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物業管理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物業管理這個新興行業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高職院校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發展中,針對以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時代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改革辦法加以解決。
【關鍵詞】高職教育;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所謂物業管理,就是指物業管理企業接受業主委托,依照合同約定對物業和相關附屬設施進行維修養護,對它周圍的環境和公共秩序進行管理,并且對業主提供一系列相關服務。物業管理不僅能延長物業的使用壽命,使其保值增值。?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為促進物業管理發展,對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精神的深入貫徹,國務院下發的《物業管理條例》(2003年6月8日),2007年《物權法》的頒布與完善更是為物業管理的發展提出了更多的法律依據與保障。但是目前物業管理行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物業管理行業體制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不高、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等。因此,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發展物業管理行業高素質的管理、技術隊伍,培養出能滿足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是高等職業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的目標。
一、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和物業管理專業在我國都是新興事物,所以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在專業建設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辦學目標不能得到體現
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但是,在短時間內高職教育并沒有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而是作為本科、專科教育的一種補充,教學方法和形式還是沿用本科、專科教育的模式,不能滿足對學生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培養的要求。
(二)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
物業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很多知識點又是互相涵蓋、交叉的,因此對這些知識點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聯系、應用和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知識時,要聯系以往學習到的知識點,而多數高職學生在入學前的文化課基礎知識比較差,這就會影響到專業課的學習。專業課學習效果不好將會對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再深造”和“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實際上專業的建設和學生的學習是需要培養環境的,學生如果處在一個比較好地“專業”氛圍里,經過2~3年的理論學習與實作訓練等專業知識的“熏陶”后,結合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工作,一定能夠成為社會和用人單位急需的專業人才。
(三)理科性專業課基礎知識儲備欠積累
物業管理專業是屬于文科性質的專業,但實際上卻要牽扯到比較多的理、工科方面的知識,除了如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等基礎性課程外,專業課中還涉及了機械、土建、市政、暖通、電氣等多個專業的知識。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學習和掌握好涉及到這么多個理科性質的專業知識點,確實有比較的大的難度。而且,老師在傳授這些知識點時難度比較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為了介紹一種知識而有針對性的開設一門課程,很可能是在某門課程的某些章節涉及到的,在沒有學習相應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學生并不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四)專業課程設置的難度較大
前面提到物業專業學生需要理科性質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掌握會計學、經濟學、心理學、公關等文科類知識,可見該專業涉及的學科較多、較雜。師資的配備、培養,實訓、實習課程的設置和安排,實驗室的建立和完備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物業管理專業的專業建設不能像其他專業那樣,只需配備單一學科門類的教師、實驗室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每個學科都配備教師,辦學成本卻會變得過高。
(五)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完全達到要求
在考慮辦學成本和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情況下,專業課教師就要負責若干課程的教授,有時就會存在有的教師上的課程學科跨度過大的問題,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涉獵面以及深度有個較高的要求。另外,對高職學生來說,更強調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為老師應該具備相應的技能才能去指導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其動手能力。多數教師的專業知識在一般情況下是能夠滿足課堂教學所需的,可是對于物業管理這個新興事物來說,很多老師沒有實際的工作經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目的的完成,尤其是實作訓練這類實際應用類的課程受影響較大。
(六)專業課學時少
由于學生要學習的知識學科門類較多,而且還要考慮有些課程理論學習后的實作練習,這就造成了學時相對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要先補充一些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才能教授和課程相關的知識點時,學時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對物業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注重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設置專業課程。也就是說,課程的設置要遵循“理論+實際”的原則,但更應該側重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更能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要;其次,課程的設置要考慮“系統性”,各個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點應該有好的聯系性,邏輯層次明確,以便學生系統的掌握專業知識;再次,課程設置應該考慮對學生走向社會后是否有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應該成為今后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的理論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傳授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從走入大學校園開始,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在大學這個環境里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這是為了讓學生今后在工作中有不斷提高和繼續深造的“原動力”。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凡是成功的高科技人才都有很強的學習和鉆研能力。因此,應該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結合一些成功的例子,采用講座、幫扶、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由于理科性的課程專業性和系統性強,在學時相對教少的情況下,學生在課后采用自學的形式對于提高專業技能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理科性專業課程課時少、專業性強還有學生基礎知識欠缺,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覺得課程枯燥難懂,學習效果不好,必須嘗試其他的教學法,如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據課程需要的情景,應用多媒體設備等輔助手段再現課程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時,由于很多場景和事物是學生沒看到過或者是平時沒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輔助教學設備描繪容易聯想到的場景,使學生能夠較感性地、直觀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點。
2.興趣法。興趣法就是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結合課程相關知識并加以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自學能力,進而使學生對所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會、學好專業技能的一個重要前提,平時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該方法時應該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興趣點是什么,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興趣切入點。
3.熱點法。熱點法是就生活和身邊發生的熱點問題結合課程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比如,在以往教授房屋維修的相關知識點時,學生總覺得“維修”離自己太遠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學生和全國人民一樣心系災區,結合學校和受災同學家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及時的引入這個熱點事件;讓學生去考慮地震發生后應該怎么樣去鑒別房屋的損壞狀況,如何去維修房屋以及具體采用什么方法。通過這個方法使以往學生覺得枯燥、抽象的知識點成為學生喜歡去思考和學習的熱點問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4.及時復習。根據課程進度以及知識點的相互關系,在課程教授過程中及時復習以往的知識點。對高職學生的教學不能像本科學生那樣很多知識點“點到為止”,在學生接受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的情況下,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課程教授過程中注意對遇到的以往“舊”知識點的及時復習。通過這種不斷重復、強化的專業氛圍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5.強調基礎。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不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專業技能,也是今后學生再學習、再深造以及參加全國注冊物業管理師考試所需要的。學生缺乏專業基礎知識會影響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課時少、學科多、專業性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講授每個知識點。教師教學時應該注重突出章節重點并且重視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