖可有效避免濕棉球擦拭時摩擦力不足的缺點[10],但棉球擦拭無法深入清潔齒-齦交界部、牙內側面、牙縫等部位[11-12]。基于以上幾點原因造成相應部位的牙菌斑及真菌樣感染斑膜灶形成。故需在平日的口腔護理中加強重點部位的護理(如在護理過程中選用兒童軟毛牙刷、牙線等輔助口腔護理),通過改善牙墊設計(硅膠牙套式牙墊咬口的采用)及加強破潰部位、真菌樣感染斑膜灶等的早期處理(如加強碘伏、雙氧水等的擦拭)實現改善。
3.2短期內每日6h1次的吸痰后口腔護理最為經濟有效雖然一些研究證實,約有72%的護士認為對氣管插管患者應采取每日多次(>5次/d)的口腔護理[5],而國內的另一項研究卻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13-14]。由于醫護工作人員的臨床工作繁多,合理有效的工作安排十分重要。本研究通過對針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不同的口腔護理頻數及時機,評估其相關口腔疾患及VAP的情況,優選出每隔6h在吸痰操作后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運用復方氯已定口腔護理液行改良干濕棉球擦拭法口腔護理方案,可在插管后1周內有效預防口腔疾患的發病情況、延緩并減少VAP的發生;同時如圖1所示隨著口腔護理頻次的增加,口腔內菌落數量逐漸減少,但均不如在吸痰后行口腔護理的療效明顯。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1)口腔內細菌清除后可在4~6h又再生長,每隔6h1次的口腔護理可使得口腔內的菌落數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15],縮短口腔護理頻率并無明顯生物學意義。(2)于氣道吸痰護理后即刻行口腔護理,有效地使復方氯已定溶液充分中和了吸痰過程中患者在劇烈氣道刺激下因惡心、呃逆等造成的上消化道液反流所形成口咽酸性環境,且在口腔護理后的1h內不再行額外的吸痰護理,可使口腔內氯已定溶液在相對穩定的微環境下作用一段時間,保證了其滅菌效率。(3)由于患者經受吸痰護理的劇烈氣道刺激,暫時性上調了患者口咽部對棉球擦拭的刺激耐受閾值,使護士在口腔護理操作時更加大膽地對口咽部進行擦拭,有效地減少了菌群附著面積。
總之,目前關于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的方法尚無較為一致的研究結果,但通過應用循證護理的理論與策略尋找國內相關的循證依據,并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廣泛、探索及創新技術更好地應用于臨床,可使口腔護理在危重患者中發揮出最大正效應,為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BerryAM,DavidsonPM,MastersJ,etal.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oforalhygienepracticesforintensivecarepatientsreceivingmechanicalventilation[J].AmJCritCare,2007,16(6):552-562.
[2]MoreheaRS,PintoSJ.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ArchInternMed,2000,160(13):1926-1936.
[3]MineiJP.Alternativecasedefinitions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dentifypatientsina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J].Shock,2000,14(3):331-336.
[4]KoemanM,VanderVenAJ,HakE,etal.Oraldecontaminationwithchlorhexidinereducestheincidence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AmJRespirCfitCareMed,2006,173(12):1348-1355.
[5]vanNieuwenhoveCA,BuskensE,BergmansDC,etal.Oraldecontaminationiscost-savingintheprevention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intensivecareunits[J].CritiCareMed,2004,32(1):126-130.
[6]BronnanMT,Bahrani-MougeotF,FoxPC,etal.Theroleoforalmicrobialcolonizationin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Ended,2004,98(6):665-672.
[7]HalmMA,ArmolaR.Effectoforalcareonbacterialcolonizationand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AmJCritCare,2009,18(3):275-278.
[8]廖常菊,張會禮,明淑蘭,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痰菌譜及相關感染路徑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38-40.
[9]HoranTC,AndrusM,DudeckMA.CDC/NHSNsurveillancedefinitionof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andcriteriaforspecifictypesofinfectionsintheacutecaresetting[J].AmJInfectControl,2008,36(5):309-332.
[10]王雅寧,王鴻雁,翟麗萍,等.干濕棉球擦拭法口腔護理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11):15-16.
[11]FeiderLL,MitchellP,BridgesE,etal.Oralcarepracticesfororallyintubatedcriticallyilladults[J].AmJCritCare,2010,19(2):175-183.
[12]BrinkleyC,FurrLA,CarricoR,etal.SurveyoforalcarepracticesinUSintensivecareunit[J].AmJInfectControl,2004,32(3):161-169.
