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產科護生護理實習有效性評價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間在我院產科實習的護理專業實習生90名,全為女性,年齡18-22歲。其中本科生12名,專科生78名。共有臨床帶教老師22名。按照隨機分配與自愿的原則,將90名實習生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5名。兩組實習生在性別、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A組用傳統方法帶教;B組用基于臨床路徑的帶教方法帶教。具體為:帶教老師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護理教學路徑進行帶教,主要包括時間、學習內容及效果評價等內容。(1)第1周:帶教老師帶領實習生熟悉科室環境與科室文化,介紹專科制度與實習要求,并分配各班次護理內容及分管2張床位,指導實習生做產婦常規檢查和采集標本,學習經陰道分娩產婦的常規護理,做周講評,總結本周的學習內容,并做好實習生的答疑工作。(2)第2周:熟悉基本操作,學習剖宮產產婦術前和術后的護理工作,并做周講評,總結剖宮產產婦術前術后的護理和宣教,了解實習生的掌握情況,并查看實習生筆記。(3)第3周:學習正常產程分期及產程的觀察和護理,指導新生兒母乳喂養方法與技巧,總結本周重要內容,以提問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問題。(4)第4周:學習新生兒沐浴、撫觸、臍部護理、智護操,并指導接種乙肝疫苗等,指導產婦出院健康宣教,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分管床位的護理病歷書寫,對實習生進行相關理論與技能的考核,并進行出科總結。
(三)觀察指標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實習生對帶教效果及患者對實習生護理效果的滿意度。
(四)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對以上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計數數據行卡方檢驗,計量數據行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實習生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B組實習生考核的理論知識成績和技能成績分別為(91.9±2.5)分和(90.0±3.0)分,均高于相應A組的(78.1±2.4)分和(82.5±2.6)分,兩組比較在P<0.05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B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為93.33%,高于A組的68.89%,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卡方=23.059,P<0.01)。患者對B組實習生護理滿意度高達95.56%,高于A組的80.00%,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卡方=30.421,P<0.01)
三、討論
臨床護理教學是帶教老師幫助護理實習生將課本知識與具體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當前臨床護理模式較多,但差異較大,對患者的護理質量也存在一定差異。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受到相關人員的關注。它將醫、護、技各專業綜合于一體,并制定出有計劃性有時間性的的工作內容、標準和結果,可保證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與護理。通過本文結果顯示,采用基于臨床路徑帶教的實習生實習結束后的理論考核成績與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比傳統帶教的實習生有所提高。該結果與以往有關研究結果也相一致。該種方法下帶教老師可以按照統一標準示教,能及時了解到實習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實習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帶教計劃,并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訓練。臨床路徑帶教方法中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也由傳統帶教的68.89%提高到93.33%;患者對實習生的滿意度也由傳統帶教的80.00%提高到95.56%。該方法下護理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帶教路徑圖對帶教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質控,保證帶教的有效性和帶教質量。綜上可見,將臨床路徑應用于產科護理帶教中,可有效提高實習生的護理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顧凱芬 單位:舟山醫院