[13]黃秀玲,裴軍,趙慧.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護理頻次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23(22):49-50.
[14]李磊.口腔護理時機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692-2694.
[15]GrapMJ,MunroCL,AshtianiB,etal.Oralcareinterventionsincriticalcare:frequencyanddocumentation[J].AmJCritCare,2003,12(2):113-118.
【關鍵詞】高錳酸鉀;口腔粘膜大面積燒傷;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06―01
高錳酸鉀引起的口腔粘膜燒傷十分罕見。2012年7月,我科收治1例高錳酸鉀致口腔粘膜燒傷的患者。口腔粘膜燒傷后,口腔內分泌物增多,加上上皮組織脫落,容易阻塞氣道;口腔粘膜喪失了屏障功能,口腔的自潔作用受到影響,口腔污穢不利于創面愈合,口腔內正常寄生菌或病原體可乘虛而入,易并發各種病原菌感染。針對這些護理問題,我們采取了相應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16歲,來自農村。因與父母爭執后自服新硫磷殺蟲劑約20ml,鄉醫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催吐(具體濃度不祥),2小時后患者口腔粘膜燒傷,查:體溫37.0C, 脈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05/70mmHg。神意清楚,精神差,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4mm,對光反射靈敏,口唇暗紅,口腔粘膜大部分燒傷,舌、上腭、牙齦及頰粘膜水腫呈紫黑色,未見剝脫和滲血,住院后用維生素C作為還原劑徹底中和口腔內殘留的高錳酸鉀,并靜脈輸注大量維生素C,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口腔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保證營養和水分供給、心理護理等護理措施,5天后患者治愈出院。
2 護理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口腔粘膜水腫,口內分泌物多,易發生窒息。給予抬高頭肩部150-300角,并保持頭偏向一側,以利于口內分泌物流出。床旁備好吸痰器、氧氣等急救物品。
2.2做好口腔護理
2.2.1徹底中和口腔內殘留的高錳酸鉀,維生素C作為還原劑[1],是高錳酸鉀特效拮抗藥。患者入院后,立即用消毒棉簽蘸維生素C溶液(配制為2.5%濃度)全面擦洗口腔3 遍,以達到清除和減少致傷物質,減輕疼痛的目的(住院期間共用維生素C35克)。
2.2.2增加口腔護理的次數:每2小時給維生素C溶液嗽口1次,早、中、晚各做一次口腔護理,進食后嗽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2.2.3口腔護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一只手協助患者張口,同時將患者頭固定偏向一側;另一手拿蘸濕生理鹽水的消毒棉簽,慢慢滾動棉簽輕輕清洗口腔,忌用棉簽來回使勁擦,禁止用棉簽或手剝離壞死尚未脫落的粘膜,避免粘膜出血和加重損傷。每根棉簽只能滾動清洗1次,不能重復清洗;棉簽不可過濕,以防吸入。口腔護理后給維生素C溶液嗽口。
2.2.4評估口腔粘膜 使用《口腔護理評估表》[2]每天對口腔進行評估。每次口腔護理前后,仔細觀察口腔粘膜,評估粘膜的好轉情況和有無繼發各種感染的先兆,并記錄在評估表上。該患者入院第2天,口腔粘膜恢復粉紅色,但仍感張口困難,第4天口腔粘膜顏色正常,舌能外伸,言語清楚。
2.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警惕高錳酸鉀對咽喉、食道及胃粘膜燒傷或中毒的可能。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給予心電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和電解質。注意觀察消化道癥狀,給維生素C溶液少量多次口服,未發現特殊情況。
2.4保證營養和水分供給
早期患者吞咽困難,均以靜脈輸液補充熱量和營養(特別是維生素C的補充,每日靜脈滴注6克),提供足夠的水分。第3天患者能進食半流質飲食。
2.5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交談,讓其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生活充滿希望,避免不良情緒誘發類似事情發生。
3 結論
高錳酸鉀引起的口腔粘膜燒傷,用2.5%濃度的維生素C液擦洗口腔及嗽口,并靜脈輸注大量維生素C,能有效促進患者口腔粘膜的愈合,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保證營養和水分供給、心理護理等護理措施,患者治愈出院。
參考文獻: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一個重要途徑[1]。口腔護理適用于高熱、昏迷、禁食、留置胃管、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和血液患者,其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潔、濕潤、預防口腔感染等并發癥[2],在重癥監護室內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此類病人占多數,由于機體抵抗力降低,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條件致使口腔細菌大量增多,增加口腔感染的機會及口腔護理工作的難度[3]。我科對86例昏迷患者采取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齡16~83歲,平均41.2歲,顱腦損傷、腦出血致昏迷32例,多發傷致昏迷21例,呼吸衰竭導致昏迷28例,多臟器衰竭致昏迷26例,經口氣管插管33例,氣管切開10例,經治療和護理好轉73例,占84.9%,死亡5例,自動出院8例。
1.2 方法:①評估病人的情況,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適宜的漱口液常選用0.02%呋喃西林液、2%碳酸氫鈉和生理鹽水等。②分類:昏迷患者口腔護理采用擦拭法:用止血鉗夾取浸有口腔護理液的棉球按操作方法進行擦拭。昏迷患者經口氣管插管病人的口腔護理,采用擦拭結合沖洗的方法,擦拭后用注射器吸取漱口液注入口腔,再用無菌吸痰管吸出液體,反復多次達到清洗口腔的目的。
2 結果
通過對86例重癥昏迷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口腔護理,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潔,取得較滿意效果,本組發生口腔潰瘍10例,占11.6%,口腔護理總有效率為88.4%。
3 討論
3.1 昏迷患者不能經口進食,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凈能力下降,細菌繁殖力增強,臨床應加強口腔護理,每6h行口腔護理1次,用浸有0.02%呋喃西林液或2%碳酸氫鈉溶液的棉球按口腔護理操作方法依次擦洗口腔內各部位,并注意清除牙齒間隙里及舌面的殘留物質及痰痂,對煩躁的患者要固定好頭部,動作輕柔以免損傷牙齦及口腔粘摸,用止血鉗夾取棉球,每次1個,以免遺留在口腔內,加強翻身、拍背、排痰,口唇干裂給予潤唇膏潤唇。
3.2 昏迷患者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行口腔護理:①吸痰護理:動作輕柔,嚴格無菌操作,吸痰前后給予100%純氧,連續吸痰最多不超過2次,每次吸痰時間少于15s,插管患者每日行口腔護理4次,由2名護士完成,一護士要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和牙墊,另一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0.02%呋喃西林液或2%碳酸氫鈉液緩慢注入口腔,另一護士用無菌吸痰管抽吸口腔內的分泌物,反復多次進行,再用浸有口腔護理液的棉球依次清洗凈口腔頰部黏膜及氣管插管上的分泌物,此法有效預防口腔并發癥的發生,拔管的患者無口腔并發癥發生。
3.3 昏迷行氣管切開的患者,氣道分泌物往往較多,加強氣管切開術后的口腔護理,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極為重要。根據病情選擇適宜的口腔護理液,用浸有口腔護理液的棉球,認真細致地擦洗口腔內每個部位黏膜,每日行氣管切開護理及口腔護理4次,發生口腔潰瘍3例,治愈有效率為70%,運用正確的護理程序為患者提供口腔護理,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發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第3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07.
[2] 崔美.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4.
選取我科2012年6~12月的危重患者120例,均為經口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齡20~80歲,平均50歲。神經系統疾病30例,呼吸系統疾病30例,胃腸外科術后30例,多發傷10例,心胸外科術后10例,其他10例。插管時間2~35d。患者隨機分兩組,對照組與試驗組各為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及氣管插管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操作前準備
為了保證操作安全與有效性由2名護士共同完成操作,準備好用物,清醒患者應注意做好解釋工作,確保患者能夠密切配合;煩躁患者適當給予鎮靜。先用氣囊測壓器檢測導管氣囊充氣是否足夠,保證氣囊壓力25~30cmH2O,操作前先檢查經口氣管插管的刻度,充分吸凈人工氣道及口腔內分泌物。
2.2操作前評估
評估患者年齡、病情,觀察患者舌苔及口腔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如分泌物顏色及氣味異常應留取標本做細菌培養,以便選擇正確的漱口液。
2.3口腔護理方法
操作時必須固定好氣管插管,預防脫管,對昏迷、不合作、牙關緊閉的患者,護士另外準備無菌開口器、舌鉗、壓舌板。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標準預防操作原則,如果清醒患者可協助進行口腔護理,昏迷或不配合的患者必須適當約束或鎮靜。口腔護理操作輕柔,操作中最危險的并發癥是誤吸,操作中必須保證氣囊足夠壓力,并且床頭抬高30°,頭偏向一側,防止發生誤吸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操作中由1名護士固定患者的氣管插管,另1名護士進行操作,操作時先進行一側口腔護理,然后將氣管插管移至對側口腔,再進行對側的口腔護理。操作完畢后更換膠布、牙墊及系帶,檢查導管深度與操作前是否一致。
2.3.1對照組操作
患者頭偏向一側,床頭抬高取半臥位,按照口腔護理操作常規步驟,用彎鉗夾緊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擦洗牙齒、兩側頰部、硬腭、舌面、舌下、口唇,擦去患者口角、面部水漬,如有口腔潰瘍、出血者,酌情涂藥;口唇干裂者,涂潤唇膏;整理用物、脫手套、洗手,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元。
2.3.2試驗組操作
備生理鹽水1瓶,50ml灌注器1個,吸引連接管1根,抽吸式牙刷1個,含氟牙膏1支,中心負壓吸引裝置。用灌注器抽取生理鹽水,沖洗時床頭抬高大于30°,頭偏向一側;牙刷柄末端環形接口處連接帶負壓引流管,打開負壓吸引器,掌握好吸引壓力,調節負壓范圍在0.04~0.06MPa。用牙刷蘸少許含氟牙膏從不同方向對患者牙面、頰部、舌面、咽部、硬顎進行涮洗,然后將吸好的生理鹽水用灌注器沖洗口腔,將拇指按壓住牙刷柄的抽吸控制孔即可抽吸口腔內的液體。邊沖洗邊用抽吸式牙刷將口腔內的液體吸凈及邊刷牙。對舌苔黃厚者,還可以邊刷邊吸邊沖水,刷吸從舌根部向舌尖部輕輕涮,勿刷吸舌根接近懸雍垂的部位,以免刺激引起惡心嘔吐。涮洗過程中觀察患者神志、面色變化,有無嗆咳、嘔吐、缺氧,保持血氧飽和度大于90%,最后用潤唇膏外涂唇部。患者口腔護理完畢后,整理用物,擺好患者舒適。
2.4評價標指標
口腔炎癥:口腔黏膜、牙齦有紅腫。口腔潰瘍:口腔黏膜有糜爛、出血。
2.5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3.1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討論
3.1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尤為重要
口腔護理目的是去除口腔異味,保持患者舒適,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發生。正常人每天都必須進行2~3次刷牙,ICU患者長期臥床已經喪失了生活自理功能,這就意味著ICU護士必須掌握正確有效口腔護理方法。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中的重要操作之一,隨著新的醫療技術的開展及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及更新,口腔感染率也隨之增高,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由于病情影響,生理及心理都受到重大打擊,機體內部及外部結構均出現異常,患者吞咽功能喪失,因不能經口進食,口腔分泌物也就相繼殘留在口腔內,如不進行有效的口腔護理就會成為細菌的培養基,細菌的大量繁殖分解,產生吲哚、硫氫基及胺類等,發生口臭。同時由于氣管插管與牙墊對口腔長期壓迫,極易引起口腔黏膜潰瘍、糜爛,所以有效口腔護理是ICU護理人員必需掌握的技術之一。
3.2傳統口腔護理存在的缺陷
口腔護理在ICU中已經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護理,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棉球擦洗法進行口腔護理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因傳統口腔護理不能有效清洗牙縫之間的殘留物,也不能清洗較厚舌苔,更難清除牙菌斑,從而會導致細菌的滋生,增加口腔感染及口臭的機會,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3.3使用抽吸式牙刷含氟牙膏進行口腔護理的有效性
抽吸式牙刷是專為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設計的舒適牙刷,從生理上基本滿足患者的需要。使用抽吸式牙刷不僅能有效去除口腔分泌物、牙菌斑,減少口臭、防止口腔炎癥及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抽吸式牙刷還能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促進患者康復,是最有效降低口腔細菌所致院內感染的方式。獨有的刷頭及雙吸水和刷柄抽吸控制孔可迅速把口中液體排走,方便護理人員操作。牙刷柄末端有環形接口可輕松牢固連接帶負壓的引流管,護理人員將拇指按住牙刷柄的抽吸孔即可以邊刷牙邊快速利用負壓抽走口腔內的沖洗液,而且細小柔軟的刷頭特別適用于機械通氣患者狹小的口腔空間,柔軟刷毛不傷牙齦,保護患者口腔黏膜。另外,含氟牙膏能抑制口腔細菌產酸,改變口腔細菌適宜生存的環境,口感清新,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患者感覺舒適易于接受,更為人性化。
4小結
關鍵詞:神經外科 圍手術期 口腔護理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165-0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機械通氣48小時后和停用機械通氣、拔除人工氣道48小時內發生的醫院內感染性肺炎[1]。近年來的研究表明:VAP的發病率與口咽部革蘭氏陰性菌的定植相關,口腔衛生狀況的好壞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有直接關系[2]。神經外科擇期手術往往是手術復雜,術后常常使用機械通氣。因此做好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圍手術期的口腔護理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針對我院神經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擇期手術術后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進行研究,觀察圍手術期使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對預防VAP的作用。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齡22~80歲。其中腦積水21例,慢性硬膜下血腫22例,腦腫瘤37例。術后均行機械通氣3-20天。
1.2方法
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方法及機械通氣時間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對照組:應用生理鹽水棉球進行口腔護理。均于手術前3天每日10:00與17:00進行口腔護理。觀察組:應用沾有氯已定口腔護理液棉球進行口腔護理。均于手術前3天每日10:00與17:00進行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方法:均先用棉球濕潤口唇,用壓舌板輕輕撐開頰部,借助手電筒的光線評估口腔情況;協助患者用溫開水漱口后,囑患者張口用壓舌板輕輕撐開一側頰部,用彎血管鉗夾持含有生理鹽水的棉球,依次由內向外沿牙縫縱向擦洗上牙列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下牙列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再弧形擦洗頰部。同法擦洗對側。術后對照組和觀察組口腔護理均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
1.3觀察指標 VAP診斷標準[3]:①插管48h后發熱、膿性痰或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見細菌。②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升高大于10X10(9次方) /L或較原先增加25%。③ 肺泡動脈氧分壓差升高。④ X線胸片提示肺部出現新的或進展中的侵潤病灶。⑤氣管吸出物定量培養陽性,菌落計數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養作為細菌學檢驗標本,則必須低倍鏡視野下白細胞大于25個,鱗狀上皮細胞小于10個。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實驗組有40例,VAP發生8例,發生率為20%;觀察組有40例,VAP發生21例,發生率為52.5%。觀察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3.1與口腔有關的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因素
3.1.1自身因素
3.1.1.1口腔部細菌的改變及移位 機械通氣時,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的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口咽部分泌物及定植菌可通過氣囊側壁移至下呼吸道,成為致病菌。
3.1.1.2口腔pH值的改變 由于神經外科病人術后留置胃管、人工氣道建立等,造成口腔正常菌群失調。pH值降至5.0~5.5,不能有效抑制口腔中的細菌。
3.1.1.3唾液免疫功能改變 當病情危重時,患者唾液量和唾液中IgA減少,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3.1.1.4口腔內的牙菌斑
3.1.2醫源性因素
3.1.2.1氣管插管因素 經口氣管插管病人不能進食,限制了吞咽能力,口腔處于經常性開放的狀態。口腔自凈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減弱,口腔分泌物留存于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引起口腔炎等。
3.1.2.2藥物治療 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治療或使用類固醇激素等。
3.2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臨床上常用的基礎護理技術,對減少口腔內細菌數量、改變口腔內環境及維持口腔防御體系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口腔護理可以改善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預防感染。
3.3氯已定口腔護理液 氯已定口腔護理液主要成分是醋酸氯已定、甲硝唑等。醋酸氯已定帶有陽性電荷,在口腔護理時吸附在帶陰性電荷的牙齒、斑塊和口腔黏膜表面,并逐漸釋放出,產生抑菌作用;甲硝唑作用于厭氧菌的DNA代謝過程,促使細菌死亡。而且氯已定口腔護理液口感好,患者易接受,對預防口腔及肺部感染具有積極作用。采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不僅達到了清潔口腔的目的,同時有效地預防口腔潰瘍及真菌感染的發生,對提高口腔護理效果有一定的臨床意義[4]。通過本實驗可以觀察到:應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可以減少VAP的發生。
3.4手術病人往往手術前后的禁食、禁飲及使用抗膽堿藥物等明顯地抑制腺體分泌,使口腔衛生狀態惡化。手術后口腔缺乏主動和被動的清潔,使手術患者口腔衛生質量下降,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迅速繁殖生長,細菌數量劇增,易發生口臭、口腔感染。在術前進行良好的口腔護理可保持口腔的衛生和清潔,使口腔內細菌減少,減少口咽部細菌定植,促進口腔正常功能。因此,圍手術期時采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可以快速消除口咽部細菌的黏附,預防口腔感染。
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圍術期的口腔衛生不容忽視,正確有效地采用氯已定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能清除口腔內的致病微生物,預防口臭及口腔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亞莉,耿穗娜,汪能平,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與病原學特點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血雜志,2006,16(4):435-456.
[2] 徐Z,馮波,賀玲,等 .不同口腔護理方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7, 22( 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